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作者:迈克 】搜索到相关结果 26 条
乔纳森·博罗夫斯基的大型雕塑
作者:
迈克尔·克莱因
李本正
来源:
天津美术学院学报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博物馆
1991年
雕塑
二十年
描述:
自1991年以来,博罗夫斯基没有在博物馆或者画廊举办过个展,谙熟其作品的人会感到十分诧异。在近约二十年来,他几乎完全致力于大型室外公共雕塑的委托,他们在获悉这一点时,会同样感到诧异。导致这种根本性变化的动力是多方面的:艺术家们成长、变化、调整
“相互作用——颂扬本原”——艺术与科学中的自然、见识及创造性
作者:
迈克尔·莱昂斯
来源:
复印报刊资料(造型艺术)
年份:
200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人的现象》
相互作用
20世纪
创造力
创造性
汉密尔顿
科学家
美国新墨西哥州
艺术与科学
立体派艺术家
描述:
“突然轰隆一声巨响!单单一次脉动中就是两百兆瓦特。这短促的核爆炸是迄今释放在地球上的最大能量”。i如果工作在美国新墨西哥州以Z著称的核聚变机上的科学家们的这份宣言,就是通过动力学与生命所释放的力量,对画于1244年的《九龙腾云》所做的解释的话,那么,古老与现代、艺术与科学,以及创造力那令人敬畏的力量,是联合起来了。创造力是论述变化的中国典籍《易经》中的第一个六角星形。我们就生活在变动不居的时代。
趋向与变化 雕塑-建筑学-公众感知
作者:
迈克尔·莱昂斯
来源:
美术杂志
年份:
200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工艺设计
艺术价值
公众感知
建筑学
雕塑艺术
描述:
(1 )2000年期间,我在中国完成了两件大型雕塑品。其中“苏醒”现竖立于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TEDA),它象征着“新中国”;其中船与海的雕刻也与天津作为北京主要港口的作用联系在了一起。 (2)第二件
走近未来——2000年西湖国际邀请展
作者:
迈克·李恩斯
王树良
来源:
雕塑
年份:
200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不锈钢
中国古典园林
雕塑语言
中国文化
雕塑作品
西湖
艺术家
环境问题
现代雕塑家
国际博览会
描述:
“20年后,怎么看2000年西湖国际雕塑邀请展?”这是我最近在出席伦敦“巴特西公园展(Battersea Park Exhibition)”演讲时思考的问题,那时我刚从杭州回来六周。演讲很吸引人,它回顾了艺术品、服装的变迁,艺术家声望的潮起潮落和雕塑放置方式的改变。演讲也引起了我观念上的转变,并促使我思考未来。 此次杭州雕塑展是2000年西湖国际博览会的一个组成部分,有来自国内外的55件雕塑作品参展,
走进未来
作者:
迈克 李恩斯
王树良
来源:
雕塑
年份:
200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作品选
巴黎
法国
美术学校
民族文化宫
少数民族
《豹》
向警予
图案学
动物雕塑
描述:
走进未来
新中国,旧方式--一位澳洲雕刻家看2002中国(东阳)国际木雕艺术比赛
作者:
迈克
来源:
雕塑
年份:
200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雕刻家
评委
澳洲
国际
新中国
木雕艺术
比赛
雕塑
木刻
描述:
本月初我有幸成为中国(东阳)国际木雕艺术大奖赛的两名国际评委之一。由于在此之前从未去过中国,我必须调整以适应一种完全不同的环境与文化,同时保持评审大量木刻雕塑
相互作用 颂扬本原——艺术与科学中的自然、见识及创造性
作者:
迈克尔·莱昂斯
来源:
装饰
年份:
199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易经》
新墨西哥州
相互作用
创造力
艺术
科学家
最大能量
自然
描述:
“突然轰隆一声巨响!单单一次脉动就是两百兆瓦特。这短促的核爆炸是迄今释放在地球上的最大能量。”如果工作在美国新墨西哥州以Z著称的核聚变机上的科学家们的这份宣言,就是通过动力学与生命所释放的力量,对画于1244年的《九龙腾云》所做的解释的话,那么,古老与现代、艺术与科学,以及创造力那令人敬畏的力量,是联合起来了,创造力是论述变化的中国典籍《易经》中的第一个六角星形。 在19世纪,英国的产业革命经历了离开乡村前往城市及权力和财富巨大增长的过程,并伴随着对工作条件和环境污染的惊骇。它也经历了技术与科学的进步,这些进步影响了艺术,反之亦然。在英格兰什罗普郡的艾恩布里奇镇(town of Ironbridge),自豪地立起了世界上第一座铸铁桥梁。它不仅跨过了塞文河,而且它以工程学与美学的结合,形成了艺术、科学和技术之间的一条纽带。
格林伯格现代主义绘画的还原论批判
作者:
迈克尔·弗雷德
沈语冰
来源:
诗江南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格林伯格
极简主义
现代主义绘画的还原论
描述:
随着美国极简主义艺术的兴起,人们发现形式主义已经走到了最残酷无情的绝对状态,与此同时,也看到了它在艺术上已经走进了一个彻底的死胡同。这种20世纪60年代中期激进还原的艺术得出了格林伯格学说的逻辑结论,即现代主义绘画不可避免地走向绝对平面性,而现代主义雕塑则不可避免地走向绝对立体感的清晰度。本人的批评既是对格林伯格现代主义绘画理论的批评,也是对极简主义的格林伯格式鼓吹的批判。
约翰·波特曼的艺术作品
作者:
泰姆·巴肯-李兹
常树文
迈克·波特曼
史蒂文·斯罗里
来源:
室内设计与装修
年份:
200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建筑师
波特曼
艺术作品
雕塑
油画
描述:
为世界公认的建筑大师,约翰·卡尔文·波特曼(John Calvin Portman)在80年代早期开始了油画和雕塑的创作。他在设计中把艺术融入了建筑环境,并为此创作了大量的艺术品(图1 )。 波特曼
阿什莫林与菲茨威廉博物馆巡礼——独特的艺术享受
作者:
迈克尔·奥尔默特
范东生
王志兴
来源:
世界博览
年份:
198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博物馆
十七世纪
收藏家
收藏品
十九世纪
牛津大学
艺术享受
参观者
考古学
油画
描述:
英国两位最广博的收藏家有搜集百物之癖;他们创建的博物馆今天仍然使参观者心醉神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