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关键词
素描 探寻超越空间之外的生命
作者: 伊夫·博纳富瓦   马静   来源: 新美术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素描   生命   詹姆斯   超越空间   贾科梅蒂   创作   重大问题   作品   雕塑   油画  
描述: 贾科梅蒂确信,绘画就是他沉思重大问题的媒介:"不管雕塑与油画参与与否,素描始终是唯一重要的东西。"他告诉詹姆斯·洛德:"一个人应该完全只关注素描。如果他能够掌握绘画,其余的一切都将不在话下。"下面我会试图沿着贾科梅蒂的人生轨迹,去探寻他心中那段挥之不去的经历,这段经历对他的绘画雕塑创作而言至关重要,构成了他从1950年直至去世这十几年人生中主要的思想以及诸多反主流倾向。从这段经历切入的一大优势,就是能够将原本要花费在研究这一绘画艺术上的大量时间和精力大大缩短;而且即便花费了大量的时间,也很可能是一头雾水,到最后一无所获。
恐惧 失败的炼丹者
作者: 伊夫·博纳富瓦   马静   来源: 新美术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炼丹   距离感   外在环境   整体感   贾科梅蒂   恐惧   个体个性   雕塑   生命力   失败  
描述: 我的所有雕塑最终都只有1厘米高。多碰一下,雕塑就被毁了。——贾科梅蒂一事实上,自从贾科梅蒂在刻画比安卡肖像失败以后,除了特定的家庭成员形象外,他一直都竭力拒绝面对各种带有个体个性的人物面孔。那一刻
贾科梅蒂大事年表
作者: 昆斯特·维耶纳   马静   来源: 新美术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博物馆   意大利   设计师   威尼斯   印象派画家   贾科梅蒂   创作   作品   超现实主义   雕塑  
描述: 1901—1921年,少年时期的艺术追求1901年10月10日,乔瓦尼·贾科梅蒂和安内塔·贾科梅蒂的长子阿贝尔托·贾科梅蒂出生于瑞士与意大利边境斯坦帕[stampa]的贝盍尔山谷。在其后的六年内,他有了两个弟弟和一个妹妹。大弟弟迪耶戈后来成为一个家具设计师,并帮助兄长从事雕塑创作。小弟弟后来成为一名建筑设计师。1906年,贾科梅蒂跟随父亲学画,其父乔瓦尼·贾科梅蒂是一位后印象派画家。全家迁居斯坦帕。1915—1919年,贾科梅蒂在库尔市附近上中学,成绩优秀。他对
梨子的距离与存在的秘密
作者: 伊夫·博纳富瓦   马静   来源: 新美术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形象   梨子   艺术作品   事物   放弃   贾科梅蒂   存在   绘画   雕塑   距离  
描述: 他会说,"我想成功,就这一次,成功地创作出我眼中的脑袋形象"。他还会接着说,"他什么也做不成",所以"明天"他就会放弃绘画与雕塑——但他在预想到这种结局时,是带着多么绝望而强烈的感情啊!在这种强烈的情感背后,他内心里隐藏的绝不仅仅创造出事物的相似度。他告诉大卫·西尔维斯特:"我应该放弃绘画,放弃模仿,放弃(雕塑)脑袋,放弃一切,只是坐在房间里在一张桌子、一块桌布、一把椅子面前,除了绘画什么也不做。我原先就知道我越努力就越难做到。那我差不多就把我的人生荒废掉了。当然这也很令人担心,因
从《餐柜上的苹果》到《安妮塔肖像》
作者: 伊夫·博纳富瓦   马静   来源: 新美术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苹果   物体   肖像   工作室   青春期   贾科梅蒂   绘画   超现实主义者   存在感   雕塑  
描述: 一为什么在1919年到1935年如此长的一段逆行中,他没有和其他的人那样,痛苦地拼命作画,反而是绝对放弃绘画,在超现实主义者阶段选择离绘画越远越好呢?很明显这是因为他预见了这项工作的艰巨性,他感到很困扰,这解答了他踌躇不定的原因。当然他也有可能想待在父亲乔瓦尼的画室中,念念不忘他体内的谜团,而不是勇敢地去面对这一急迫的紧急状况。推迟做决定意味着他哪儿也去不了,意味着他还想成为一个孩子,以减轻时光流逝的感觉。贾科梅蒂还经历了另一段漫长的隐伏期,在此期间,他本源的直觉似乎在内心深处睡着了,就像是"黑石"的记忆在青春期过后沉睡了那样。
贾科梅蒂的绘画艺术 光之体验
作者: 伊夫·博纳富瓦   马静   来源: 新美术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风景画   素描   文艺复兴   体验   石版画   色彩   绘画艺术   贾科梅蒂   双重使命   作品  
描述: 一为了理解最后这个阶段,我们必须对先前一些时期加以重新考虑,因为贾科梅蒂作品中的某一方面还没有被讨论过。直到现在,我们才能掌握他作品中的全部意义。这个方面出现在绘画中。似乎接近它最直接的方法就是注意,除去表象外,雕塑家和画家,这两个词刻在他的墓碑上。贾科梅蒂对他亲身实践的这两种艺术形式的态度中肯定有一种不对等存在。它们确实有资格组成整个墓志铭,因为自文艺复兴末以来它们的双重使命就一直很不寻常,尤其当这两个术语被赋予了相同的分量时。但是事实上,它们在贾科梅蒂的生命中真的占有同等重要的地位吗?或者说,如果
