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作者:田】搜索到相关结果 1345 条
-
江建新以御窑考古重塑中国陶瓷史
-
作者:
雨田
来源:
收藏·拍卖
年份:
201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元青花
古巴比伦
建筑美
矿物颜料
釉陶
-
描述:
在春拍季的尾声,参加了一场关于元青花的讲座,主讲者是江建新。眼见讲台之上,这位来自瓷都的陶瓷考古学者,始终面带温文尔雅的笑容,讲解内容也是他多年潜心研究的成果,却并不令人感到枯燥乏味和晦涩难懂,平易近人之余也兼具学术性,让在座听众听得聚精会神。继讲座之后,便与他自然而然开始了交流。学者终生都在寻找知音,只要每每谈到自己熟悉的陶瓷窑址考古内容,江建新便会滔滔不绝,自豪与热爱溢于言表,让周围的人也能够深受感染。采访前已经查阅过关于他的诸多资料,此刻竟然在脑海里
-
明清一道釉瓷的极致美学
-
作者:
雨田
来源:
收藏·拍卖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隋唐时期
制作技艺
品种
单色
美学
两宋时期
明清
瓷器
-
描述:
没有青花的蓝白相映,也没有斗彩的绚丽繁复,周身仅施纯净一色,却不输于那些"描红画绿"的装饰,这就是单色釉瓷器。它又是最古老的瓷器品种,隋唐时期的"南青北白",两宋时期的五大名窑,把单色釉中的青、白、黑等釉色推至高峰,步入明清后,出于皇家祭祀和观赏的需求日盛,制作技艺达到顶峰,诸多瑰丽的新釉色品种不断涌现,诞生了众多名重一时的名品,不仅为
-
细观伪好物,妙趣寓其中
-
作者:
雨田
来源:
收藏·拍卖
年份:
201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仇英
易简
北京故宫博物院
张择端
丁观鹏
中国艺术史
古代帝王
景传
汉宫春晓
青花釉里红
-
描述:
伪好物从来不限于绘画,回眸中国艺术史,尚有许多形式不一、名目繁多的伪好物,“苏州片”佳作常伴着让人啼笑皆非的有趣情节;一些流入海外馆藏的伪好物因出处成谜而饱受争议;古代帝王甚至为求所好古物,不惜以皇家力量制作伪好物,以微观视角切入,可以细细观赏个中精彩。融入苏州风格的汴京胜景传宋张择端清明易简图易简图即为平易简单之意,旨在通过通俗易懂的画面,让观者对宋朝都城汴梁的繁华胜景一目了然。众所周知,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的北宋张择端的《清明
-
以造型透视文明的融合与激荡
-
作者:
雨田
来源:
收藏·拍卖
年份:
201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文化交流
国家博物馆
着力点
艺术作品
作品自身
既白
沙龙
架上绘画
春秋战国
礼崩乐坏
-
描述:
造型,艺术作品塑造的物体特有形象。无论东方还是西方,不管架上绘画还是三维雕塑,造型都是鉴赏艺术品最基础的着力点之一。它是作品自身的体态,它的优美与否,决定着一件作品的成败。历史上,艺术家要在造型上实现创新,除了自身在技法上的深耕,还离不开艺术上的相互借鉴。东西方在上千年的文化交流和碰撞中,各自总在汲取对方之长,完善自我。本期展场以"造型"为线索和着力点,解读三个近期国内的重要展览:湖南省博物馆的两场特展"在最遥远的地方寻找故乡——13-16世纪中国与意大利的跨文化交流"和"东方既白,春秋战国文物大联展",均是原创的大展,前者,不妨透过造型的变化体会东西方文化的相互影响与融合,后者,造型艺术同样处处体现着那个"礼崩乐坏"时代里剧变与多元的风尚。而国家博物馆的"学院与沙龙——巴黎国立高等美术学院、法国国家造型艺术中心珍藏"展,展出巴黎国立高等美术学院的珍藏,它不仅是西方造型艺术的圣殿,同时还对中国近代造型艺术产生了不可估量的深刻影响。
-
误读林徽因
-
作者:
王肖潇
田亮
来源:
国学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浙江绍兴
福清
辞官
小人物
慈禧太后
-
