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浅谈17~18世纪外销紫砂器特征及对欧洲制陶业影响
-
作者:
蒋琰滨
范颖
来源:
江苏陶瓷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宜兴
欧洲
紫砂
制陶业
-
描述:
深入浅出地分析了宜兴紫砂在17~18世纪风靡欧洲的历史及对欧洲陶艺发展的影响,旨在说明与景德镇瓷器一样,陶都紫砂不仅有着荣耀的现在,同时也有着显赫的历史地位。这对进一步打响宜兴紫砂的这张名片有着积极的作用。
-
浅谈紫砂泥绘“人物纹诗句茶壶”的美学价值
-
作者:
范敏
来源:
江苏陶瓷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乾隆时期
宫廷
艺术成就
紫砂泥
紫砂壶
造型艺术
装饰手法
表面装饰
制作工艺
乾隆皇帝
-
描述:
紫砂装饰是一门有着悠久历史和丰富感染力的艺术。在清代康熙、雍正、乾隆时期,宜兴紫砂茗壶的造型艺术丰富多彩,装饰手法空前多样化。除底部铭刻甲子年款及作者署号外,紫砂壶的表面装饰有泥绘、珐琅彩、加彩、堆泥、浮雕、簇花、印贴、粉彩、炉均釉、镂空等工艺手法,因器思变、层出不穷。当年乾隆皇帝曾说过"君不可一日无茶",出于皇室喜好、迎合宫廷奢侈繁缛的风尚,紫砂壶的设计日趋华丽,并注重以诗画来装饰紫砂壶艺,从而增强茗壶本身的文学美感,制作工艺由此日益精致。这时期的泥绘及彩绘装饰的紫砂壶深得宫廷的钟爱,也有极高的艺术成就,其中泥绘是用泥浆堆绘的特殊装饰手法,以绘代工、以绘代笔,融诗、书、画诸艺术于一体
-
论“朱泥贴花鱼钮莲蓬壶”的民俗文化意蕴
-
作者:
范泉明
来源:
江苏陶瓷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花色品种
紫砂壶艺
宜兴紫砂
民俗
鱼
贴花
花卉图案
文化意蕴
-
描述:
宜兴紫砂历经千年的发展,在历代艺人的辛勤耕耘和不断努力创新下,紫砂世界形成了花色品种繁多、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千奇万状的局面。紫砂壶艺各具特色,竞相争艳,堪称一绝。有将松、竹、梅、柏、桃、树、桩及动植物变形夸张的自然形,有瓜、果、鱼、虫类的象真形,有“方匪一式、圆不一相”的几何形,有有棱有角呈花卉图案的筋纹形
-
“无石膏模陶瓷空心器皿机械成型技术”通过部级鉴定
-
作者:
胡立勋
朱洁范
来源:
江苏陶瓷
年份:
198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陶瓷
鉴定
成形机
深化研究
成形技术
石膏模
新技术开发
轻工业部
四川省
空心器皿
-
描述:
由轻工业部下达的“无石膏模陶瓷空心器皿机械成形技术”项目最近在成都通过部级鉴定。这是四川省轻工研究所新技术开发室的科技人员在一次整体机制成形陶瓷茅台烟瓶技术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研究,研制成一套无名石膏模的陶瓷综合成形机。该机靠一套刀模具加工产品的内外形,即在一台成形机上可完成旋塑成形、变形及作浮雕三种技术,最后通过吹塑定形,完成整套工序。
-
感受花器传承中的一抹“惊艳”——浅述“南瓜壶”的自然特色
-
作者:
范亚萍
来源:
江苏陶瓷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自然特色
感受
文化底蕴
传承
花器
陶瓷艺术
工艺美术
南瓜
-
描述:
