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关键词
玻璃表面堆釉(浮雕)的研制
作者: 王承遇   陶瑛   顾建国   温暖心   陈桂琴   来源: 大连轻工业学院学报 年份: 198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烧结过程   玻璃表面   釉粉   玻璃成分   玻璃形成范围   软化点   堆釉   玻璃制品   低熔玻璃   软化温度  
描述: 玻璃堆釉(浮雕)是高级玻璃器皿的装饰方法之一,本文研究了堆釉粉成分,配方以及堆釉工艺。以玻璃易熔性和电子或阴离子对正电核屏蔽的关系出发,选择了 B_2O_3-ZnO-PbO 与 SiO_2-B_2O_3-BaO-R_2O 两个成分系统,熔制了131个成分,得出了软化点在600℃以下,作堆釉用的合适成分。用差热分析(DTA)、x 射线衍射研究了堆釉粉的烧结前后的变化,认为加入 TiO_2和 SnO_2的堆釉成分在烧结过程中会产生析晶,其析晶相根据成分而不同。产生析晶以后,软化温度提高,堆釉花纹不易变形,从而提出了制造堆釉粉的玻璃应为低熔微晶成分这一新观点。在工艺上采用压制成型来代替人工堆釉,不仅可半机械化,而且压制浮雕的立体感也是较强的。
浅论徽派民居在陶瓷装饰中的运用
作者: 赖宗有   陶瑛   来源: 景德镇陶瓷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陶瓷装饰   中国传统文化   艺术装饰   陶瓷器   现代陶瓷   制作技艺   发展历程   徽派民居   表现形式   陶瓷艺术  
描述: 天下器物,多有装饰。中国陶瓷在几千年的发展历程中,装饰和器物紧密联系,形成了独特的陶瓷文化风格。在人们审美多元化的今天,作为具有中国几千年历史文化的陶瓷艺术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现代陶瓷艺术装饰在传统陶瓷艺术装饰的基础上的更新与发展,不仅促进了现代陶瓷艺术装饰在创作方向与表现形式、表现手法向更高的艺术境界拓展,而且出现了"百花竞艳,万象并存"的态势,其全新的观念、奇特的创意、丰富的材料以及精湛的制作技艺形成了独特的工艺绘画形式。而现代陶瓷
浅论微派民居在陶瓷装饰中的运用
作者: 赖宗有   陶瑛   来源: 景德镇陶瓷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网址   艺术欣赏   欧阳   陶瓷   江西省   中国   高级技师   青花   景山   工艺美术  
描述: 浅论微派民居在陶瓷装饰中的运用
浅议陶瓷山水画的构图与意境表达
作者: 黎惟槟   陶瑛   赖宗有   来源: 景德镇陶瓷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陶瓷   对立统一规律   构图   意境   中国山水画  
描述: 中国山水画中的构图,蕴含着对立统一规律,体现在形式上有宾主、呼应、远近、虚实、疏密、聚散、开合、藏露、均衡、黑白、大小等关系。对立是变化的,统一是均衡的,把这些对立的关系统一均衡在画面之中,才能完成一幅好的作品构图。
浅论颜色釉装饰
作者: 赖宗有   陶瑛   来源: 景德镇陶瓷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颜色釉  
描述: 本文就高温颜色釉的历史、形成、发展以及在装饰中的应用作出了比较详述、观点独特的见解.
艺术玻璃和装饰玻璃(五)
作者: 王承遇   卢琪   陶瑛   来源: 玻璃与搪瓷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浇注成形   浇注法   有机物   成形方法   装饰玻璃   艺术品   玻璃液   艺术玻璃  
描述: 9浇注法与压模法艺术玻璃浇注法与压模法艺术玻璃历史悠久,公元前2500年就用卷芯法浇注成形,用粘土和有机物制成砂芯,然后在砂芯外浇注或卷绕玻璃液制备艺术品,可以说这是浇注法的鼻祖,但一般意义的浇注法是指在模型中浇注,卷芯浇注法则单独作为另一种成形方法。公元前1504~1450年,埃及苏斯曼三世时期己用浇注法制造艺术品玻璃,由无模到有模,从浇注法发展到压模法,以耐火粘土为压模,制造了阿门赫特泼二世(AmenhotepⅡ)的玻璃头像,到了公元前9世纪,犹太国大卫王和所罗门王朝时期,工匠将浇注法和热加工结合,制成了玻璃瓶。我国用浇注法和压模法始于春秋战国时期(公元前476~221年),用这些方法制造了玻璃璧、珠、耳?、剑珥、剑首、剑=等剑饰,以及玻璃耳杯、玻璃盘。工匠参考了青铜器浇铸所用泥范,即以粘土制成模型,模型上雕刻成阴纹图案,玻璃浇注后也就形成凸起的蒲纹(浅浮雕六角形格子纹)、谷纹(密集的小乳钉状纹饰)、云纹(云彩状纹饰)、蟠螭纹(传说中的怪兽纹饰)。西汉的玉衣除用玉片外,考古中也发现用浇注或压模法制造的玻璃片。清代宫廷造办处玻璃作坊和淄博民间玻璃作坊也用浇注法制造了很多玻璃艺术品,至今一些艺术玻璃厂还用浇注...
< 1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