理念:艺术理论中的一个概念
作者: 潘诺夫斯基   姚晶静   来源: 新美术 年份: 199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形而上学   亚里士多德   艺术作品   艺术家   艺术概念   艺术理论   艺术品   柏拉图哲学   理念学说   再现艺术  
描述: 第一章导论柏拉图最终确立了美的形而上学的意义和价值,而且他的理念学说对于再现艺术的美学来说,确实变得更加重要了,然而他却不能对再现艺术本身作出完全公平合理的评判。当然,认为柏拉图哲学绝对与艺术本身相对立,或者认为它草率地否定画家或雕塑家想象“理论”的能力,这种看法确实太过分了。由于柏拉图在生活的每个领域——特别在哲
卿本佳人
作者: 孟静   来源: 新民周刊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离婚   想象   香港   事业   办公室   米袋   婚姻   幸福   商人   照片  
描述: 一炮而红的脱星太多,嫁作商人妇的女星也太多,但一炮而红嫁作商人妇并且一直富贵没离婚还能生儿子的脱星唯她一个,谁在乎是不是郎才女貌,谁在乎女人有没有事业,嫁得富贵,是中国人对女人最赤裸裸的赞美。某天看到叶玉卿复出的照片,我和另一个女同事感慨:豪门少奶奶大概婚姻没有外人想象的如意,幸福的女人怎么会如此瘦削?办公室的小姑娘问:"叶玉卿是谁?"两个老女人面面相觑——原来叶玉卿已经到了需要普及常识的地步了。上世纪90年代的香港崛起过很多艳星,胸罩可以当米袋的叶子楣、欲拒还迎的邱淑贞、娇俏玲珑的朱茵,还有颇能豁得出去
李安的自由
作者: 孟静   来源: 新民周刊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离婚   想象   香港   事业   办公室   米袋   婚姻   幸福   商人   照片  
描述: 他比别的导演更纯粹,工作对他来说就是工作,不是孔雀的翎毛,为了求偶,为了炫耀,职业带来的虚名他也享受,但没有享受到那么夸张的程度。 看金马奖颁奖礼上说起李安的新片是《少年Pi的奇幻漂流》,突然有一种感动的感觉。几年前我看过这本书,非常奇妙的作品。一个少年和一只孟加拉虎,在海上共同漂流了227天,他没有被它吃掉,它也没有饿死,这本书包含的生存智慧是钢铁丛林中的人们闻所未闻的。 作为小说它有无限遐思的空间,拍成电影一定是个艰难的工程,动物、孩子、海,都是最不可控制的元素。没有明星,拍摄困难,注定这是块难啃的骨头。我所感动的是李安这些年来一直在拍自己感兴趣的题材,而不是为了别的目的。不可否认,他是华人导演中拥有最大自由度的,其他导演不可能不考虑投资方,不考虑前途。张艺谋要挣钱,所以有了《三枪》;冯小刚为了拍大片,努出个《集结号》;陈凯歌想忘记《无极》,转回到《梅兰芳》;陆川八面玲珑,很精明地选择《南京!南京!》;贾樟柯也想有票房,拍了一堆没票房的片子。 每个人都揣着自己的小心思,我相信,他们手头都有很多本子,其中一定有自己最想拍的,也许因为审查制度,因为投资,或者别的,但不要总把原因归到他人身上,更多的是因为个人私欲,他们拍一些自己都不喜欢也不想看的题材,底气不足捏着鼻子上桌摆给观众,然后妄图用一通忽悠强迫观众相信那是盘佳肴,实际底下铺着烂菜叶。
英伦“宫心计”
作者: 陈静抒   来源: 新民周刊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形式主义   创作方法   灰尘   艺术作品   外滩   标志性建筑   后现代艺术   海龙   现成品   个人精神  
描述: 嘉靖十五年的明月或许也曾一般光鲜,可惜我们却正少了一些像菲利帕·格里高利那样的锋刀利笔,将历史和文学同时雕塑出肉身来。 宫闱争斗历来是坊间颇受欢迎的创作题材。这从十几年来清朝历任娘娘连同她们尊贵繁复的姓氏在我们已经变得像隔壁邻居一样亲切,以及最近五六年愈演愈烈的各种“心计”,便可见一斑。一道墙壁同时隔开时与空,升斗小民总想看看王谢堂前究竟飞的是什么品种的燕子。更何况,我有我的饥寒悲怀抱,你也有你的富贵求不到,这种让百姓返身自重安居乐业的小农思想,也只有在宫廷戏里才能投射得尤为淋漓尽致。 读了菲利帕·格里高利的《另一个波琳家的女孩》,我们更可以莞尔:原来世界地球村,风靡英国的畅销小说说穿了也就是一个飞燕合德姐妹同心上位的故事。一个波琳女孩和另一个波琳女孩,也就是英国历史上娶了六个老婆的亨利八世的第二任王后安妮·波琳,以及没有名号的国王的情妇——安妮的妹妹玛丽·波琳。故事从1521年讲到1536年,从安妮自法国宫廷回国,讲到她人头落地,而都铎王朝的精彩远没有演绎完。在这两姐妹身后,我们熟知的“血腥玛丽”的原型,便是被安妮·波琳的上位而挤掉的原配凯瑟琳王后留在世上的唯一骨血,亦即后来的玛丽一世,正是她即位后间接为母亲翻案所导致的滥杀,给她带来了此等血腥名号。
< 1 2 3 ... 11 12 13 ... 171 172 173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