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作者:葛卫增】搜索到相关结果 8 条
-
民国刷花瓷赏析
-
作者:
葛卫增
来源:
收藏界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刷花
颜色
造型能力
民国时期
色彩
技法
印章
江西
工艺
景德镇陶瓷
-
描述:
陶瓷刷花始于清末,是景德镇釉上彩中新彩的品种之一,俗称筛色瓷,是受洋人传入的搪瓷喷花和西画的启发,结合中国民间丝网印刷工艺并融合民间剪纸艺术而发明的。波阳陶业学校学生冯完白将刷花技艺推广到景德镇。景德镇陶瓷刷花在民国时期最为鼎盛,讲究色块与色阶的交汇,造型与情感的融集,既有没骨法用笔的空灵,又有随类赋彩的化境,色彩明朗悦目,层次分明,民间艺术风韵浓厚,被誉为陶瓷艺坛中的一枝奇葩。
-
《只画鱼儿不画水》购藏、转让记
-
作者:
葛卫增
来源:
东方收藏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国画
在线拍卖
江苏省
理事长
宜兴市
陶瓷艺术
瓷画
中洲
转让
景德镇陶瓷
-
描述:
几年前的一天,笔者在一家旧书网的"在线拍卖"网页中,发现了一张纸画,卖家拍卖主题为"中洲志安",起拍价10元,拍卖已结束,但没有成交。"志安",我马上想到了国画瓷画"双料大师"张志安。他曾任江苏省陶瓷艺术学会副理事长、宜兴市美协理事长、景德镇画院名誉院长、江西日报景
-
张沛轩彩绘鱼藻图赏析
-
作者:
葛卫增
来源:
收藏界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彩绘
景德镇
张氏
题款
青鱼
游鱼
水藻
瓷画
作品
珠山
-
描述:
"鱼"与"余"同音,寓"富贵有余"、"连年有余"之意。从陶瓷发展史来看,鱼纹几乎是每个朝代都使用的主要装饰图案,如莲池游鱼、水波游鱼、水藻游鱼等。元代磁州窑已有鱼藻纹,到了清末民初,景德镇窑的彩瓷中,鱼藻
-
牡丹清赏
-
作者:
葛卫增
来源:
收藏界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刷花
陶瓷装饰
白头翁
景德镇
花鸟画
题款
江西省
作品
陶瓷美术
牡丹花
-
描述:
牡丹有着悠久的历史,早在唐代就以"国色朝酣酒,天香夜染衣"著称。牡丹盛开在四月谷雨时节,品种繁多,有红、白、黄、黑、绿、紫等颜色。"惟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牡丹五彩缤纷的颜色,富于变化的花型,沁人肺腑的香气,硕大花朵上丝绢般的花瓣所表现出的风韵,给人以特有的自然美感。牡丹也是画家善于表现的题材,画史上更有多幅牡丹名作流传于世。
-
收藏投资新宠
-
作者:
葛卫增
来源:
艺术市场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印刷工艺
民间剪纸艺术
民国时期
收藏投资
骨法用笔
中国民间
景德镇陶瓷
随类赋彩
-
描述:
陶瓷刷花始于清末.是景德镇釉上彩中新彩的品种之一,俗称筛色瓷.是受西方传入的搪瓷喷洒画的启发.结合中国民间丝网印刷工艺并融合民间剪纸艺术而发明的。波阳陶业学校学生冯完白将刷花技艺推广到景德镇。景德镇陶瓷刷花在民国时期最为鼎盛.讲究色块与色阶的交汇.形与情感的融集.既有没骨法用笔的空灵,又有随类赋彩的化境;色彩明朗悦目.层次分明,民间艺术风韵浓厚.被誉为陶瓷艺坛中的一枝奇葩。
-
刘雨岑瓷绘作品清赏
-
作者:
葛卫增
来源:
收藏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江西省
瓷绘作品
景德镇市
美术研究
鄱阳县
安徽省
市人民政府
工业学校
-
描述:
刘雨岑(1904-1969)年,“殊山八友”之一,原名玉成,后改雨岑,尔后又改雨城,斋号觉庵,别号澹湖渔,60岁以后号巧翁。祖籍安徽省太平县,出生于江西省鄱阳县。18岁毕业于饶州江西省立第二乙种工业学校饰瓷科,1922年到景德绘彩瓷,并先后在浮梁县立陶业学校、珠山国瓷艺专、东方艺专等校任教。曾任江西省美协副主席、景德镇市美协主席 。1956年在轻工业部陶瓷研究所供职,1959年景德镇市人民政府授予他“陶资美术家”称号。他师从新纷彩创始人之一潘匋宇,并参与创立了“瓷业美术研究社”,为王琦之义子。擅长粉彩翎毛花卉,以设色清雅、柔美见长,并创水点桃花技法。
-
邓肖禹及其花鸟瓷画
-
作者:
葛卫增
来源:
收藏界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用笔
彩绘
景德镇
花鸟画
以形传神
花鸟瓷画
作品
陶瓷美术
粉彩
珠山
-
描述:
20世纪初期,中国文人瓷画在以珠山八友为代表的瓷绘艺术家的推动下,达到高峰。花鸟瓷画更是在八友之中毕伯涛、程意亭、刘雨岑的带领下,以清新的构图、明快的色彩、活泼轻松典雅的画风、吉祥的寓意,迎合人们的需求。时称神童的邓肖禹就是继八友之后又一位花鸟瓷绘名家。
-
梅花清赏
-
作者:
葛卫增
来源:
收藏界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梅干
梅花
彩绘
景德镇
艺术家
印章
作品
陶瓷美术
勇于创新
珠山
-
描述:
梅花,又名五福花,是我国传统花卉之一。梅花以先天下而春,禀天质之至美,凌岁寒而独开,生命力顽强不息的品性为世人所喜爱,并成为历代文人墨客吟诗作画的对象,赞美梅花的千古名句更是广为传唱。毛主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