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作者:范】搜索到相关结果 1277 条
-
浅谈传统图案装饰—龙纹在陶瓷中的装饰及其发展演变
-
作者:
范均祺
刘新凯
来源:
陶瓷研究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氏族社会
原始宗教
象征
陶瓷器
青铜器
图案装饰
图腾崇拜
龙纹图案
原始社会
动物
-
描述:
一、龙的起源及龙纹的出现远古龙的起源,除了原始宗教与巫术的原因外,还与图腾崇拜有一定的联系,图腾是原始社会中的一个氏族的标志,又称为族徽。氏族社会中,人们往往相信自己的祖先是一种特定的动物、植物或其它无生命的东西,这种物种就成为氏族祖先的象征和保护神。据古代文献记载,中国不少氏族曾以龙为图腾,如远古的黄帝、炎帝的氏族,共工氏、祝融氏、尧、舜、禹的氏族。以及吴、越等氏族。但是这些文献成书较晚,属后人的追述,文献产生时,龙的观念已
-
昌河:谱写直升机事业新华章
-
作者:
范飞虹
来源:
中国军转民
年份:
200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数控加工
直升机基地
技术改造
有限责任公司
景德镇
大型直升机
昌河集团公司
科研生产
直升机事业
国防现代化
-
描述:
在举世闻名的瓷都景德镇坐落着一个日渐崛起的直升机基地和汽车城,这就是全国500家大型企业之一昌河飞机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这个始建于1969年11月的三线厂,从名不见经传的企业经过30余年的发展,已成为地跨三省(江西、安徽、陕西)四市(景德镇、合肥、九江、铜川)经营,拥有多个控股和参股公
-
陶瓷制品似静压法压制
-
作者:
范恩荣
来源:
景德镇陶瓷
年份:
199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静压法
压制
成型
陶瓷制品
-
描述:
一、引言 新型陶瓷材料的发展,对陶瓷成型方法提出了更高要求,采用似静压成型陶瓷制品,不仅可以保证陶瓷制品优良质量和高的生产效率,而且它与等压压制方法比较,可以减少采用设备数量,缩短工艺过程,减少生产车间面积,从而使企业达到减少投资、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的目的。再则采用此方法,便于实现生产自动化和机械化。
-
介质陶瓷同轴谐振器的结构与测量
-
作者:
曹良足
黎泽仁
范跃农
胡鸿豪
杨波
来源:
中国陶瓷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测量
介质陶瓷
结构
同轴谐振器
-
描述:
介质陶瓷同轴谐振器广泛用于微波通讯领域,它有三种基本结构.本文介绍了每种谐振器的结构特点,着重介绍谐振器特性的测量方法.结合实际测量情况,分析了这些谐振器的优缺点.
-
清秀素雅之美:元青花装饰及其特征
-
作者:
范文
来源:
美术大观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元青花
釉下彩
艺术历史
青花装饰
半成品
-
描述:
青花装饰艺术历史悠久.它作为一种釉下彩的形式,是以发色稳定的钴矿为原料,在半成品坯胎上进行装饰彩绘后,再施以一层透明的青白釉,经1300℃左右的高温还原焰一次烧成的.元青花匠心独运、构思巧妙的装饰风格推动了青花瓷装饰的发展,具有很诱入的艺术魅力和浓郁的民族色彩.
-
当代视觉传达设计——交互性的价值与意义
-
作者:
范媛媛
来源:
包装世界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多媒体
数字化
交互性
价值体现
-
描述:
在双向互动的现代化社会,信息网络化,全球化的趋势早已成为不可估量的社会现象,在视觉传达设计的领域中,也不再单单只是二维空间概念的设计,而是朝着多元化的方向不断迈进,数字化动漫设计,多媒体交互设计、网络信息设计等等充斥了现代设计的领域,甚至开始涉足传播领域中,以此来促进视觉传达与多媒体互动设计的完美结合,以达到向人们传递信息的目的.本文探讨了交互性的价值与意义,从多个角度研究了交互性在多媒体、信息传播、计算机技术和数字化技术中的价值体现与重要意义.
