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关键词
四川地区出土元青花琐议
作者: 伍秋鹏   来源: 收藏界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元青花   内蒙古   龙泉窑   窖藏   成都市   三台县   元代   四川地区   考古资料   出土  
描述: 元青花是近年来古陶瓷收藏和研究的热点。据已公布的有关考古资料统计,建国以来,出土元青花的地区主要有江苏、河北、北京、安徽、内蒙古、新疆、浙江、江西、湖南、四川、广西、山东等地。从分布规律来看,元青花主要出土于东南沿海地区,元代的政治中心——北京、河北一带,蒙古族的兴起地——内蒙古地区,以及元青花的窑址所在地——江西地区,其中江苏、河北、北京、内蒙古和江西等地,无论是在发现元青花的次
明代青花瓷上的暗刻花和印花装饰
作者: 伍秋鹏   来源: 收藏界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青花瓷   装饰效果   约定俗成   明代   印花   装饰手法   明清时期   花纹图案  
描述: 暗刻花,是明清时期瓷器上的一种常见装饰手法。一般是用较细的锥尖状工具,在器物的坯胎表面浅刻出花纹图案,施釉后入窑烧制,烧成后花纹位于釉下,呈现若隐若现的效果,因而习惯上被称为暗刻花。但从实物观察而言,这种装饰应称为暗划花才准确(因已约定俗
成都地区出土的明代刻款瓷器
作者: 伍秋鹏   来源: 收藏界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外底   款识   成都地区   明代瓷器   青花   明清时期   刻划   古代陶瓷   制作工艺   出土  
描述: 我国古代陶瓷款识的制作工艺,大体可以分为刻划、模印和书写三种基本形式。刻划款,一般是在制好的坯胎上刻字,然后入窑烧制,也有少数器物是在烧成后再刻款。元代以前的陶瓷款识,多数都采用刻划方法制作而成。
陶瓷行业节能途径初探
作者: 陶绪秋   陶林敬   来源: 陶瓷 年份: 199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卫生陶瓷   技术改造   基本要求   隧道窑   陶瓷行业   提高产品质量   发展道路   快速烧成   陶瓷企业   节能降耗  
描述: 陶瓷行业节能途径初探
隐形青花瓷作品《金猴报喜鸿运来》问世
作者: 罗秋泉   来源: 陶瓷科学与艺术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金猴   物质文化遗产  
描述: 隐形青花瓷作品《金猴报喜鸿运来》问世
元青花“四爱图”梅瓶纹饰刍议
作者: 童秋利   喻仲文   来源: 设计艺术研究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青花梅瓶   纹饰   元代   四爱  
描述: 元青花“四爱图”梅瓶是元代青花瓷器中,少量以人物纹饰为主题纹饰的代表作品。对于该瓷器的人物纹饰所绘的具体人物所指,至今仍有一定争议,且在两件器型和纹饰都高度相似的“四爱图”梅瓶之间存在的细微差别,是探讨该纹饰意义不可回避的部分。结合元代文集《四爱题咏》,探寻“四爱”文化背景,尝试分析“四爱”文化的内容与接受人群,从而推测“四爱图”梅瓶的诞生契机,并对其纹饰意义进行讨论。同时,通过对元青花瓷器的纹饰绘制过程和技法的探索,分析两件梅瓶的纹饰差异,并解释其形成原因。
画内的寓意与画外的哲思  鲁美油画系部分青年教师和研究生作品研讨会辑要
作者: 王秋凡   来源: 美苑 年份: 200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作品集   寓意   作品研讨会   油画  
描述: 2002年1月17日寒假第一天,鲁美油画系在小会议室将五位青年教师和研究生的作品集中展示了一下,并小范围内邀请了本院教师和当地文学界内人士参加,原因有三:一,这几位教师和研究生最近都画了大量的作品
第十三届国际全景画学术会议综述
作者: 王秋凡   来源: 美苑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学术会议   鲁迅美术学院   管理专家   理事会成员   全景画   中国油画学会   中国美术家协会  
描述: 受世界全景画协会委托,由鲁迅美术学院筹备的第13届国际全景画学术会议于9月22日至28日在沈阳鲁迅美术学院举行。除世界全景画协会理事会成员出席会议外,还有来自英国,德国,荷兰、瑞士,比利时,俄罗斯,保加利亚,美国,澳大利亚,中国及台湾地区的50余位全景画研究学者,全景画管理专家,全景画画家以及全景画修复专家和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国壁画学会,中国油画学会的领导成员及新闻媒体参加了此次会议。
当代户外雕塑
作者: 王秋凡   来源: 美苑 年份: 199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美学特征   建筑物   官僚行为   艺术家   行政程序   现代主义   雕塑家   雕塑公园   公众艺术   作品  
描述: 户外雕塑(OutdoorSculpture)这个术语可以说是对某类艺术形式的最宽泛的表述方式。这类艺术存在于我们的公众生活中,是雕塑家独立完成的最个人的形式。按照公众艺术的概念理解,人们惯常把公众艺术家想象成官僚行为或行政程序的配合者。然而,正是这种官僚行为或行政程序窒息了原初的和激进的雕塑。有时,在某些情况下。在公共艺术中很难赢得的精神和活力已转移到较少官僚作风影响的地方。例如,雕塑公园已成为产生新观念——与观众的新型关系以及雕塑的新处理方式的地方。人们把雕塑公园从公共活动场所划分出来以利于实验、探索和发展,而日常的口味、期待和精明在此边缘地带却被置之一旁。在雕塑公园创造和展出的作品层不同于户外用塑的。户外雕塑,不论星在被称做雕塑公园的的作品证明,甚至在媒体浸透文化的时代,雕塑家们还在继续为我们的文化和生活做出无偿的贡献。许多艺术家都对雕塑公园在雕塑领域变得日益重要,以及对当令世界文化生活的保留和发展做出了贡献。  许多雕塑家在对户外雕塑的处理及在公共领用作品摆放的位置上各有特点。一些艺术家在冲击雕塑物质的传统概念上取得了强有力的效果;一些雕塑家对公众空间的视觉、美学特征做出了新的创意:一些艺术家对拓展空间...
< 1 2 3 ... 13 14 15 ... 88 89 90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