紫砂艺术在我国浩瀚的陶瓷艺术中独树一帜,占有重要的地位,是我国文化底蕴的结晶。紫砂艺术发展至今有六百多年的历史了,相比其他艺术,紫砂艺术起步较晚,而紫砂的工艺美术表达方式较其他工艺美术更为独特,它融工艺、雕塑、绘画、书法、篆刻于一体,是一门较为全面的艺术。“南瓜壶”是宜兴紫砂壶花货类经典之作,是紫砂艺人从大自然中汲取灵感所创制的壶型,带有一股来自乡野的清新活泼气息,经艺人加工,又显得玲
-
百年品牌代代传承——探索“范家壶庄”品牌保护意识之重要性
-
作者:
范吉
来源:
江苏陶瓷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清末民初
品牌
保护意识
传承
乾隆年间
紫砂雕塑
光绪年间
春秋时期
-
描述:
春秋时期,范蠡晚年隐居宜兴从事制陶,世人奉为陶祖;雍正乾隆年间,范章恩开创代代相传范家农庄的作坊式紫砂生产;咸丰光绪年间,范鼎甫制作紫砂雕塑“一捧鹰”获英国伦敦博览会金奖,名扬海内外;清末民初,范大
-
浅谈“高六方壶”里的文人气韵
-
作者:
范立君
来源:
江苏陶瓷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艺术生命
几何造型
书法家
紫砂艺术
艺术拓展
紫砂壶
气韵
发展空间
雕塑
有机结合
-
描述:
紫砂壶历来为人们所推崇,它使看似简单的泡茶、饮茶多了几分特别的韵味,同时也给人一种赏心悦目的美感.紫砂壶贵在有"魂",这与中国的传统不可分割,书画、陶刻、雕塑等艺术拓展了紫砂艺术的发展空间,将高雅的紫砂艺术与日用功能有机结合起来,在造型与装饰上都有重大的突破和创新.书法家、诗人、美术家等文人为紫砂壶注入了更多的艺术生命,使得紫砂壶艺能真正融入人们生活,也使得紫砂壶艺成为最能让人品味和感受的艺术.壶艺造型与中国书画、雕塑艺术完美相融,使紫砂壶艺博采众家之长,深得其精髓,开创并形成了紫砂壶艺的文人气韵. 紫砂壶与文人结缘,更增添了独特的文化艺术气息,构成一道独特的紫砂文化风景线.紫砂壶与陶刻、雕塑、绘画、书法等艺术的关系源远流长,留迹于紫砂壶上的书画空间深邃悠远、笔墨拙朴含蓄,深得造化之意韵.
-
梅桃结子绿荫浓——浅谈“圣桃梅段壶”的创作感悟
-
作者:
范亚春
来源:
江苏陶瓷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仿自然
艺术性
紫砂艺术
自然界
自然形态
文化艺术
高于生活
艺术创作
感悟
创作技法
-
描述:
"、蒋蓉"百果壶"、汪寅仙"咏梅壶"的声名远播,紫砂花货提炼取舍,以其高雅的艺术创作、设计、收藏价值而"百花齐放"。"圣桃梅段壶"(见图1)的创作,依旧站在前人的肩膀上全手工原创成器。作品"圣桃梅段壶
-
陶瓷隧道窑节油技术的选用及燃烧系统的优化
-
作者:
范石生
陆子平
宋瑞樟
单菊英
来源:
江苏陶瓷
年份:
199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不完全燃烧
电加热
表面张力
重油粘度
降低粘度
燃烧系统
不同温度
主要设备
重油掺水乳化
物理化学变化
-
描述:
前言在我国的陶瓷工业生产中,隧道窑是烧成的主要设备,而重油是其主要燃料之一。隧道窑的热效率虽比倒焰窑等其它形式的窑炉要高得多,但根据热平衡计算和热工测定,隧道窑的热效率仅为10~20%(其中,坯釉发生一系列物理化学变化所耗热量约占3~4%);窑体、窑具等的蓄热和散热损失与烟气带走的热量约占总热量的80~90%;燃油不完全燃烧所造成的热损失亦不容忽略,约占1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