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关键词
王秋睿油画作品
作者: 王秋睿   来源: 文艺研究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作品   油画  
描述: 王秋睿油画作品
油画作品
作者: 王秋睿   来源: 文艺研究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副院长   硕士生导师   常务理事   协会会员   油画学会   油画作品   山东大学   艺术学院  
描述: 油画作品
大足石窟人物造像特征的研究
作者: 宋朗秋   来源: 雕塑 年份: 199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大足石窟   宝顶山   压轴之作   造像特征   宋孝宗   “世俗化”   佛教发展   三教融合   菩萨   石窟造像  
描述: 大足石窟从初唐到明、清、民国1030龛窟5万余尊图象,它在一定程度上表现了中国佛教发展与儒、释、道三教融合的进程。它与中国佛教的“世俗化”、“人间化”总趋向是吻合的。特别雕刻于南宋孝宗淳熙六年至理宗淳祐九年(公元1179—1249年)的宝顶大、小佛湾石窟,充分表明了这一特征。宝顶山造像,密宗特多而又“几乎将一代大教搜罗毕尽,凡释典所载无不备列”。“遍摄空、有、台、贤、禅、净、律、
大足石刻《牧牛图》艺术的美与宗教义理的结合
作者: 宋朗秋   来源: 雕塑 年份: 199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牧者   宝顶山石窟   佛教   《牧牛图》   宋孝宗   阿赖耶识   宗教内涵   禅诗   大足石刻   艺术美  
描述: 位于宝顶山大佛湾的大足石刻《牧牛图》,是笔者在国内所见石刻、木雕、壁画等同类题材保存最为完好而时代最早(南宋孝宗淳熙六年至理宗淳佑九年,即1179-1249年)、最为精细、最为完整的一幅作品。该图涉及版本的认定,佛教、儒教与道教的理论以及该图艺术美与宗教内涵的结合等问题。限于篇幅,本文仅就最后一个问题予以简论。 《牧牛图》是在宝顶山大佛湾南岩近乎曲尺形展开的摩崖雕刻,崖面最高处宽4.55米,最低处宽2.9米,长32.5米(包括序、图颂、结尾语的“了字偈”),依
大足石窟人物造像的特征研究
作者: 宋朗秋   来源: 雕塑 年份: 199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奇”   征服自然   艺术风格   自然美   根雕艺术   战国时代   艺术处理   艺术语言   艺术形式   审美能力  
描述: 大足石窟人物造像的特征研究
无题
作者: 梁大秋   来源: 雕塑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无题   事物规律   普遍性  
描述: 春夏秋冬、日出日落、生老病死……循环无休。提取这种抽象元素,寻找事物规律的普遍性。
浅谈吴哥艺术
作者: 张明远   郭秋英   来源: 雕塑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博物馆   台基   柬埔寨   象征   建筑布局   印度教   吴哥窟   世纪初   雕刻艺术   毗湿奴  
描述: 2013年118日至22日,在中国工艺美术学会雕塑专业委员会和《雕塑》杂志社的组织下,来自全国各地的一些雕塑家和相关人员,前往被誉为东方世界"四大奇观"之一的吴哥窟观光学习.一行人在5天内跑马观花
俗与雅:木雕题材中的江左风流
作者: 徐秋生   来源: 雕塑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木雕   雅文化   俗文化  
描述: 传统木雕受民间艺术的影响,在题材的选择上,也多与其他民间艺术形式具有一定程度的相似性,忠孝仁慈、趋利避害的内容,占据了绝大部分。其实,古代文化精英阶层中流行的一些题材,也可以通过传统木雕的形式展现出来。比如可以通过表现古代魏晋名士的生活状态,来寄托我们对于那种逝去的江左风流的怀念。
“嗨!汉城”庆典雕塑作品
作者: 郭秋惠   来源: 装饰 年份: 200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Hi   第二届   雕塑作品   政府组织   汉城市  
描述: “嗨!汉城”庆典雕塑作品
青春靓歌 多智多彩
作者: 何金秋   来源: 移动信息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蓝牙耳机   长时间   广州   多彩   过程   有限公司   电子科技   再放大   时尚   最大限度  
描述: 我们的青春最大限度地吸收着养分,开阔着它的视野、丰富着它的内涵,于是青春唱了一首靓歌给未来。我们用年轻的智慧在创造、在幻想。从稚嫩演变到成熟的过程中,我们又把青春渲染得五彩斑斓。新颖的设计,绚烂的色彩都将青春靓歌的音量放大、再放大……
< 1 2 3 ... 48 49 50 ... 81 82 83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