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关键词
书法与中华视觉审美文化的构建
作者: 郑晓华   来源: 中国书法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视觉审美   人类认识活动   特定材料   美学理想   术艺   艺术作品   书学   美学精神   艺术形象   特定空间  
描述: 艺术是人类认识活动的一种特殊方式,它通过艺术作品和艺术形象的媒介作用,表现人类对自然及社会的探索和认知,同时表现艺术家的思想和情感。所有的艺术,作为一种视觉文化,一种文明的视觉展示样式,都是一个国家、地区、民族美学精神的物化,是其美学理想、精神在不同领域的具体体现和延伸。造型艺术是人类诸多艺术门类中的一种,它通过特定材料、工具和艺术手法的使用,创造具有特定空间形式的艺术作品(绘画、雕塑、建筑等),表现艺术家特定的艺术观念、理想,同时也展示艺术家的思想和情感。从文化人类学角度审视,它是不同历史阶段、不同
郑兴我 陶瓷艺术作品选登
作者: 郑兴我   来源: 中国陶瓷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陶瓷艺术作品  
描述: 兴我,1978年生,男,河北泊头人.副教授,硕士。就职于唐山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研究方向为陶瓷艺术教学与创作。河北省注册陶艺师,陶瓷手绘彩绘工职业技能鉴定国家级考评员,中国国画家协会会员,北京工笔重彩画会会员。
雕塑创作与材料教学
作者: 郑天则   来源: 美术观察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创作思维   当代雕塑   雕塑作品   绘画基础   雕塑专业   情感表现   雕塑创作   希腊雕刻   基础训练   造型训练  
描述: 雕塑专业的材料课属于基础课程范畴,它与泥塑写生的造型训练相平行。我认为,通过教授材料课,学生可以完成材料造型、材料技能等方面的基础训练。此外,在具备一定材料运用的实践基础后,教师应对学生逐步提出创作方面的要求,培养学生的创作思维。因此,材料课是基础课,且是进入创作课程的敲门砖、引路人。如果认同雕塑是由材料构成的,占据三维空间的实体这一观点,那么,我们便不难梳理出雕塑与材料的关系。不管是艺术史中的希腊雕刻,还是学生的人体习作,或者随手做
洛阳石化开发非织造布专用涤纶短纤维
作者: 郑宁来   来源: 合成纤维工业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洛阳   生产线   试生产   水刺非织造布   中国石化股份有限公司   新产品开发   涤纶短纤维  
描述: 2016年10月17日,中国石化股份有限公司洛阳分公司水刺非织造布专用涤纶短纤维试生产取得成功,首次实现该产品在国内单线50 kt/a生产线上的开发,为公司化纤差别化新产品开发和拓展效益空间增添新彩。水刺非织造布产品具有悬垂、吸湿、柔软、强度高、手感好等优点,广泛应用于医疗卫生材料、家庭装饰、汽车
《天涯若比邻》专场文艺演出华美上演
作者: 萧山   苗卫钟   周西娟   郑占奇   来源: 河北画报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图案   收藏家   青花瓷器   三十年   生命体   文化艺术   外国人   艺术品   坚持   元青花瓷  
描述: 10月13日晚,第十届中国—拉美企业家高峰会《天涯若比邻》专场文艺演出在唐山大剧院华美上演,为参会的国内外嘉宾带来了一场中西合璧、精彩纷呈的文化盛宴。锣鼓喧天、狮子翻腾、欢天喜地,序曲《朋自远方来》通过歌舞、杂技、戏曲等多种形式喜迎八方来客;国乐舞蹈与茶艺表演《水韵青花》,在婉转的国乐中用美轮美奂的
景观塑绘——天津美术学院青年艺术家燕赵交流展开展
作者: 李勇   郑占奇   来源: 河北画报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艺术教育   天津美术学院   布面油画   京津冀一体化   废旧金属   法国思想家   交流展   燕赵   艺术交流   雕塑系  
描述: 大学和美术馆是艺术世界的中坚力量,近日,天津美术学院和石家庄美术馆,共同推出《景观塑绘——天津美术学院青年艺术家燕赵交流展》在石家庄美术馆1、2、3号展厅展出。天津美术学院雕塑系和壁画系倾力而动,集
辽宁科技大学学生作品
作者: 沈江奡   魏墅   郑权   曹宇倩   来源: 美与时代(城市版)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人体工程学   学生作品   生态文化   辽宁科技大学   主题雕塑   休息区   设计说明  
描述: 设计说明:本方案的主题是“生态文化”,所以我以仿生的形态来体现这个宗旨。在整个形态上我以圆、椭圆、弧线为主;在主要方面:我把主题雕塑以仿生粗壮的树木设计而出,在公共设施上我以仿生树木落叶的的感觉进行设计的,所以休息区是以仿生叶子的造型出现的。广场的白色主题雕塑以不锈钢与玻璃钢搭配设计而出;休息区的叶子造型是已黄色地砖围成,中间以草坪和鹅卵石铺
天骨遒美 逸趣霭然——论周中耀的工笔花鸟画
作者: 郑工   来源: 美术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工笔人物画   造型   图像  
描述: 翻看周中耀20世纪八九十年代乃至于21世纪初的工笔画,与画面一同扑面而来的是他的落款题跋,其字迹"天骨遒美,逸趣霭然",屈铁断金,侧锋如兰竹。其实,不仅周中耀的字如此,画亦如此。以线条笔道而论,此说毫不夸张。虽说周中耀的题跋,采用的是宋徽宗的瘦金体,便是他的工笔花鸟画,亦明显地追踪宋代院体绘画,有着堂堂气象与恢宏的气度。其笔法道劲,意度天成,似乎宋代书画并非"扇影已随鸾影去"(柳贯《题宋徽宗扇
天骨遒美,逸趣蔼然——论周中耀的工笔花鸟画
作者: 郑工   来源: 美术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工笔画   中国艺术   当代艺术   当代性   社会文化   中国当代文化   写意画   中国画   精神气候   伟大复兴  
描述: 天骨遒美,逸趣蔼然——论周中耀的工笔花鸟画
电柴一体化窑炉设计与研究
作者: 郑振雷   来源: 山东陶瓷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环保   电窑   艺术瓷   柴烧  
描述: 柴烧是一种古老的烧制方法,木材是烧窑最主要的燃料,如果在釉面上落了灰或在胎体上走了火的痕迹,这在中国古代社会正统的制瓷标准中在技术允许的情况下都是不被欣赏的。然而在现代制瓷、烧制技术极为成功的条件下,一种与传统柴烧审美截然不同的现代陶艺创作“烧制观”在盛行,木材燃烧所产生的灰烬和火焰宜接窜入窑内,在坯体上产生自然落灰的现象,经长时间的高温融合成自然的灰釉,其色泽温暖,层次丰富,与一般华丽光亮的釉不同。现代柴烧观念追求的是木灰烬、火与土的自然结合。然而,持久的柴烧时间与大量的木材燃烧排放的浓烟也带来了环境的负面影响。在权衡特殊的烧成方式与环境这方面问题上,笔者从电柴一体化设计的必要性与可能性两个方面来阐述电柴一体化设计的优点与可行性方案。
< 1 2 3 ... 14 15 16 17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