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关键词
诗性与内省的川音美院雕塑教学
作者: 王梦佳   许庾岭   来源: 雕塑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诗性   雕塑教学   北京人   美院   内省   中央美术学院   四川音乐学院   四川省  
描述: 记:您是北京人,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之后也一直在北京发展,为什么会来到川音美院做老师呢? 许:重庆被划为直辖市后,虽然四川美院并未更名,但对整个四川省而言就缺少一所正规的美术学院.
当代雕塑教育的摸索与建构——访四川美术学院雕塑系系主任焦兴涛
作者: 王梦佳   焦兴涛   来源: 雕塑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二元论   方法论   认识问题   思维方式   西方哲学   整体性原则   中国传统哲学   二元对立   信息时代   分立  
描述: 当代雕塑教育的摸索与建构——访四川美术学院雕塑系系主任焦兴涛
托尼·克拉格:材料与形式的有机生长
作者: 王梦佳   来源: 雕塑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艺术家   独特表现   创作   英国   空间形式   作品   雕塑   材料与形式   现成品   拉格  
描述: 托尼·克拉格,现任德国杜塞尔多夫艺术学院院长,被誉为"当今英国最伟大的艺术家之一",亦由于作品在空间形式上的独特表现被评价为"有取代亨利·摩尔之势"。近期,他在北京中央美院美术馆举行展览,近50件雕塑与120余件纸本作品令中国观众大饱眼福。
放大做强惠交文化产业的核心竞争力:访中国工艺美术学会副理事长范伟民
作者: 王梦佳   来源: 雕塑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中国工艺美术   雕刻   核心竞争力   文化产业   艺术节   范伟   副理事长   学会  
描述: :从2000年开始,两年一届的中国(惠安)雕刻节已经有六届的历史了,如果让您用一句话来评价,您怎么看待雕刻艺术节对于惠安文化产业所起到的作用?
雕塑VS传播:内容、媒介和价值的重构进程——第十六届中国雕塑论坛纪要
作者: 王梦佳   来源: 雕塑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2010年   校园文化艺术节   广西艺术学院   美术学院   优秀学生   第三工作室   优秀作品   奖学金  
描述: 雕塑VS传播:内容、媒介和价值的重构进程——第十六届中国雕塑论坛纪要
本期主题:纤维,作为一种眼光
作者: 王梦佳   来源: 雕塑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大地艺术   缂丝   编者按   立体空间   装饰性   纤维艺术   技术形态   织机   版画   编织  
描述: 编者按:纤维艺术,一门古老而又年轻的艺术。从原始结绳、编织,到擀毡、缂毛、缂丝、地毯、挂毯、刺绣,再到今日融绘画、版画、雕塑、装置、、大地艺术、行为、影像,数码等于一体的纤维艺术和技术形态,从借助织机到自由编织,从具像、装饰性演变为抽象、实验验性,从平平面走向立体空间……它究竟能带给我们多少惊喜、想象、感动、
中国的奇迹
作者: 王梦佳   宋扶日   来源: 雕塑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惠安   花岗岩   中国奇迹  
描述: 回顾在中国惠安的经历,我觉得这是一个中国奇迹。这次探险的线索是我的雕塑“掘”(黑色花岗岩)。它一步步从石头中走出来。由于语言和工作思路的差异,一开始很难。但是经过7天半的磨合,每天8个小时的工作,每天不低于36摄氏度的煎熬,它终于实现了。等待着和它的朋友们一起起飞。奇迹出现了!
做大做强惠安文化产业的核心竞争力:访中国工艺美术学会副理事长范伟民
作者: 王梦佳   来源: 雕塑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历史文化   纪念性   文化生态   城市雕塑  
描述: :从2000年开始,两年一届的中国(惠安)雕刻节已经有六届的历史了,如果让您用一句话来评价,您怎么看待雕刻艺术节对于惠安文化产业所起到的作用? 范:简而言之,这对提升惠安雕刻产业的文化品牌起到
让爱与艺术同行:记林家卫与他的公益雕塑
作者: 王梦佳   来源: 雕塑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复制   系列   艺术作品   本性   艺术现象   艺术家   艺术价值观   石块   雕塑家   油画创作  
描述: 我们很难说得清楚:艺术究竟要不要承担宏大的历史使命与社会责任.但是毋庸置疑,艺术的存在终归是为了让人们的日常生活更为美好--从痛苦中催生希望,于烦扰中寻求解脱.常常自称为"艺术爱好者"的林家卫便是这一信条的忠实履行者.
胸中日月常新美:记王熙民先生与他的建筑空间艺术
作者: 王梦佳   来源: 雕塑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空间艺术   山东烟台   吴冠中   中国当代   建筑   40年代  
描述: 熙民先生恐怕是中国当代雕塑界中最早介入建筑空间艺术的人物。这位在上世纪40年代与吴冠中一同留法的前辈,1917年生于山东烟台,如今已是94岁高龄。熙民先生为人低调,不事名利
< 1 2 3 ... 5 6 7 ... 8 9 10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