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关键词
知耻近乎勇
作者: 郑重   来源: 语文教学与研究 年份: 200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售票员   疯狂英语   《史记》   铁匠铺   司马迁   邮递员   退休金   知耻   普法战争   肯德基  
描述: 记得初中时学过一篇课文——《观巴黎油画记》,是讲普法战争的。普法战争中,法军被普军打得一败涂地,但法国人没有掩盖,而是将惨败的战况作成油画供世人参观,以此来警示后人。这不能不说是一种勇。 孔子说:“知耻近乎勇。”意思是说:知道自己的耻辱,就接近勇敢了。于是许许多多知耻的人开创了一番天地,成为了勇士。 肯德基的创始人——哈伦得·山德,年少时,父亲离他而去。于是他辍学开始为生计而奔波,他当过电车售票员,参过军,开过铁匠铺……他干过许多工作,但到老了时,他还是一无所有,一事无成。政府可怜他,为他准备了退休金。邮递员为他送来那张退休金支票时,轻蔑地对他说:“轮到你击球时,你都没打中。现在,不用再打了,该是放弃退休的时候了。”他愤怒了,觉醒了,爆发了。他收下了
对景德镇陶瓷产品赴外地展销的若干思考
作者: 万俊毅   郑海天   来源: 景德镇陶瓷 年份: 200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展销   可持续发展   信誉   陶瓷   信息不对称  
描述: 近年来,景德镇出现了一支将景瓷运往外地进行展销的销售大军,他们提高了景瓷的知名度,促进了景德镇陶瓷经济的繁荣。然而,景瓷异地展销市场也出现了不少问题,如价格竞争恶性化、信誉透支严重化等。应该采取规范与发展并行的策略,积极培育好景瓷异地展销市场,使景德镇的瓷展业及陶瓷经济获得可持续发展。
打造中国当代雕塑文化【访谈录】
作者: 胥建国   郑立华   来源: 新华文摘 年份: 200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都市消费   物质条件   华盛顿   美学   都市化进程   地理区域   东部沿海   城市  
描述: 打造中国当代雕塑文化【访谈录】
浅议油画的民族化及其它
作者: 郑云龙   来源: 艺术探索 年份: 200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美术教育   油画艺术   中国文化精神   文化语境   画家   传教士   学院派绘画   油画创作   徐悲鸿   中国油画  
描述: 浅议油画的民族化及其它
中国硅酸盐学陶瓷分会中国陶瓷工业协会日用陶瓷专业委员会2003年年会暨日用陶瓷行业发展战略研讨会会议纪要
作者: 郑旭   来源: 中国陶瓷 年份: 200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骨质瓷   中国陶瓷   2003年   行业发展   日用陶瓷   硅酸盐学会   陶瓷研究所   工业协会   战略研讨   专业委员会  
描述: 2003年9月17日,由中国硅酸盐学会陶瓷分会中国陶瓷工业协会日用陶瓷专业委员会主办,由唐山中国陶瓷博览会论坛部、唐山隆达骨质瓷有限公司赞助并承办的中国硅酸盐学会陶瓷分会中国陶瓷工业协会日用陶瓷专业
打造中国当代雕塑文化——访清华大学美术学院雕塑系教授胥建国
作者: 郑立华   来源: 复印报刊资料(造型艺术) 年份: 200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中国古代雕塑   雕塑史研究   佛教造像   兵马俑   石窟寺  
描述: 打造中国当代雕塑文化——访清华大学美术学院雕塑系教授胥建国
读余华小说札记
作者: 余莉萍   郑华友   来源: 景德镇高专学报 年份: 200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现实   人性   历史  
描述: 对现实死亡的象征意味,对历史问题的思考,对现实中人性扭曲的提示。
德化青花五彩瓷全书 图集
作者: 黄春淮 郑金勤编著   来源: 福州:福建美术出版社 年份: 2003 文献类型 : 图书 关键词: 青花瓷(考古)   杂彩瓷(考古(地点:   青花瓷(考古(地点:   德化县)   杂彩瓷(考古)  
描述: 全书介绍了德化德青花瓷和五彩瓷。以大量的实物图录为主,附有实物尺寸,并有选择地对部分精美的瓷器作简略的鉴赏;还介绍了德化青花瓷及五彩瓷德特点及艺术价值等内容。
20世纪中国的油画研究
作者: 郑工   来源: 中国油画 年份: 200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广州美术学院   高级研修班   硕士研究生   师资队伍   技法   非学历教育   进修班   油画创作  
描述: 20世纪中国的油画研究
孤寂而灼热的灵魂——论德·斯塔尔的绘画艺术
作者: 郑金岩   来源: 中国油画 年份: 200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传统绘画   代表人物   灵魂   孤寂   绘画艺术   斯塔   抽象表现主义   艺术经历  
描述: 翻开20世纪现代艺术史,德·斯塔尔生前和身后所站的位置极不清晰,批评家一般把他归为“不定型”艺术流派的边缘人物。“不定型”[informel]这个词是法国评论家塔皮埃(Michel Tapie)自造的,它的含义极为广泛,包罗万象,一般泛指区别于战前立体主义几何抽象的传统,及理性的构成画法,而转向一种强调非理性的半自动技法,强调笔法的抒情抽象,它的出现与美国抽象表现主义的概念和时间大致相同,而德·斯塔尔的艺术经历与抽象表现派的代表人物波洛克也极其相似。两个人的生死几乎同时,都是元月出生,艺术风格的发展都经历了具象——抽象——又转回具象的变化轨迹,晚年都因巨大的抱负无法实现,而承受着事业的巨大压力,并徘徊在生的痛苦与爱的无奈之间,艺术作品都不约而同地向着传统绘画回归,作为以前挥霍色彩的大师,现在都限定着自己的用色范围,向着简约迈进,最后不堪精种的重负,在创作生命与盛名达于巅峰之际,采取极端的手段撒手而去,双双以自杀结束了崇高而悲剧性的生命,并以痛苦的一生写成了个人辉煌的历史。[第一段]
< 1 2 3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