-
景德镇传统青花瓷器的装饰艺术
-
作者:
范鹏
来源:
景德镇陶瓷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陶瓷装饰
立体感
浓淡
景德镇
传统
主题纹饰
技法
元代青花瓷器
中国画
装饰艺术
-
描述:
青花瓷是瓷都景德镇的四大名瓷之一。它是以钴为着色剂在白瓷素坯上描绘纹样,施透明釉经高温一次烧成,在洁白光润的瓷面,透出鲜丽的青色花纹。所绘青料熔于胎釉之间,釉色晶莹,发色青翠,呈蓝色纹样的釉下彩,青白相间,具有幽静典雅、清新质朴的特色。
-
釉灰制备原料和工艺对其组成的影响
-
作者:
吴军明
罗婷
熊春华
虞会青
范志伟
来源: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煨烧
狼萁草
釉灰
石灰石
能量色散X射线荧光
-
描述:
釉灰是我国古代独特的传统釉用核心原料,其中以景德镇生产的釉灰最具代表性和影响力,正所谓“无灰不成釉”。它不仅成就了景德镇宋元明清的制瓷盛况,而且拥有复杂、严谨且带有一丝“神秘”色彩的制备工艺,其原料选择、工艺原理、釉用机理长期以来一直是中外研究者探究我国古代制瓷“秘诀”的一个重要课题。实验采集了狼萁草等四种典型柴草和两种石灰石,分别进行了煅烧实验,并借助EDXRF和X射线衍射仪(XRD),对各原料灰化后的化学组成及不同煨烧次数所制得釉灰的化学组成和物相组成进行科学表征和对比研究,初步剖析了釉灰制备采用独特的三次煨烧工艺的科学意义。结果表明,狼萁草化学组成中Fe 2 O 3 和MnO含量分别高达1.41%和1.52%,而P 2 O 5 含量则为四者中最低的0.54%,不仅有利于景德镇传统灰釉呈现“白中泛青”的效果,还有利于提高釉层的透明度,促进景德镇传统釉下青花等彩绘瓷的发色。灰色石灰石不仅CaO含量低于黝黑色石灰石,且MgO含量更是高达35.79%,这正是古代制灰匠偏爱选择黝黑色石灰石的主要原因。此外,研究还发现,随着煨烧次数的增加,不仅釉灰化学组成中的K 2 O,P 2 O 5 ,MnO,Fe 2 O 3 的含量均呈明显递增趋势,且其物相组成中的CaCO 3 含量呈递增趋势,而Ca(OH) 2 含量则刚好相反,呈下降趋势,这不仅有利于景德镇瓷器呈现“颜如玉”的外观特质,也有利于克服配釉过程中釉浆因含一定量的Ca(OH) 2 而引起的“作浓”现象。可见,釉灰制备选用独特的原料及其煨烧工艺,是景德镇古代灰釉独具特色并得以长期发展的技术保障之一。
-
元代景德镇青白釉碗类之造型鉴赏
-
作者:
范世峰
来源:
收藏界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文化交融
青花瓷
白釉
景德镇
蒙古人
新品种
元代瓷器
海外贸易
造型
青白瓷
-
描述:
1279年,在海上飘荡的南宋朝廷被元军消灭,全国统一。这是一个蒙古人统治的朝代,是一个疆域广阔、多民族融合、文化交融的大时代。蒙古人在统一全国的前一年即至元十五年(1278年)便设立了专门掌管烧造瓷器的官府机构“浮梁瓷局”,元代景德镇还创烧了枢府卵白釉瓷、青花瓷、釉里红瓷等新品种。但从近几十年发掘的元瓷窖藏和元代纪年墓葬看,青白瓷在当时依然占据重要地位,且闻名十四世纪的卵白釉和为景德镇奠定瓷都地位的青花瓷,其母体也是青白瓷。尤其是在外销需求的进一步刺激下,景德镇生产的青白瓷在元代的表现尤为突出,元代航海家汪大渊在他的《岛夷志略》中列举用陶瓷进行海外贸易的记载有四十多处,其中,名为“青白瓷”的就有三处,如“贸易之货,用棋子⋯⋯青白碗、铁条之属”。 随着学术界和收藏界人们对青白瓷的日益重视,元代青白瓷也逐渐被人们所关注。作为重要日常生活用品和外销商品的青白瓷碗,在近几十年发掘的江西高安、永新、内蒙古集宁市等元代窖藏以及海底沉船中有大量发现。从收藏角度讲,器物造型是展现其艺术风采的重要方面,景德镇窑青白釉碗在造型方面与宋代相比具有典型的时代特征。
-
浅析14世纪后越南青花瓷的独特魅力
-
作者:
范竞元
来源:
景德镇陶瓷
年份:
201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对比
独特
14世纪后
中国青花
越南青花
-
描述:
深受中国传统元明青花制瓷影响的越南青花瓷在经过纹饰要素的选择、演变、重组后造就了具有自身风格特点的越南青花。笔者通过纹饰,器形等方面的特征,对比中国元明青花瓷与越南青花瓷的相似点与不同点,更为深入地了解越南青花的独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