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作者:郑】搜索到相关结果 2220 条
-
论西方传教士郎世宁对清三代彩瓷的影响
-
作者:
郑立新
来源:
中国陶瓷工业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郎世宁
广彩瓷
珐琅彩
影响
粉彩
-
描述:
康熙晚期,郎世宁远渡重洋带来了珐琅器,并且在他的亲自指导下瓷胎画珐琅成功创制;雍正时期,郎世宁创作的大量西洋油画以及为御窑厂绘制的瓷样,成为广州广彩瓷工匠们可资效仿学习的蓝本,色彩艳丽、富丽堂皇的广彩瓷上可清晰看到郎世宁油画艺术之风;乾隆时期,郎世宁独创的新体画为乾隆粉彩带来一股艺术新风,使其形成了中西合璧的艺术特色,成为彩瓷艺术史上一个颇为重要的转折点。
-
青花装饰元素在室内装饰中的运用
-
作者:
郑花燕
林新红
吴媛
来源:
中国陶瓷工业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室内装饰
青花
装饰元素
-
描述:
当前室内设计趋同现象越来越明显,缺乏独特的文化内涵。青花象征着一种文化的积淀,承载着先人纯洁、高尚的情感,寄托与中华民族精神的传承延续。将青花装饰元素融入室内设计可以避免当前室内设计的趋同现象,使设计独具特色。青花装饰元素在室内装饰中的具体运用体现在:室内墙体、吊顶、地面的空间界面运用,青花装饰元素回纹、卷云纹在室内家具上的运用,青花装饰元素在室内布艺织物、陈设物品上的运用。
-
揭阳陶瓷发展分期简述
-
作者:
陈沛捷
郑苑婷
来源:
中国陶瓷工业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陶瓷
海上丝绸之路
揭阳
外销瓷
-
描述:
揭阳陶瓷史可划分为萌芽期、交流期、鼎盛期、衰落期四个阶段。新石器时代晚期为揭阳地区陶瓷发展的萌芽期,虎头埔窑址群的发现,证明揭阳最早成为岭南地区主要的陶器生产基地;从商代至明代早期,是揭阳地区陶瓷发展的交流期,出土的这一阶段的陶瓷器皿印证了揭阳地区与中原文化、江南文化的商贸与交流;明代晚期是揭阳陶瓷发展的鼎盛期,这个阶段揭阳惠来、揭西地区借助沿海的优势,纷纷自设窑厂,生产大量的青花民窑瓷器销往东南亚地区;清代以后,伴随着粤东地区的陶瓷市场慢慢集中到潮州枫溪地区,揭阳的陶瓷业也慢慢走向了衰落,仅剩个别窑厂生产缸、钵等一类日用陶器,以内销为主。
-
引领风骚——读《中国美术馆藏品选集》
-
作者:
郑朝
来源:
中国图书评论
年份:
199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装帧
藏品
开本
馆藏
出版界
版画
中国现代
油画
中国美术馆
选集
-
描述:
早就盼望着出版界推出一部全面系统介绍中国现代美术的专集,现在果然在我的书案上出现了一套《中国美术馆藏品选集》,共有中国画、油画、版画和雕塑4卷分册,8开本,装帧雍容大方,印制精良,全部作品单面印刷,翻阅起来真是赏心悦目,爱不释手。《选集》时限从1949年至1984年共35年,其中大部分作品为我们这代人所熟悉,因此也仿佛面前出现了这
-
当代工笔人物画创作的写实造型研究--以何家英为案例分析
-
作者:
郑海文
来源:
中国文房四宝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工笔人物画
写实造型
何家英
徐悲鸿
-
描述:
当代工笔人物画创作的写实造型研究是现当代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当清末民初,人物画近于衰落之时,徐悲鸿等一批画家开始了向西方求知的道路,并坚定“素描是一切造型艺术的基础”,为当时沉寂的画坛激起一层浪花,并主张用西方的造型体系改良中国画,这成为当时主流,这也影响了当代像何家英这样的工笔人物画家:不仅在实践上支持造型基础在中国工笔人物画中的体现,而且还进一步发展了徐悲鸿的写实造型理论。
-
陶艺之器
-
作者:
郑艳丽
来源:
中国文房四宝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器形
陶瓷
制作工艺
-
描述:
自古以来,中国的陶瓷工艺与美术,雕塑,书法,篆刻等艺术门类的关系十分亲密。在陶瓷艺术发展的这条历史长河中,我们的陶瓷工艺在每个时期都在继承前期都表现出了各自的特点。在这其中不难发现,中国古代的制陶人对于陶之“器”有着深刻的理解。
-
美国陶瓷专家应邀来景德镇讲学
-
作者:
郑可敦
熊国亮
来源:
中国陶瓷
年份:
198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教育工作者
大学
讲学
弗尔
陶瓷研究
博士
轻工业部
陶瓷坯料
陶瓷原料
景德镇陶瓷
-
描述:
美国新泽西州拉特格尔大学陶瓷系G.W.弗尔普斯博士,应轻工业部陶瓷研究所和景德镇陶瓷学院的联合邀请,于1985年5月27日至6月1日在轻工业部陶研所学术厅作短期讲学,来自全国各地的七十多位科技、教育工作者参加了听讲。
-
浅谈明代青花瓷装饰的主要特征
-
作者:
蔡国英
郑根年
来源:
景德镇高专学报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青花瓷
纹样
特征
色彩
明代
装饰
-
描述:
笔者试图从青花装饰的釉色、构图布局、纹样表现、色彩处理、官窑与民窑各具特色这五个方面着手剖析明代青花瓷装饰的主要特征,阐述了明代青花瓷特有的艺术魅力及其重要的历史地位。
-
论颜色釉的感染力
-
作者:
郑立明
来源:
景德镇陶瓷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变涂
裂纹釉
陶艺家
只缘身在此山中
艺术作品
审美想象
烧制过程
自然造化
艺术语言
颜色釉
-
描述:
颜色釉艺术是从人们看不见时开始,经过"火的洗礼"后才能见分晓,这就是颜色釉艺术高超的神秘之处,难怪人们称这种艺术为"土与火"的艺术,是能激起欣赏者心声的艺术,是陶瓷特有的艺术语言。一、理性思维懂点颜色釉艺术的人都知道,创作的第一步需要对颜色釉的成色工艺有充分的理解和掌握,在一件看不见任何东西的陶瓷载体上去感觉,在某一种画面去点缀,最终让欣赏者去深思、去遐想。要想创作出丰富而又引人入胜的釉色效果。对于创作者来说,无论感情多麽
-
明清时期景德镇陶瓷轮制成型技艺的演变研究
-
作者:
李其江
张茂林
吴军明
吴隽
郑乃章
来源:
陶瓷学报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彩瓷
景德镇
中国陶瓷
装饰画
收藏
出世
艺术大师
技法
艺术精品
瓷器
-
描述:
明清时期景德镇陶瓷轮制成型技艺的演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