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作者:郑】搜索到相关结果 2220 条
-
荣宝斋(上海)二○一二秋季拍卖会精品预览
-
作者:
郑淇心
来源:
荣宝斋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上海
当代中国
书法
秋季
郑板桥
精品
作品
傅抱石
近现代
中国油画
-
描述:
"荣宝斋(上海)二○一二秋季大型书画拍卖会"将于十二月五日至六日在上海四季大酒店预展,七日至八日举槌。此次拍卖会延续以往的精品路线,经过公司专家团队的层层筛选,精彩呈现近千件精品佳作,精心策划的"中国古代书画""近现代书画""当代中国画风貌""名家册页小品""名家书法""俞致贞作品及旧藏""中国油画雕塑"等专场,力求为藏家搭建更全
-
南京博物院藏清宫文物集萃
-
作者:
郑晶
来源:
收藏家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九一八事变”
大婚
芙蓉石
牛头尊
如意耳
清代宫廷
清代皇帝
南京博物院
青花釉里红
人物纹
-
描述:
南京博物院藏品有42万件之多,作为民国时期国立中央博物院的传承者,收藏有约20余万件的清代宫廷旧藏。在上世纪三十年代初,由于"九一八事变",这批原本藏于清代皇宫里的文物,南迁运到了原国立中央博物院,包括有瓷器、漆器、玉器、织绣等,其中不少是难得一见的精品。
-
湖南衡山窑彩瓷掇英
-
作者:
郑均生
来源:
收藏家
年份:
199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博物馆
衡山
文物调查
南宋后期
彩瓷
牡丹
湘江
元代
湖南
金属声
-
描述:
衡山窑位于湖南衡山县贺家乡湘江村湘江北岸的赵家堆、渡口边一带,现存龙窑遗址,堆积面积约4000平方米。衡山窑史志不见记载,直至1982年才在文物调查中被发现。根据调查和发掘所得实物标本考证,衡山窑的年代始于宋迄于元。该窑先烧造青瓷,到南宋后期至元代烧造彩瓷。
-
绘画创作中黑色的使用
-
作者:
王中明
郑晓芳
来源:
南风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黑色
情感
创作
结构
-
描述:
本文首先对油画中所探讨的黑色进行了界定,深入研究了不同时期、不同地域、不同风格的代表性画家,通过对他们作品中对于黑色的运用进行比对和分析,了解他们在创作中黑色的使用对情感表达和画面效果的作用,探索黑色在油画创作中的表现力,最后是在绘画创作过程中,我对黑色使用的探索和尝试,希望能够对其他人的绘画创作有所启发。
-
声乐的分解动作及其训练程序
-
作者:
郑倬
来源: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
年份:
198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练声曲
训练程序
初学者
歌唱技术
分解动作
打开喉咙
歌唱训练
声乐教学
头腔共鸣
基本功训练
-
描述:
所有的艺术门类,如绘画、雕塑、书法、音乐、舞蹈等等,都强调基本功的训练。基本功是否扎实,直接关系到艺术上的成败。但在传统的声乐教学中,只强调歌唱技术的整体,而忽视分解动作(即基本功)的训练,甚至有人认为歌唱的技能是—个不可分解的整体,往往在初学者没有任何基本功的情形下,就给以练声曲和歌唱训练,对初
-
五代王处直墓壁画形式、风格的来源分析
-
作者:
郑以墨
来源: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版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形式
五代
来源
风格
王处直墓壁画
-
描述:
五代王处直墓壁画可谓唐代以来出现的绘画题材之集大成者。本文通过对不同题材如山水画、花鸟画、人物浮雕的形式、风格的分析,发现这些壁画有着不同的来源,包括卷轴画、屏风画、寺观壁画等,其中不仅有前代流传下的粉本,更有当时流行的样式。这种对当时各种绘画样式的选择与融合,显示出丰富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巧以及对当时绘画发展的敏锐观察力,他们能够及时把握各画科发展的大体趋势,并及时反映在墓葬壁画的创作中。
-
公共艺术中的雕塑认知
-
作者:
郑翔
来源:
南平师专学报
年份:
200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环境
雕塑
公共艺术
-
描述:
雕塑已经成为环境艺术中普遍存在的实体形式。本文从公共艺术的角度认识雕塑 ,探索———室外雕塑与室内雕塑的区别 ;与人或自然环境的互动关系 ;雕塑的抽象与具象 ;艺术家、政府与公众的关系 ,从而思考雕塑作为公共艺术在我国应如何发展
-
“中原画风”窳议
-
作者:
郑志刚
来源:
南腔北调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色彩与情感
情感自由
表现形式
艺术个性
-
描述:
《阳关三叠》/王宏剑。著名油画家王宏剑的新现实主义油画《阳关三叠》借用唐诗喻指现代农民远征西北的壮举,画面上一群车马劳顿的旅人在西北小站上做短暂休息,然后再奔赴新的目的地。作品把人们的精神面貌表现得细腻而又生动,成为反映农民和民工这一热点题材的代表作之一。王宏剑以其社会敏感抓住了这一独特的中国问题和中国现象,表现了中国历史上农民的大规模的出走和农民千百年来第一次观念的群体性变革。
-
“拿捏”在恢弘与精赡之间——“中华文明历史题材美术创作工程”雕塑作品蠡探
-
作者:
郑志刚
来源:
南腔北调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匡谬
主题性
空间
材料
历史
造型
风格
雕塑
-
描述:
作为"中华文明历史题材美术创作工程"重要组成部分的26件史诗性雕塑作品,在立意、选材、造型、空间、体量、肌理、色彩等创作本体诸方面,均有过人之处。更重要的是,这批技法精湛、内蕴丰富、品致端雅、气格正大的历史主题性作品,不仅为严肃的雕塑艺术创作设立了"门槛"与"底线",而且对当下雕塑界孳生的局部荒悖现象,或亦有匡谬矫枉、激浊扬清之良效。此外,其对完善中国"本土雕塑"理论体系所具有的标本价值,同样不容忽视。
-
"拿捏" 在恢弘与精赡之间 ——"中华文明历史题材美术创作工程" 雕塑作品蠡探
-
作者:
郑志刚
来源:
南腔北调(周一刊)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匡谬
主题性
空间
材料
历史
造型
风格
雕塑
-
描述:
作为"中华文明历史题材美术创作工程"重要组成部分的26件史诗性雕塑作品,在立意、选材、造型、空间、体量、肌理、色彩等创作本体诸方面,均有过人之处.更重要的是,这批技法精湛、内蕴丰富、品致端雅、气格正大的历史主题性作品,不仅为严肃的雕塑艺术创作设立了"门槛"与"底线",而且对当下雕塑界孳生的局部荒悖现象,或亦有匡谬矫枉、激浊扬清之良效.此外,其对完善中国"本土雕塑"理论体系所具有的标本价值,同样不容忽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