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作者:郑】搜索到相关结果 1523 条
-
存在的意象——论薛行彪油画
-
作者:
郑工
来源:
福建艺术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形而上
诗意化
绘画
形色
意象
日常生活
油画
薛行彪
-
描述:
从日常生活中去体悟某种形而上的存在,从抽象形色中去品味某种诗意化的图像,是薛行彪绘画的突出特点。他说他的油画是意象性的表达,即在形象问题上追求绘画的表现力,从而扩展绘画语言自身的表述空间,在形色关系中寻找自我的表现意图。三十多年来,他一直思考着油画的意象性问题,努力实践着他的艺术主张,以其鲜明的个性,在意象油画领域独树一帜,是当代中国一位具有代表性的画家。
-
满满的一座城
-
作者:
郑工
来源:
福建艺术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片段
自然融合
福州
山水意象
滨海城市
审美感受
油画写生
记忆
意象性
笔触
-
描述:
薛行彪的油画我并不陌生,因为他是我大学时的主课教师;福州我更不陌生,因为那是我的故乡。当我看到薛先生寄来的福州油画写生作品照片时,一股浓浓的乡情便溢满我的心里。不仅因为薛先生那出神入化的笔触与色彩,不仅因为福州这座滨海城市的诗意与温情,而在于二者的自然融合所赋予人的整体的审美感受。真的是,满满的一座城。你的感触会随着画
-
在重返经典的途中——论黄坚的“逆动”与“超越”
-
作者:
郑工
来源:
福建艺术
年份:
200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本土特征
逆动
语言游戏
外在结构
人本主义
内在语
2002年6月
中国画
经典文本
情感因素
-
描述:
2002年6月,在北京西郊一座爬满绿藤的小楼,我见到了多年未见的黄坚。他是我大学时的同学,是我们班年龄最小的。不过我学油画,他选修国画。77级那班人,相互间年龄悬殊很大,又恰逢求知欲最强的年代,平时不是画画,就是看书,交谈不多。后来,印象中似乎是1988年的春季,我在福建师大美术系教书,一次遇到林以友先生,他很兴奋地对我
-
郑志光油画作品选登
-
作者:
郑志光
来源:
福建艺术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作品选
光油
-
描述:
郑志光油画作品选登
-
工笔重彩花鸟画纵横谈
-
作者:
郑大干
来源:
福建艺术
年份:
199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湖石
鸟雀
工笔重彩
画家
工笔重彩画
西洋绘画
中国绘画史
纵横谈
脉胳
线条
-
描述:
纵观中国绘画史,由无数炎黄子孙继往开来、合力营造的艺术殿堂,大放异彰的当属工笔重彩花鸟画。它以独特的审美情趣和完善的绘画语言,颇受国人喜爱,亦赢得举世之高度赞扬。君不见远在史前之彩陶、春秋之青铜器、漆器、秦汉之壁画,都有其清晰的渊源脉胳。至于唐代边鸾的蜂蝶蜱雀、山花园蔬,刁光胤的湖石花竹、猫兔鸟雀,腾昌祜的花鸟蔬果
-
情染苏富比
-
作者:
郑斌
来源:
大市场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回报率
流转
文化财富
生意场
艺术品
投资收益
拍卖场
人类精神
-
描述:
苏富比拍卖场首先是个生意场,数以百亿的资金在这个市场中不停流转,每每提到它首先想到的是“亿元记录”、“资本入市”等等与金钱最为密切的词汇,但是艺术品首先是人类精神与文化财富的载体,在我们谈了那么多的行情、投资、回报之后,在兼顾投资收益的同时,或许该开始静下心看看这些具有高回报率的藏品究竟会给我们的生活所带来的不同感受与变化,而我们也想把这些出现在苏富比拍卖场上的珠宝、版画、油画、瓷器……的文化与趣味呈现给大家。
-
地球另一端的美丽
-
作者:
郝俊
郑钦
来源:
大武汉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中转
艺术展
艺术家
艺术大师
湖北
作品
美术馆
-
描述:
