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作者:郑】搜索到相关结果 108 条
-
中国古代兔毫黑釉瓷的组成及结构
-
作者:
李伟东
张玮
鲁晓珂
郑乃章
罗宏杰
来源:
建筑材料学报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多元统计分析
吉州窑
建窑
兔毫黑釉瓷
耀州窑
-
描述:
针对宋代建窑、吉州窑、耀州窑的兔毫黑釉瓷样品,采用EDXRF,SEM/EDS,XRD,热膨胀分析等手段研究了胎釉化学组成、显微结构、物相及兔毫形成机理,采用多元统计方法深入探讨了建窑、吉州窑、耀州窑兔毫黑釉瓷的胎、釉化学组成特征,并比较了这3个窑口兔毫黑釉瓷的异同点.
-
抽象的具象——当代中国油画中表情的演绎
-
作者:
郑黎
来源:
艺术生活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具象
面部表情
绘画作品
身体姿态
演绎
抽象
当代
中国油画
-
描述:
表情一般指人的面部表情、语言声调表情和身体姿态表情。一幅绘画作品.排除语言声调的载体限制性.画中人物面部和身体姿态表情是重要的表达元素。除此之外.作为整体中的一员,作品里面的其它元素以及在一些没有人物描绘的其它主题创作中.那些非人物元素同样是艺术家的苦心经营.都会流露出作品的思想意味.一样可称之为表情。正如贾科梅蒂所说的“绘画是一种看的方式”.通过瞬间凝固了的表情,能暗示出背后的故事。
-
对当代文化语境下中国雕塑走向的思辨
-
作者:
郑晖
来源:
艺术探索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当代雕塑
艺术交流
中国符号
创新
-
描述: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当代雕塑有一股发展迅速的"中国特色"潮流。但是,失去了传统艺术的滋养,所谓的中国意境、中国情趣只能流于表面。如何使更多的公众与中国当代雕塑形成积极互动的关系,使中国当代雕塑真实地表现当下丰富的社会,成为急需解决的问题。
-
基本功与个性发展:讨论课纪要与教学分析
-
作者:
郑岱
来源:
天津美术学院学报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讨论课
基本功练习
学生
艺术实践
观点
课堂讨论
艺术问题
个性发展
创作
艺术教学
-
描述:
造型艺术教学是实践性课程,学生对艺术实践的直接体验是十分珍贵的,是教学与研究的第一手资料。每个学生在实践中对艺术问题的感受都有其独特点。那么,学生的不同体验能否构成对一
-
爽练塑刀柔婉诗:魏小杰雕塑艺术谫说
-
作者:
郑志刚
来源:
美与时代(中)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硕士学位
美术学院教授
西安美术学院
副院长
中国美术家协会
雕塑公园
架上雕塑
学会会员
雕塑艺术
雕塑系
-
描述:
魏小杰,女,1968年出生,陕西人。1989年毕业于西安美术学院雕塑系,2000年获西安美术学院硕士学位,2010年考入西安美术学院攻读博士学位。现为郑州大学美术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副院长。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雕塑学会会员、中国工艺美术学会雕塑委员会常务委员、河南省高等学校文学教学
-
神垕钧瓷的魅力
-
作者:
郑胜利
刘果领
来源:
美与时代(中)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钧瓷
文化创意
雕塑
-
描述:
钧瓷艺术称得上是中国陶瓷艺术百花园中的一朵奇葩,当代钧瓷艺人对传统工艺进行了继承、发展和创新,吸收了青铜器、玉器等技术之长,采用各种雕塑方法,使这种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艺术,在新时代发扬光大。
-
浅谈当代中国油画风景画地域性问题
-
作者:
郑绍德
来源:
大众文艺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油画风景画
当代中国
地域性
-
描述:
何文学艺术都与其作者成长的地域环境息息相关。油画自传入中国以来,就一直受到中国本土文化的影响,经过几代画家的努力,当代中国油画风景画已呈现多元化的面貌,并体现出地域性特征。本文分析了这种地域性特征及其产生的原因,并探索其价值。
-
古代墓葬美术研究 第1辑
-
作者:
巫鸿 郑岩著
来源:
北京:文物出版社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图书
关键词:
墓葬(考古)
文集
古代
中国
美术考古
-
描述:
墓葬美术是传统中国历时最久、植根最深的一个礼仪美术传统,无论是时间的持续还是地域的伸延,都在世界美术史上无出其右。它也是考古信息最为丰富的一个综合性艺术系统,包涵了建筑、器物、绘画、雕塑、装饰、葬具、铭刻书法以及对身体的处理。
-
中国美术史二种
-
作者:
滕固 郑昶著
来源:
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图书
关键词:
中国
美术史
研究
-
描述:
本书集合腾固著《中国美术小史》、郑昶著《中国美术史》两种。《中国美术小史》把研究中国美术本身的发展与导致其变化或盛衰的外部原因联系起来,以国际文化交流及外来思想滋补对美术发展的推动,分为:生长时代
-
人偶艺术探秘
-
作者:
郑冬梅
梁琳淋
来源:
大众文艺:学术版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使人
历史层面
杖头
思想观念
制作技艺
多元文化
情感共鸣
艺术审美
艺术形式
制作工艺
-
描述:
本文通过对人偶历史脉络的梳理,阐述了人与人偶之间形成的彼此借鉴和创造关系的发展过程。人偶是人类创造出的"另一个自己",它是人类征服自然、融入社会、认识自我的见证者。本文对人偶艺术的特点、文化背景和历史因素一一进行了论述和整理,以获得对人偶的深刻认知,并由此得出了人偶文化伴随人的技艺、智慧、思想观念的不断提升而获得不断丰富的内涵的规律。这种规律使人偶成为一个巨大而又丰富的文化遗存。面对它,人可以更清晰的认识自己、反观世界。人与偶的情感共鸣,正是人与人偶之间的终极命题。在多元文化的今天,人偶仍旧实践着作为人类另一个自己的使命,在新的功能性的拓展下成为当代人的慰藉者和陶冶者,并伴随人一同成长。
<
1
2
3
...
6
7
8
...
9
10
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