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关键词
环保型生物醇油在陶瓷梭式窑中的应用
作者: 于重湛   曾志钢   程婧   范文婷   来源: 中国陶瓷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环保型   生物醇油   梭式窑   应用  
描述: 随着能源供应的日趋紧张,能源品种的多样化是改变目前现状的迫在眉睫的一种途径,工业生产对新能源的需求将会不断的扩大。生物能源作为一种可再生能源,它的应用前景十分广泛。本文把环保型生物醇油运用到梭式窑中,并对其进行研究分析,为陶瓷工业窑炉燃料提供一种新的能源进行探索。
隧道窑状态检测与故障诊断专家系统研究
作者: 范永海   来源: 中国陶瓷 年份: 200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专家系统   隧道窑   故障诊断   状态监测  
描述: 文章论述了隧道窑状态监测与故障诊断专家系统的设计、实现、应用和运行的基本内容。该系统的研究与应用对提高隧道窑的运行安全 ,减少故障损失 ,有效保证隧道窑的经济运行具有重要意义
陶瓷隧道窑节油技术的应用和选择
作者: 范石生   陆子平   宋瑞樟   单菊英   来源: 中国陶瓷 年份: 199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隧道窑   陶瓷   节油   节能  
描述: 状态,降低燃油消耗,提高陶瓷产品质量为人们所关注.近年来,国内外对节油技术的研究重点有两个方面:1.磁化燃烧技术;2.掺水乳化燃烧技术.
循心而为:泰山瓷业首席设计师范炜光陶瓷设计艺术
作者: 范炜光   来源: 中国陶瓷设计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浅浮雕   首席设计师   日用陶瓷   陶瓷设计   冥冥之中   瓷业   四叶草   晶玉   瓷质   令人  
描述: 陶瓷设计艺术与其它艺术是相通的。存在于感觉之上的心灵气息,即循心而为也。把四叶草的优美图案体现在日用陶瓷餐茶具上,既烘托出水晶玉瓷高雅细腻的材质特点,又通过四叶草疏密相间、上重下轻的艺术效果,加上浅浮雕透光柔和、图案效果温馨的特性,把四叶草降临人间的幸福氛围表现出来,清新自然的画面令人宁静,倍觉心旷神怡。作品巧妙地体现出高档的瓷质、传统与现代文化的融合,先进工艺与高雅设计理念的完美结合是设计者的责任和义务。作为陶瓷设计工作者远远没有艺术家风光,从某些方面来讲还是
山西煤炭工业正向着基地化发展
作者: 范早明   来源: 中国统计 年份: 195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大型基地   基地化发展   山西煤炭工业   平均日产量   煤炭基地   正向   先行官   月份   小煤窑   煤炭管理  
描述: 随着“以钢为纲”全党全民办工业运动的蓬勃发展,煤炭“先行官”必须快马加鞭.1958年山西省的煤炭工棠由于贯彻执行了“大洋群”和“小土群”两条腿走路的方针,大搞群众运动,大闹技术革新,全省已建起小煤窑4,000多个,从9月份起就普遍地形成了声势浩大的高产热潮,煤炭高产“卫星”接连出现.全省10月份煤产量比9月份提高了1.76倍,11月份的产量又比10月份提高了36%多.到11月底,全省平均日产量已基本稳定在17万吨左右.这就基本扭转了“钢铁元帅要升帐,煤炭先行赶不上”的被动局面。
吴为山:文心铸魂天地间
作者: 范燕   来源: 中国统一战线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文心   香港中文大学   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研究所   学术委员会   政府特殊津贴   全国政协委员   天地   吴为山  
描述: 人物小传:吴为山,1962年生,江苏东台人。现为全国政协委员,民盟中央委员,全国城市雕塑建设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兼艺术委员会主任,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研究所所长,中国雕塑院院长,南京大学美术研究院院长、教授、学术委员会主任,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香港中文大学荣誉院士,韩国仁济大学名誉哲学博士。获香港“包玉刚杰出艺术家”、“龚雪因杰出学人”等荣誉称号。
趨近自然——在聯合國教科文大會上的講話提綱
作者: 范曾   来源: 中国文化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合目的性   多元性   国教   人类文化   农耕社会   大自然   提纲  
描述: 人類文化的多元性,是原始和早期農耕社會對人類的恩賜.因為信息的往還等於零,所以人們在一定的、不變的地域中生活,至於文化的產生,它依據的是自然的合目的性,當這樣或那樣舆大自然的目的相侔時,便會留下彌足珍惜的文化,這文化除體現自然的目的而外,包含着人類自身的目的和需求.由於每一個族群所見、所知、所愛各有所長,也各有所短,於是一個五彩繽紛的、多元的文化,在世界遥遠的上古即已存在於人間.每一個族群,都有自己的一偏之見,所以文化往往在偏見中成長,這種偏見越烈,則其文化的獨立性越著.
