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作者: 】搜索到相关结果 19255 条
充气的乐趣
作者:
李正源
来源:
中外生活广场(surface)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充气
香港
乐趣
描述:
2013 春夏之交的香港,不知从哪儿攒足了一口文艺的气,充起了环游世界的大黄鸭,充起了香港近年来最大型的公共充气雕塑展“M+进行:Inflation!”。
蛋糕不会枯萎
作者:
贝基·苏恩莎
赵蝉娟
来源:
中外生活广场(surface)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枯萎
米兰
艺术家
蛋糕
克罗地亚
arts
艺术学院
描述:
“这就像一段悠长的旅行”,dragana sapanjos这样形容她的设计之路。这位来自克罗地亚的艺术家曾就读于米兰布雷拉艺术学院(the academy of fine arts of brera),学习表演和雕塑,对于这两者的关系,她如此说:“你停下来喝杯咖啡,稍作休息,当你回到同一辆车上时,一切又变得熟悉起来。
向阳:每个人都是我的历史
作者:
米诺
向阳
来源:
中外生活广场(surface)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平面图形
彩色丝
墙面
历史
点连接
丝线
图像
描述:
“作品由一整面墙与从墙面延伸出来的彩色丝线柱组成。在墙的表面上,图像由丝线构成,向空中形成彩色丝桂,并在与之对应的彼端形成相同的图像。丝线直接将两端图像相对应的点连接。在这个设计中,线穿越于空间中,往返的运动将平面图形延展为三维雕塑。
凝结在瞬间的永恒
作者:
白静源
来源:
中外生活广场(surface)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时间
相互作用
艺术家
瞬间
和空间
凝结
艺术形式
标准答案
描述:
时间是什么?空间是什么?从来没有标准答案的问题往往具备无限可能性。法国艺术家Dominique Blais运用不同的艺术形式--视频、陶瓷、雕塑、装置来具象地回答?这些问题。他通过影像和声音的相互作用,将可见与不可见,可听与不可听的事物进行有机组合,表达了他所认为的时间和空间的关系。
钢铁的自由幻想
作者:
艳玮
来源:
中外生活广场(surface)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自由
新组合
钢铁
描述:
“我觉得用回收来的东西制作雕塑对我来说是非常完美的创作媒介,可以让我表达我个性中可能不易被人接受的部分:我把它们拆散,然后用与它们本来用途相去甚远的方式重新组合,借此表达出我的艺术构想。”
只为与众不同的精彩
作者:
暂无
来源:
中外食品工业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传统美食
代表团
香气
汤圆
描述:
如果在众多传统美食中,选一味代表团圆美满,那无疑就是这小小汤圆。那一颗颗滚圆的汤圆,漂浮在香气蒸腾的碗口之内,玲珑精致,入口香醇——那一刻,华灯初上,所有思家之情瞬间消解。
传承国礼,品味国香:“油香不怕巷子深”胡姬花探访古巷中秋美食
作者:
暂无
来源:
中外食品工业(上)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青花瓷
美食
中秋
品味
五星级酒店
古巷
美味
味道
描述:
古老的味道永远不会存在于五星级酒店里,美食绝不会迁就人类,想要寻味最传统的民间美味,就必须踏遍古巷,透过当地人质朴的笑容,从简陋的灶台上接过那古老的青花瓷碗……那一刻的味道会让你觉得无比震撼。
如果在西藏,一个吃货……
作者:
小宽
来源:
中外书摘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梦境
著名画家
上海交通大学
华东师范大学
油画赏析
抽象艺术
王宏
意象
描述:
当然了,这个题目套用了卡尔维诺的小说《如果在冬夜,一个旅人》,如果在西藏,一个吃货,想吃得更好,只需要找到一个人,这个人叫贺中。 贺中是个酒鬼,也是个诗人,出生在甘肃甘南,身上有许多个民族混杂的血统,20世纪80年代到西藏,赶上了西藏最盛大的黄金时代。那时候大批文人聚集在此,马原、马丽华、扎西达娃、龚巧明、于晓冬、李知宝、罗浩、金志国、段锦川、牟森、李启达、裴庄欣、田文……于晓冬的油画《干杯,西藏》记录了那批意气风发的面孔,从那幅油画里还能见到贺中年轻时的模样,带着点青涩,远远没有现在的江湖味道。
青花
作者:
周芬伶
来源:
中外书摘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艺术系
西藏
油画家
张江
上海交通大学
牧歌
专业学习
描述:
有些了解造成误解,有些完美是因不完美,青花是最好的例子。 白瓷为底,青花为饰,诉说一种瓷器的隽永之美。 耐看、无铅、无毒,最重要是华人最爱的中国蓝,青青子衿的水蓝;明如天光如镜的天空蓝;蒙古人祖先“巴塔赤罕”象征的蓝色苍狼白鹿;阴丹士林旗袍的木蓝;张爱玲的孔雀蓝。 青花是瓷中的特殊品种,是混种,也是跨国产品,中国瓷有两大系,一为青瓷,一为白瓷,两者不相混淆。
美军在巴格达实施的抓捕行动
作者:
马克·欧文
凯文·莫勒
杨保林
张宝林
王蕾
来源:
中外书摘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描述:
一 在巴格达待了两年以后,我也积累了一些经验,但还不是很多。当年经过选拔,我进入了绿队,在那里我是绝对的新人,但好在有之前在海豹五队于伊拉克首都服役时积累的一些经验。在大坝任务结束后,我所属的小组前往巴格达帮助追捕前政府的忠实支持者和叛乱组织的领导人。 三角洲特种部队的基地位于市中心的底格里斯河畔的“绿区”,到达后不久,我立即开始整理装备。基地距离巴格达著名的雕塑胜利之剑(Crossed Swords)不远,这座雕塑当年是为了庆祝伊拉克在两伊战争中的胜利而建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