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武昌起义》浮雕赏析
-
作者:
裴建国
来源:
中国美术馆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纪念碑
滑田友
展览策划
须弥座
浮雕
武昌起义
雕塑家
美术作品
中国美术
辛亥革命
-
描述:
在"百年风云.壮志丹青——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美术作品展"上,《武昌起义》浮雕被列为此次展览策划的灵魂作品。这块镶嵌在人民英雄纪念碑下层须弥座上的浮雕被誉为中国美术界的开篇大作之一。人
-
萧传玖雕塑作品《地雷战》的抢救性修复与收藏
-
作者:
裴建国
来源:
中国美术馆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收藏
修复
新中国
雕塑史
刘开渠
创作
雕塑家
作品
中国现代
中国美术
-
描述:
萧传玖先生是中国现代雕塑史上的名家,是人民英雄纪念碑浮雕的八位主创者之一。由他主持创作完成的《南昌起义》与另外几位雕塑家分别为人民英雄纪念碑创作的浮雕一起,已经成为新中国雕塑史上的开篇大作和艺术经典。
-
青竹韶乐 德寿百年——曾竹韶的艺术人生
-
作者:
裴建国
来源:
中国美术馆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城市雕塑规划
肖像雕塑
贝多芬
艺术学
中央美术学院
雕塑家
虎门销烟
重庆大学
北京市
孙中山
-
描述:
美术家·曾竹韶原名曾朝明。1908年生于厦门。自幼随父母侨居缅甸,1927年正式回国。1928年考入杭州国立艺术院雕塑系。1929年秋赴法国留学,1933年参与发起并组织了中国留学生巴黎艺术学会。1939年回国后历任重庆国立艺术专科学校雕塑系教授,重庆大学建筑系教授。上世纪50年代初参加中国革命博物馆筹备工作和天安门广场人民英雄纪念碑的建设。1952年正式调入中央美术学院从事雕塑教学工作。曾任北京市人大代表和北京市政协委员、全国城市雕塑规划组艺术委员会副主任、北京市人民政府城市雕塑顾问等职,现为中央美术学院雕塑系教授。代表作有:人民英雄纪念碑浮雕《虎门销烟》、《孙中山先生立像》(获全国城雕最佳奖)、《蔡元培像》、《贝多芬像》等。
-
中国美术馆的雕塑收藏(二)
-
作者:
裴建国
来源:
中国美术馆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副主任
课题报告
收藏
美术作品
雕塑
中国美术馆
-
描述:
本刊2008年第1期刊登了中国美术馆典藏部副主任裴建国撰写的《“20世纪中国美术作品的国家收藏研究”国家年度课题“课题报告”之一:中国美术馆的雕塑收藏》的第一部分,现将该文章第二部分刊出,以飨读者。
-
中国美术馆的雕塑收藏
-
作者:
裴建国
来源:
中国美术馆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藏品
收藏
创作时间
中央美术学院
刘开渠
创作年代
雕塑家
美术作品
美术馆
中国美术
-
描述:
中国美术馆1995年新建现代化藏品库,2000年正式启用,按照国际规范要求的库房使用面积达2800平方米。目前,列入国家十一五规划纲要的中国美术馆的新馆建
-
新发现刘开渠抗战题材版画组画《开封城大锄奸》
-
作者:
裴建国
来源:
中国美术馆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连环画
封城
刘开渠
上海图书馆
宣传工作
组画
版画
抗战题材
中国人民
雕塑
-
描述:
近期,笔者在撰写《金石铸成时代书—刘开渠评传》过程中,于一个偶然的机会造访上海图书馆,并在历史文献中心阅览典藏部主任樊兆鸣的帮助下,检索出上海图书馆收藏的解放前发表于报刊上的刘开渠作品、文章及相关信息等一百余条。其中最重要的发现是刘开渠发表在《抗战艺术》上的版画组画(亦可称为连环画)《开封城大锄奸》。《抗战艺术》是协助各种抗敌宣传工作的文艺刊物,旨在发挥文艺在抗战中的特殊
-
静静释放的视觉能量——馆藏陈列及其雕塑作品
-
作者:
裴建国
来源:
中国美术馆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视觉
收藏
艺术家
馆藏
雕塑家
玻璃钢
陈列
美术作品
钢雕塑
中国美术
-
描述:
最近,策展人这个行当炙手可热,美术界各色人等加入进来。于是,一种“主题先行”的策展方略也就流行起来。有的策展甚至连作品在哪里还不知道,就闭门造车地想出一个题目来,搞出个洋洋万言的策展方案,再想方设法弄到一笔经费,约一些自己熟识的艺术家“玩一把”。虽然这不是一种
-
“在当代·2012中国油画双年展”参展艺术家感言及策展人短评
-
作者:
张晴
喻红
谢东明
钟飙
张恩利
李松松
裴咏梅
马轲
焦小健
王易罡
井士剑
张路江
李大方
陈文骥
刘野
石冲
毛焰
方少华
陈墙
马树青
申凡
陆亮
王风华
朝戈
苏新平
曹吉冈
王岩
范勃
翁云鹏
卜桦
虞华
吕山川
张方白
来源:
中国美术馆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当代文化
抽象绘画
艺术家
现实生活
当代艺术
短评
画面
艺术语言
作品
油画
-
描述:
一、表现的强度"胸中有渭川千亩,气压十万丈夫"。以挥写的强度、迅疾有力的现实捕捉,开启寻常状态中诸多蔽藏;以艺术的个性与巨大张力,完成对当代的追问与心灵的书写;以艺术强有力的感召,在抹去重来中洞见当代的本质与生命的意义。这正是表现的强度,挥写的强度。喻红:"云"是高科技的技术手段,从某种意义上讲是把无序的虚拟化的资源进行相互关联。《云端》的构思与"云"有某种暗合,当我们离开现实生活的世界,身处云端俯瞰世界的时候,依然会发现现实生活中的疲惫、惊悬、色情、犯罪、孤独纠结在眼前,它们杂糅的云雾、闪电、爆炸向周围迸裂开去。这种景象也许可以说是一种重生,在无始无终无边无际的宇宙中,重生和毁灭或许仅仅是一阵烟雾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