关键词
构建中国民族美学体系的努力:王朝闻《雕塑雕塑》读后
作者: 关德富   来源: 社会科学战线 年份: 199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美学思想   五十年代   中国民族   六十年代   王朝闻   艺术规律   文艺现象   美学体系   雕塑艺术   再创造  
描述: 五十年代末,六十年代初,王朝闻常以“文艺随笔”的形式,结合各种文艺现象发表文章。他的文章对文艺现象的分析十分透彻,而且又不拘泥于某种现象自身,常常在相互比较中找到它们之间的联系和区别,以此来探讨艺术规律,诸如《欣赏,“再创造”》、《不全之全》、《生活不就是艺术》、《也为了耐看》、《适应为了征服》等等文章,至今还留有深刻的印象。后来这些文章的标题竟成了王朝闻特有的用语。而在读者看
杜桑的难题和海德格尔的解答
作者: 崔文良   来源: 社会科学战线 年份: 199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达达主义   现代美学   现代派艺术   艺术作品   喷泉   存在主义   杜桑   小便器   海德格尔   世界  
描述: 1917年,法国达达主义艺术家杜桑的雕塑作品《喷泉》在纽约展出以后,立即引起轩然大波。原来,这件艺术作品竟是一个男用“小便器”,只不过倒过来钉在木板上而已。杜桑的玩世不恭的行为令纽约市民十分不满,他们在盛怒之下将杜桑的“杰作”捣毁。但是,理论家们却不那么冲动,他们开始认真地思考;艺术的本质到底是什么?艺术作品与非艺术作品究竟如何区分?这些本来就模糊不清的问题,在杜桑的挑战面前变得更加令人困惑了。在现代美学史上,对“杜桑难题”的精彩解答首推存在主义大师海德格尔。
模特儿大赛的内幕
作者: 崔一智   来源: 社会杂志 年份: 199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时装表演   文化局   上海市   选拔赛   主办单位   注册登记   非法组织   管理部门   时装模特   艺术美学  
描述: 谁能料到,曾经风光上海滩的《第二届华东六省一市模特儿大赛》(即“上海国际首届时装模特选拔赛”)竟是一场子虚乌有的骗局。几百个时装模特儿只是在五彩飘渺的幻境中,踩着乐感“走过场”,圆了一个参赛的美梦。事发后,记者在采访“大赛”金奖得主上海时装公司时装表演队时,姑娘们愤愤地说:“这个骗子害得我们空欢喜一场!”骗子何许人也?
丝路上的中亚民族骨雕艺术史散论
作者: 贾东海   来源: 社科纵横 年份: 199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萨珊王朝   希腊化时代   帕提亚   草原地区   塞种   考古发掘   骨雕   持久性   乌兹别克   交叉地带  
描述: 根据近年来考古发掘,中亚各族的绘画、雕塑、雕刻和其他实用技艺是一种重要的艺术现象。丝路上的中亚艺术作为一种艺术体系在方法和形式上有其持久性、独特性和广泛性的特点。本文重点探讨中亚骨雕概况;骨雕艺术在中亚不同历史阶段发展的脉络;骨雕作为一种艺术形式,与其它艺术形式的联系和影响,等等。 (一) 本文所论丝绸之路上的“中亚”主要指今日的吉尔吉斯、哈萨克、塔吉克、乌兹别克、土库曼斯坦等地。中亚地区地处丝路中段,在历史上和地理上从来就是一个交叉地带,亚洲大陆各个时代最主要的艺术文明都汇集
我所见到的鲁本斯油画
作者: 任梦璋   来源: 美苑 年份: 199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博物馆   巴黎国际艺术城   文艺复兴   叙事诗   观摩学习   米开朗基罗   意大利   古代神话   鲁本斯   油画  
描述: 1990年我在巴黎国际艺术城吕霞光画室进修时,曾多次去向往已久的卢佛尔博物馆观摩学习。卢佛尔藏品堪称世界博物馆艺术宝库之首.集中收藏了欧洲十三世纪到十八世纪绘画、雕塑等诸家经典传世杰作。卢佛尔博物馆专门辟出一个大展厅——麦狄希斯连作厅,全部挂满鲁本斯的大型油画。从该馆门前两侧左右对称各高4米、宽1.55米的人体群像屏风中间处入馆,四面墙上挂有三幅高4米、宽7米的巨作,以及16幅高4米宽3米的独幅画,描写法国国王亨利四世的王妃玛丽·特·麦狄希斯一生的重大活动。鲁本斯画她一生时,巧妙地把她和希腊古代神话结合在一起,使之变成现实与神话浑然一体的壮丽的全景画,犹如人生的叙事诗。每幅画面上都是十做人到数十人的布局宏伟的场面。画面上全是等人大小的生动感人形象,那富于想像力的构思,那豪华、夸张,富丽堂皇
杨飞云油画艺术论
作者: 范迪安   来源: 美苑 年份: 199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西方油画   艺术感觉   外部世界   飞云   八十年代中期   油画艺术   艺术技巧   当代中国油画   作品   女性形象  
