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作者:迈克 】搜索到相关结果 26 条
弗克特·德荣在上海
作者:
迈克尔·艾米
吴蔚
来源:
艺术当代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上海
生态问题
艺术作品
艺术家
当代艺术
讽刺性
雕塑
描述:
荷兰艺术家弗克特·德荣(Folkert de Jong)是如今活跃于当代艺术界的一位重要的具有讽刺性的艺术家。德荣的艺术作品以生猛见长。他的雕塑以某种不刻意讲究的方式对现状提出质疑。因为艺术家认为,在处理我们这个时代那些有争议的社会、政治、经济和生态问题时,公平无私的方式无济于事。愤慨是德荣针砭时弊之力量所在。
一座雕像的背后
作者:
迈克尔·鲍威斯
冯振国
来源:
故事家·微型经典故事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硫磺
士兵
纪念碑
学生
英雄
华盛顿
美国历史
雕像
战争
雕塑
描述:
那年,我带着学生们去华盛顿旅游。旅行的最后一天晚上,我们来到硫磺岛战役纪念碑前。它是世界上最大的青铜雕像,取材于美国历史上最著名的战争照片——二战期间,6名勇敢的美国士兵把国旗插在日本硫磺岛
书皮上的绘画
作者:
迈克·斯蒂尔奇
来源:
高中生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插图
美国加州
纹理
形态
创作题材
载体
艺术家
封面
放松
书脊
描述:
他的创作题材随性生动,他的创作载体独特有趣,他的创作形态放松自由。他就是来自美国加州的艺术家迈克 ·斯蒂尔奇。他利用封面和书脊,把插图的色彩和线条配以书本的纹理,创作出一件件充满玄妙的书籍雕塑作品。
格林伯格现代主义绘画的还原论批判
作者:
迈克尔·弗雷德
沈语冰
来源: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格林伯格
极简主义
现代主义绘画的还原论
描述:
随着美国极简主义艺术的兴起,人们发现形式主义已经走到了最残酷无情的绝对状态,与此同时,也看到了它在艺术上已经走进了一个彻底的死胡同。这种20世纪60年代中期激进还原的艺术得出了格林伯格学说的逻辑结论,即现代主义绘画不可避免地走向绝对平面性,而现代主义雕塑则不可避免地走向绝对立体感的清晰度。本人的批评既是对格林伯格现代主义绘画理论的批评,也是对极简主义的格林伯格式鼓吹的批判。
格林伯格现代主义绘画的还原论批判
作者:
迈克尔·弗雷德
沈语冰
来源: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预印本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格林伯格
极简主义
现代主义绘画的还原论
描述:
随着美国极简主义艺术的兴起,人们发现形式主义已经走到了最残酷无情的绝对状态,与此同时,也看到了它在艺术上已经走进了一个彻底的死胡同。这种20世纪60年代中期激进还原的艺术得出了格林伯格学说的逻辑结论,即现代主义绘画不可避免地走向绝对平面性,而现代主义雕塑则不可避免地走向绝对立体感的清晰度。本人的批评既是对格林伯格现代主义绘画理论的批评,也是对极简主义的格林伯格式鼓吹的批判。
景德镇是明代的一个工业中心
作者:
迈克尔·狄龙
梁淼泰
来源:
景德镇陶瓷
年份:
198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明代后期
景德镇
十六世纪
工业发展
陶瓷业
瓷器
描述:
浮梁是江西省东北部的一个县,它所属的景德镇是一个大镇,景德镇的陶瓷业具有悠久的历史。据当地的传说,浮梁制陶,始于汉世。公元583年,陈朝宫廷曾收受浮梁陶器,直到唐代,景德镇附近的窑(以后曾发掘到一些这时期的窑)曾几次向皇帝进贡瓷器。自宋到元,此地制出了优质瓷器和本地用的粗糙陶器。直到此时,即使有少量瓷器在景德镇制作,然而,制瓷的作坊和窑仍分散在浮梁全境,景德镇所起的作用是作
美、加研制微波飞机
作者:
迈克尔.罗杰斯
李亚斌
来源:
世界科技研究与发展
年份:
198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美国宇航局
安大略省
续航时间
人烟稀少
莱萨
无人驾驶
数日
卫星网
微波能
洛克希德
描述:
最近,在加拿大安大略省渥太华市郊外野草丛生的田野里,六名研究人员计划发射一架无人驾驶的试验飞机。这是一架红白相间的小飞机,飞机小巧玲珑,甚至不久前一只小老鼠都能将机身咬穿?但一起飞,这架由螺旋浆驱动的原型机,就在秋色宜人的加拿大森林之几
布卢姆之路
作者:
迈克尔·邓肯
吴秋野
来源:
世界美术
年份:
200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素描
美国
《犹太教徒集会》
画家
《新娘》
海曼·
《旧约》
艺术展览
表现主义
布卢姆
油画
描述:
绝望与喜悦并存,海曼·布卢姆(Hyman Bloom)在最极端的情境里找到了精神的胜利。近期一个展览展示了这位特立独行的、富于幻想的艺术家的成就。
作为见证者的雕塑——斯蒂芬·戴利
作者:
迈克尔·科克伦
吴雪莲
来源:
世界美术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古代文献
舞台
观察者
《旧约全书》
雕塑
描述:
很多人都熟知桑顿·怀尔德的小说《我们的城镇》里那位舞台监督,他仔细观察并且记录每天发生在新罕布什尔州小镇葛洛弗角的事情。"见证者"或"观察者"
美丽与失败共舞——对话米歇尔·塞格雷
作者:
迈克尔·艾米
牟健梅
来源:
世界美术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工序
塞格雷
彩绘
草图
美术学校
面包干
超现实主义
金属丝
作品形式
形状
描述:
米歇尔·塞格雷(Michelle Segre)的作品形式极其不拘一格,糅合了不同的形状、工序、材料、质地、色彩和想法,呈现出令人眼前一亮的效果。从我个人经验出发,她的作品略显艰涩,需要慢慢细品,因为她的作品会颠覆人们对雕塑的惯常理解。通过塞格雷,你会发现是时候革故鼎新了。她那些离经叛道的手工雕塑通常以新颖、有趣的方式体现出空间感,开头通常会用彩绘——这是塞格雷1980年代的时候在美术学校学的。她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