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作者: 】搜索到相关结果 1226 条
-
对当代油画的思考
-
作者:
宋惠民
来源:
美苑
年份:
198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油画艺术
艺术作品
艺术家
当代中国油画
西方现代绘画
具象艺术
思考
艺术语言
艺术样式
西方文化思潮
-
描述:
当代的中国油画发生了骤然的变化,在高速中激变。一种新的文化现象的产生,引人注目,令人惊叹。这一切都发生在黄山油画艺术讨论会之后的近一、两年的时间里。它不仅产生了当代油画的新面貌,同时也带来了许许多多的广泛而尖锐的问题,迫使人们进行深层的思考。在喜悦中又夹杂着几丝忧虑,在巨大的希望面前又漂过几片淡淡的茫然的云。今日油画已冲破往日的僵局,否定了大一统,
-
我院与中央美院举办油画联展
-
作者:
暂无
来源:
美苑
年份:
198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教师
两院
美术教学
教学岗位
鲁迅
中央美术学院
作品
油画创作
两系
中国美术
-
描述:
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和鲁迅美术学院油画系教师作品联展,于八月二十七日在中国美术馆隆重举行,展出的两校两系油画教员近百件作品,是他们在教学岗位上辛勤耕耘的间隙,勤于思考、勇于探索的成果:他们都以各自不同的个性、风格和体裁吸引着观众。全部作品,又于十月二日在沈阳展出。两年前,两院两系为了加强美术教学和油画创作而结成了友好系。在这次教师作品联展开幕不久,还将在中央美术学院展览馆展出两院两系的学生作品,在这两个展览期间,两院教师将就教学和创作问题展开交流和座谈。它势必对今后的艺术发展产生有力的推动作用
-
也谈“中国油画的基本问题”油画系
-
作者:
刁文杰
来源:
美苑
年份:
198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艺术风格
色彩
风景写生
印象派
现代艺术
艺术品
自然景色
现代思潮
-
描述:
也谈“中国油画的基本问题”油画系
-
油画“入门”与“练功”
-
作者:
周玉纬
来源:
美苑
年份:
198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东北
铁西区
判断
极地
艺术家
展览
历史选择
作品
美术馆
中国当代艺术
-
描述:
油画“入门”与“练功”
-
新形势 新课题——1985年来油画发展给人的启示
-
作者:
闻立鹏
来源:
美苑
年份:
198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东北
铁西区
判断
极地
艺术家
展览
历史选择
作品
美术馆
中国当代艺术
-
描述:
新形势 新课题——1985年来油画发展给人的启示
-
黄浴巾
-
作者:
李武
来源:
美苑
年份:
198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油画
-
描述:
~~
-
抽象表现主义画家杰克逊·波洛克
-
作者:
丽莲·弗瑞德古德
吕明
来源:
美苑
年份:
198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杰克逊
作画
油画色
艺术家
西部地区
抽象表现主义
作品
洛克
超现实主义
斯图尔特
-
描述:
设想一下,要是吉伯特·斯图尔特看到杰克逊·渡洛克作画会怎样想,那将是十分有趣的。他一定会先注意到在波洛克作画的大画室内,只有一些废弃的油画色和画笔。他也一定会看到在地上的是一幅巨大的画——有他最大的肖像画三倍那么大或相
-
一幅肖像画的诞生
-
作者:
李武
来源:
美苑
年份:
198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探索者
超越时代
画笔
青年教师
感情
同路人
画匠
自然
作品
肖像画
-
描述:
去年,我院几名青年教师举办了一次作品联展,即:“六人画展”。油画系为联展组织了座谈会,本刊也向他们约来以下几篇稿子。这些文字里记录的不是成熟的经验,只是一些求索中的苦恼与思考。愿这些青年探索者能与更多的同路人对话,并得到更多的理解与关注。
-
交流·联想
-
作者:
任梦璋
来源:
美苑
年份:
198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似与不似
艺术实践
艺术类型
中央美术学院
现代艺术
积极发展
教学方法
造型艺术
作品
徐悲鸿
-
描述:
遵照两年前的约定,中央美术学院与鲁迅美术学院油画系师生作品联展先后在北京、沈阳展出了。联展前言中说:在艺术观念的更新的高潮中,我们在教学中正面临着许多新问胚,我们渴望交流,需要探索,积极发展……。展出作品很自然地触动了我们平日教学中经常思考的一些问题。
-
学术活动简讯
-
作者:
鲍平
来源:
美苑
年份:
198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社会科学工作者
现代绘画艺术
整体结构
文艺理论
中国现代化
东西方文化
比较研究
文化现象
传统文化
研究生
-
描述:
五月下旬,我院国画系、油画系、版画系、师范系及文艺理论教研室的部分教师、研究生,参加了由浙江省青年社会科学工作者协会举办的东西方文化与中国现代化研究班。通过对东西方文化的比较研究,对传统文化的认同和反思,从理论高层次观照文化现象——绘画艺术,从而在文化的整体结构中,对把握传统,认识现代绘画艺术,都很有启发意义。六月初,中国画系举办了这个讲习班的录音报告,在学院引起一定反响,活跃了理论研究空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