南非青年艺术家阿洋达·马布鲁“残缺的美”画展暨作品研讨会,于2011年6月30日在钻石艺术博物馆隆重开幕。本次展览展出了阿洋达22幅油画作品及13幅粉画作品。 乡土与生活,是阿洋达的商标。正是基于这两点,让他的画充满了某种独特的魅力。在他的画中。你可以看到很多似曾相识的场景,例如洗衣服、派对和养鸡等。但它又来自遥远的地球另一端。显然,他对人物的刻画与情感的宣泄已经逾越了地域间的界限,从而打动着你的内心。第一次看到阿洋达作品的人,都会感到惊异。因为这位画风老道的年轻艺术家,居然没有接受过任何正规的美术教育
-
全省16家博物馆“晒”家底
-
作者:
郝俊
郑钦
来源:
大武汉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随笔
杂文
阅读知识
杂谈
-
描述:
6月28日,《荆楚英华——全省博物馆馆藏文物精品联展》在湖北省博物馆开展。本次展览由湖北省博物馆首次联合16家地、市级博物馆及少数县级博物馆联合推出,展出文物近300件(套)。此次展览将持续至9月18日,市民可免费前往观看。 为了此次的联展,各博物馆都可谓是拿出了自己的看家家底。除了各个博物馆中的精品以外,一些孤品乃至镇馆之宝都有在此次联展上展出。而这些文物,跨越的时间也非常之广,囊括了旧石器时代的化石、手斧、石刻、坠饰;商周秦汉的卜骨、竹简、青铜器、漆器;两汉六朝的铜镜、画像砖、青瓷;唐宋金银首饰;元明清瓷器、印章、金银器、玉器、珍珠等几十个品种。 充分展现了在历史的洪流中,荆楚文化的全貌。 元青花四爱图梅瓶: 隔江相望首相聚 在众多的展品中,要说最价值连城的,非省博与市博各自的镇馆之宝——元青花四爱图梅瓶莫属了。这两件,同属元青花中的精品,两者目前估价皆在数亿元人民币。作为国宝级文物,一直都没有同台展出过,而本次同台竞妍,吸引了众多市民参观。 这两件同“生于”元末明初的两件梅瓶,在造型上都是小口、短颈、丰肩、瘦底、圈足。白地青花刻花线条粗犷有力,印花线条圆润耐看,更有一种浮雕的效果
-
西班牙女雕塑家拿瓦伦雕塑展:看她的作品,就像是读一首诗
-
作者:
郝俊
郑钦
来源:
大武汉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纪念碑
纽约
故事
城市
雕塑
-
描述:
看懂纳蒂维达·拿瓦伦的雕塑是需要一定的耐心和悟性的。这位来自西班牙的女雕塑家太喜欢依据自己心中的意象,来描述这个世界,传递自己心中的情愫。 拿瓦伦特别钟情于布料、木头这些有温度的东西。她以她独有的女性的视角来解读着这个世界。她通过折叠、缝制、切割、织补等方式将面料、线、针等日常材料运用于雕塑,以此来表达女性所特有的孤独、温柔与善良。拿瓦伦在作品《感受我居所的温暖》中,通过一张白色的柔软的大床,运用布料在上面堆积层次感,而床中央一束黄色的毛发好似代表着作者本人。恍惚间,你可以看到一个女人躺在自家的大床上,充分享受着家庭的温暖。这些布料的运用,充分表达了主题中所表达的观念。拿瓦伦的作品是雕塑,不如说她的作品更像是陈设。拿瓦伦擅长于利用陈列作品的建筑空间,并以占据空间、突出空间特点、呈现精确空间模式为其作品目的。例如此次来汉的参展作品《母亲与女儿》,22个黑色的巨型椅子围成一圈,同时又通过垂挂在椅子上的白布相互对话。椅子和布料都是家庭中的必备品,能够凸显主题中家庭的意味。白色的布料在黑色的椅子上时而搭在一起,时而分开,占据着彼此的空间又相互联系着,形成了一个既对立又关联的新空间。
-
靳尚谊油画创作的美学特征分析
-
作者:
郑海标
来源:
大舞台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美学特征
研究分析
靳尚谊
油画创作
-
描述:
靳尚谊先生是中国当代油画的代表人物,他所开创的新古典主义风格,对中国油画艺术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被公认为是中国当代油画界的楷模和旗帜。鉴于此,本文首先概述了靳尚谊的油画创作历程,然后就其作品表现出的含蓄美、理性美、融合美和意境美等美学特征进行了具体分析,以期能够加深人们对其人其作的更加深刻的认识。
<
1
2
3
...
8
9
10
...
151
152
15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