开放包容成就未来
作者: 范伟民   来源: 雕塑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雕塑》   开放   杂志社   艺术家   雕塑展   高校毕业生   成就   包容  
描述: 我们《雕塑》杂志社用十年时间,树立起“全国高校毕业生优秀雕塑展”这个优秀品牌,在第11个年头的时候,不再局限于在一个城市、一个地区举办.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强调的“艺术可以放飞想象的翅膀,但一定要脚踩坚实的大地.”如果说北京是盛产艺术家创作的大型试验场,上海则是最适合艺术家展览的国际大舞台.之所以我们把走出北京的第一站选在上海,就是看中了这里开放、多元、包容的国际胸襟与开阔视野.而“世界你好美术馆”这一称谓,本身就很好地诠释了这一国际化元素.这是对李克强总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指示精神的响应与贯彻,因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倡导的不单是技术创新,更包括体制机制创新、管理创新、模式创新,这是中国新常态下经济发展、产业发展乃至文化发展的有力引擎.雕塑艺术推崇学术,也需要关注市场.我们要在上海这个国际知名的大都市,借助浓郁的商业气息与广阔的开放胸怀,把这个展览品牌推向更加国际化的平台,为大学生们做出更加务实、更加贴心、更加有效的服务,让更多的城市和观众见识到中国雕塑行业领域里新的生力军的优秀作品.
雕塑与抽象——第十八届中国雕塑论坛主题阐述
作者: 范伟民   来源: 雕塑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论坛   美术教学体系   抽象思维   当代艺术   艺术形态   中国当代   雕塑艺术   抽象艺术理论   视觉艺术   抽象形态  
描述: 抽象是什么?对于这个问题,追问者各有答案。以我看来,概而言之,抽象是指从事物中抽取出本质性的特征、舍弃非本质性的特征,是对事物的一种综合、概括而非分解。客观世界是真实的、具体的,但我们对于这个真实具体世界的认识,却是通过逐步的抽象来认识的。因此,抽象思维的过程是一个比较、归纳、提取、整合的过程。抽象思维表现在不同的领域,其形态是不同的。在哲学中,抽象思维是思考过程的根本,因为哲学是追问世界本源、本质、
雕塑空间形态的轨迹与延伸——第十七届中国雕塑论坛主题阐述
作者: 范伟民   来源: 雕塑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三维空间   论坛   空间形态   心理空间   艺术表现方式   表现功能   本体语言   与空间   雕塑艺术   视觉艺术  
描述: 有关"雕塑与空间"的探讨,是一个永远的话题。在当下雕塑艺术表现方式的繁杂语境中,重新审视雕塑艺术的本体语言,对于深化雕塑艺术的表现功能,是有重要意义的。因为雕塑与空间的构造关系中所产生的结构,蕴含着雕塑艺术本体的本质问题,这仍然是一个需要深入挖掘的课题。雕塑是一种占有三维空间的视觉艺术,它是艺术家视觉经验和触觉感受的表现,含有几种感觉要素,一是雕塑材质引起触觉性的感觉意识,一是雕塑体积唤起对体量的感觉意识;以及体量与空间之间的感觉关系,探讨雕塑与空间的关系正是本次论坛的主题。
< 1 2 3 ... 100 101 102 ... 105 106 107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