描述:
站在天安门广场的中轴线上,向北看,天安门城楼上的国徽庄严肃穆,照耀着国家的未来;向南看,人民英雄纪念碑的浮雕底座伫立在广场中心,托举着民族解放的历史。每天,数以万计的行人、车辆在它们的注视下川流而过。 这两件作品,都凝聚了林徽因的心血。 现在的文艺青年和影视作品热衷于把林徽因演绎成柔弱的美女、多情的才女,描述为“生得好、长得好、学得好、嫁得好、干得好的‘五好女性’”,并津津乐道她的感情经历,好像她不曾经历国难家愁。
-
五彩花生品种引进与开发试验工作小结
-
作者:
大田县种子站
来源:
海峡科学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筛选
引种
品种
花生
-
描述:
我站于2004年秋从明溪县良种场引进4个种皮色分别为红、黑、紫、白、黄5种颜色的花生品种试种,经过2年试验种植结果,在我县的适应性和丰产性较好,各个品种产量良好,亩产量方面,3个品种高于当地对照种,1个品种低于当地对照种,种植成本与当地种相当,商品价值是当地种的翻倍,具有一定的开发潜力和市场前景。
-
为珊瑚礁正名
-
作者:
史贵田
来源:
海洋世界
年份:
199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珊瑚礁
生物礁
造礁生物
珊瑚生长
正名
西沙群岛
造礁珊瑚
岛礁
调查研究
造礁石珊瑚
-
描述:
人们常常有一种习惯,对某一种东西或物体的称谓,其实名不符体。即使后来知道错了,也就那么下去了。珊瑚礁实际上也是一种习惯成自然的命名。不肖说人们最早在珊瑚礁最易看到的是最显眼的五彩缤纷的珊瑚,因此人们就把有珊瑚生长的礁就叫作珊瑚礁,这也是顺理成章的事,因为必竟珊瑚是一类重要的造礁生物。但随着科学的发展,深入的调查研究,人们不仅发现了礁上还生活着其他容易分辩出的造礁生物,还发现了一些微小的不起眼的造礁生物。以上是生物学家观察礁的表面所得出的结论,礁并
-
体大思精 全面融通——评唐林《四川美术史》
-
作者:
田忠辉
来源:
中华文化论坛
年份:
201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四川省社会科学院
唐
文化大省
写作范围
美术史
历史发展进程
科研项目
工艺美术
-
描述:
唐林先生的《四川美术史》煌煌三册,是西部文化大省四川省的第一部美术史著作。作为四川省社会科学院重大科研项目,《四川美术史》体大思精、全面融通,填补了地域美术史的空白。《四川美术史》写作范围从史前时代直至晚清,其内容涵盖了绘画、书法、建筑、雕塑和工艺美术五大领域,探索了历史发展进程中四川美术的风格流变。《四川美术史》2015年8月出版了上册一百万字,2017年8月出版了中册一百万字,厚重的成果展现
-
中国油画风景中的山水精神
-
作者:
谢金田
来源:
中山大学学报论丛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中国化
中国山水精神
山水油画
-
描述:
本文是论述油画风景的中国化,是引进、碰撞、融合、创立、形成流派,这样一个发展、渐变的过程。“山水油画”的成功必须从中西艺术的两座高峰中入手,掌握西画色彩之精粹,修行中国山水画之精神,在传统中国文化的思想渊源中寻找出路,才能造出具有中国山水精神的油画风景。
-
中国古代的高层建筑塔
-
作者:
林蒲田
来源:
中外建筑
年份:
199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砖塔
象征
民族精神的丰碑
中国古代
建筑艺术
琉璃塔
高层建筑
八角形
木结构
大雁塔
-
描述:
在我国古代建筑艺术的百花园中,有一支晚出而独秀的奇葩——塔。它象一支巨笔,以蓝天作纸,抒写了我们伟大民族光辉的历史和璀璨的文化。塔,玲珑挺拔,瑰丽多姿。它高高地耸立在我国的名山大川,古城胜地,使高山更为雄伟壮观,使江水更为清蓝多彩,使古城更为神秘诱人。它为秀美的祖国山河增添了隽雅的轮廓线,使我国蔚为壮观的建筑艺术,焕发出更为灿烂的光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