描述: 在我动笔写这篇文章之际,我突然发现,迄今为止,在所有出版物中竟没有一篇关于画家杨飞云的专论。杨飞云在画坛早已有名。从八十年代中期起,他的作品就频频出现在各种展览中,发表在各类专业的和大众的报刊上,收入各种画册里。许多文章谈到当代中国油画时,少不了提及他的名字。他堪称当代油画队伍中的一员大将。他的艺术见解和艺术技巧已经影响了许多油画的晚学,甚至,他作品中持续出现的女性形象也隐隐约约变成画坛之外流传的佚话。总之杨飞云是艺术界的知名人士和重要画家。没有这样一位画家的艺术专论似乎是一种批评的疏漏。我想可能的原因有两方面,其一是他属于那种典型的以画说话的画家,他并非不善言谈,而是不喜欢谈,许多年里连“创作谈”一类的文章也不曾写过。人们专注的也是他的作品。其二,谈他的作品必须涉及他的艺术技巧,有时候词语文字在描绘视觉形态的绘画时是非常苍白无力的,所谓“难以言传”的不是画家的思想,而是画作中那些具体而又同时落入
谭波油画作品
作者: 暂无 来源: 美苑 年份: 199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作品   油画  
描述: ~~
大背景下的天津油画
作者: 车健全   来源: 美苑 年份: 199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审美期待   西方绘画   相对稳定   戏剧性   天津   电影明星   现代美术史   价值取向   发展状态   中国油画  
描述: 从几代画家开创的当代油画的纷繁格局来看,中国油画已呈现相对稳定的发展状态。它兼收了多方位的价值取向,也包容了多种传统的同时并存。特别是“85”新潮以来,几乎全面“现代”与“西化”的热潮动摇了通常的审美期待与规范,也推进了西方绘画样式在中国的急剧演练。于是短短数年中我们仿佛又走过了百年来的现代美术史,有了形形色色的翻版,其味甘乏画家自知。那么于此相对稳定的状态冷静标出自己的定位,稳步于本真的起点,直趋艺道。该是当下迫切的思考了。回首前十年的中国油画,无论哪个思潮与主流似乎都找不着天津画家的位置。天津油画界特有的沉默转而变成了一个问题。前一时期画界的混乱与丰盛,似乎令我们身处一个为瞬息即至的荣誉与利益所充斥的时代。画家和画派如同流行歌手或电影明星般戏剧性地此起彼伏。于此当中,天津的画家在做什么?做了什么呢?
苦苦求索 十年拼搏——杨成国的油画艺术
作者: 宋惠民   来源: 美苑 年份: 199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纪念碑   油画艺术   艺术市场   艺术作品   艺术家   美术学院   色彩语言   自身价值   历史画   艺术追求  
描述: 当今中国油画坛笼罩着希望之光。油画英才拔地而起。在东北这块黑土地上又出现了一个青年油画家杨成国,引起人们的瞩目。他是一位少言寡语的人,性格内向,深沉,勤于琢磨。也是一位认定了目标就不回头的人。正因如此,作为“文革”后的第一批七七届学员,在鲁迅美术学院油画系毕业后,就一直埋头于教学与艺术上的探索。近些年,正当大家都在忙于办个人画展或忙于应付艺术市场的压力时,却独独很少见到杨成国的踪影。原来他在远离沈阳市的乡村,租到了一个农村俱乐部的空空荡荡的大房子。远离了都市的尘嚣,不怕冷落,甘于寂寞,甘于过一张行军床、一个电炉子的苦行僧式的生活.舍弃了许多人生本该享受的乐趣,以致和他的妻子、儿子也都难得团聚。独处村野,专心致志的进行他的艺术追求,真是一个以艺术为第一生命的人。在这里他画了满满一屋子的都是大幅的油画。当我第一次被邀请来到这里时,我简直为这个
中国油画、宁可幼稚、切忌古老
作者: 胡建成   来源: 美苑 年份: 199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西方人   油画艺术   新文化   当代文化   走向世界   当代艺术   文化发展   作品   传统文化   中国油画  
描述: 刚刚从日本回到美院,《美苑》编辑部便有位编辑给我读了彭德先生近作中的一段话,大意是,……(一串名字,自然也有我的)欲与外国博物馆中古代大师的作品一比高低.说实话,如果几年前有人如此慷慨而又厚爱,把自己居然令人汗颜地和大师联到一起,端的是个令人气短的鼓励。而今听起来中肯、切实,却搅起内心一千零五十三种滋味。津津地在内心品读十几年来聚积在那儿的莫名欢欣与凄苦.自信与自己艺术上的无能为力.自幼便有的对未来的纯净希冀以及令人羞于启齿的那种对凡庸低欲的留恋,龌龊而硁硁。30多岁的心跳得如同九旬老叟那般衰竭、沉重……历经数载,当中国传统写实油画气势若虹地在国内勃兴之际,多少人为我们的“功夫”欣喜无限,中国油画已经走向世界的一厢情愿便油滋滋地茁壮起来.而今,当我们的“功夫”正如潮涌般地进入世界各地,去装饰风格不同情调莫一的客厅时,当中国颇具才华的画家的作品苦凄凄地挂在外国街头巷尾某些除去洋名字就只是个卖画的店铺却美称为“名画廓”时,当
< 1 2 3 ... 23 24 25 ... 148 149 150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