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油画的“水性”之美
-
作者:
班宁秋
来源:
美术观察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气韵生动
美学观
意境之美
似与不似之间
中国画艺术
中国绘画美学
中国美学
现代美术
骨法用笔
中国美术
-
描述:
油画,顾名思义,是用油来调和颜料作画的。色彩粘稠饱满、鲜润艳丽、丰富厚重。而用水调和的颜料,润泽、通透、飘逸自然,内含中国美学特有的意境之美。油画的水性,是指用稀释剂来稀释油画颜料,使之形成“水性”的颜料特性。油画和水性绘画两者有着异曲同工之妙,这便是水性油画最显著的特点。油画作为外来绘画品种自20世纪初引进中国以来,经百年发展,已与中国的美学观相互融合、相得益彰。在夯实中
-
油画《A先生和他的朋友们的狂欢》
-
作者:
吴俊佐
黄秋实
来源:
石家庄学院学报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凤翔
作品
油画
-
描述:
油画《A先生和他的朋友们的狂欢》
-
贺棣秋访谈 雕塑开始异化
-
作者:
段君
贺棣秋
来源:
美术文献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具象
九十年代
邱志杰
超现实
我生
拼贴
社会批判
社会形势
文革美术
《沙家浜》
-
描述:
段君(以下简称“段”):雕塑自二战以来,对社会形势的反应通常偏慢。你的雕塑(包括摄影),一向具有很强的社会批判性。你认为当前中国社会有哪些主要问题和领域,需要雕塑家的批判工作?贺棣秋(以下简称“贺
-
精修线雕埋线抗衰老综合临床实用指南 面部抗衰老 轮廓修正 体型的雕塑 ppdo埋线
-
作者:
金海波 崔永芳 屈秋芳主编
来源:
沈阳: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图书
关键词:
作品集
现代
雕塑
世界
-
描述:
精修线雕埋线抗衰老综合临床实用指南 面部抗衰老 轮廓修正 体型的雕塑 ppdo埋线
-
当代民间艺术的文本特征
-
作者:
施秋香
季中扬
来源:
文艺争鸣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表层结构
空间性
文化实质
文本特征
民间音乐
作文本
表征意义
民间戏曲
情感寄托
组织结构
-
描述:
当代民间艺术是一个比较复杂的概念,它包含民间雕塑、剪纸、工艺美术、民间音乐、民间舞蹈、民间戏曲等多种艺术形态。这些艺术形态有的是空间性的,有的是时间性的;有的是有形的,有的是无形的。空间性的、有形的艺术形态可以视作广义的文本,即有待解读的表层结构,时间性的、无形的艺术形态也可以视作文本吗?我们认为任何一种艺术都必须具有完整性和结构性,否则它就无法成为艺术,民间艺术也不例外。那么只要民间艺术呈现为相对稳定的、具有系
-
转折与契机——与鲁迅美术学院副院长李宝泉教授关于“版画系教师作品展”的访谈
-
作者:
王秋凡
陈安缇
来源:
艺术工作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创作作品
学院版画
李宝
教师
教授
副院长
作品展
鲁迅美术学院
-
描述:
2016年4月15日-28日“鲁迅美术学院版画系教师作品展”在鲁迅美术学院美术馆举办,共展出版画系13名教师最近几年的创作作品,涵盖了铜版、木版、丝网版、木刻、石刻、油画、素描、水印等多种媒材媒介
-
中俄冰雪题材油画创作中技法的分析
-
作者:
宋雷
付中凤
吴秋萍
来源:
文艺生活(文艺理论)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分析
北方冰雪
技法
研究
油画创作
-
描述:
对于中俄冰雪题材油画创作来说,技法的分析与选择也是我一直在思考和探索的主要问题之一.油画冰雪题材创作中的技法主要是从画面大的构成着眼,主体关系的切入和把握,色彩、空间关系的明确,用笔考究,注意画面的节奏、旋律的变化.
-
吉县挂甲山金代浅浮雕佛教图像分析
-
作者:
李秋红
来源:
文物世界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吉县挂甲山
佛教图像
金代浅浮雕
-
描述:
吉县挂甲山两铺金代浅浮雕佛教图像,在为数不多的金代佛教造像中别具一格,本稿以实地调查资料为基础,采用考古类型学与美术史样式论结合的方法进行了具体分析。认为该图像显著受到绘画技法影响,与众不同的佛陀饰耳因素应来自罗汉画,人物造型呈现鲜明时代和民族特征。造像记准确地提供了施主和工匠信息,二偈赞则反映了歌颂释迦和崇尚胡风的意趣。两铺图像所见诸多中土创作的印度式文化因素,连同“碧眼胡僧”偈赞文字,反映了有意制造胡人风尚的情况。本考察有助于加深对金代佛教物质文化的认识。
-
梁运秋作品
-
作者:
梁运秋
来源:
当代油画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维吾尔族舞蹈
-
描述:
作者自述:当我们游走于山间林野,徜徉于海滨城乡,面对实景,架起画架准备开工的时候,当我们面对实景生出表达意愿的时候,出景入境已成为必然。这一出一入,便是画境的由来,打动人心者即此。所谓出景者,即将眼中世界作为催化的媒介,而不仅仅是抄袭的对象。出得眼中景,方能表心迹,达臻情。入境者,以出景为前提,不为实景所累,借景达境,以景入境,直抒胸臆,可触动观者心弦,一笔一画,涂抹揉擦,油彩渐次
-
丝路艺事
-
作者:
秋天
来源:
油画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
描述:
丝绸之路这一名词,来自德国地理学家李希霍芬(F.Von.Richthofen)教授,1877年他在中国旅游之后回到德国写了一本书,叫《中国》,在这本书里首次提到了丝绸之路这个概念。这个概念是指从西安经过中亚到古罗马帝国这么一条线路,叫丝绸之路丝绸之路主要是把古代中国代表性的商品——丝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