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关键词
中俄美术教育交流与合作办学的研究与实践
作者: 王小娟   来源: 美术大观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心灵感受   情感体验   绘画语言   油画静物   审美情感   内心情感   完美结合   艺术形式   莫兰迪   静物画  
描述: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国际的教育交流在大学中的作用日益重要。俄罗斯的艺术在世界上享有盛誉,尤其是绘画艺术长期以来深深地影响着我国的油画艺术发展。黑河学院的美术教育借助中俄两国友好的国际关系,借助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充分引进、借鉴俄罗斯的优质美术教育教学资源,调整人才的培养方式,以中融俄,兼收并蓄,逐渐探索出一种全新的借助中俄合作交流培养人才的先进模式。中俄人才培养方面的合作已不再是一个选项而
居住在成都 中国当代油画邀请展 中英文对照
作者: 王小明主编   深圳美术馆编   来源: 石家庄:河北美术出版社 年份: 2004 文献类型 : 图书 关键词: 油画(地点:   年代:   中国   现代)   油画  
描述: 居住在成都 中国当代油画邀请展 中英文对照
福建龙眼木雕
作者: 王小蕙   来源: 雕塑 年份: 199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龙眼   传统技法   黄杨木   艺术风格   木雕艺术   工艺品展览会   机械原理   传统工艺品   福州发展   百花奖  
描述: 龙眼木雕是福建木雕中最具代表性的工艺品,也是我国木雕艺术中独具风格的传统工艺品,因采用福建盛产的龙眼木材而得名。龙眼木(即桂元树)材质坚实、木纹细密、色泽柔和。老的龙眼树干,特别是根部、虬根疤节、姿态万状,是木雕的好材料。龙眼木雕在清代已有发展,主要产地由福州发展到莆田、泉州、惠安等闵南一带。莆田的雕刻艺人很多,而且早在宋末
弃石
作者: 王小蕙   来源: 雕塑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梦境   精神性   崇武   雕刻   情景   梯子   艺术形式   作品   下脚料   大型  
描述: 我的作品取材于大型汉白王雕刻的下脚料《梯子系列》是我最近很想要做的、一种梦境和现实的情景、一种精神性的追求与表达。简洁单纯的感觉是最重要的也是我最喜欢的艺术形式。——王小蕙2012的夏天于崇武
景德镇国营瓷厂与景德镇瓷业复兴
作者: 王小茉   来源: 装饰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陶瓷   国营   景德镇   民营   产业  
描述: 景德镇自20世纪50年代建设和发展陶瓷工业,支撑实现这一定位和目标的是那时建立的十余家国营瓷厂。20世纪90年代之后,国营瓷厂纷纷关停转制,支撑景德镇陶瓷产业的是上万家民营企业和个体经营者。他们虽然活跃,却危机潜藏。国营瓷厂留存下来的遗产,目前可以直观看到的,似乎只有那些虽然陈旧却依然保有气势的厂址。而有形背后无形的遗产——工业化的生产方式、人才培养、设计原则的确立和艺术水准的追求,需要被肯定、挖掘和再认识。
景德镇全力打造“航空小镇”
作者: 王小林   来源: 赣商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航空   品牌   形象   景德镇   市场机制   国际化   加大力度   统筹兼顾  
描述: 景德镇以昌飞(六0二)品牌、政府平台、市场机制为基准,坚持国际化视野,加强投入、加大力度,统筹兼顾、多措并举,全力以赴确保把“航空小镇”做出形象、做出示范,做成江西对外展示形象的一个窗口。
世界美术全集 5-6 雕塑卷
作者: 王小霖 董智慧主编   来源: 通辽:内蒙古少年儿童出版社 年份: 2002 文献类型 : 图书 关键词: 宗教石刻   学科:   摄影集)   敦煌石窟(学科:  
描述: 世界美术全集 5-6 雕塑卷
缘分的天空 2005中国当代架上艺术 油画 邀请展
作者: 王小明主编   深圳美术馆编   来源: 石家庄:河北美术出版社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图书 关键词: 2005)   油画(地点:   年代:   中国   油画  
描述: 本书收录了缘分的天空—2005中国当代架上艺术(油画)邀请展作品,包括方力钧、毛旭辉、史晶、李季等人的作品。
中国精神、中国气派、时代风格、国际视野—吴为山就《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扩建工程组雕》谈公共艺术创作
作者: 武定宇   王小丽   来源: 装饰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重大历史题材   南京大屠杀   艺术作品   中国气派   美术事业   艺术委员会   美术馆馆长   城市雕塑   吴为山   时代风格  
描述: 吴为山先生是一位著名艺术家,他作为中国美术馆馆长、中国美协副主席,对中国美术事业发展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特别是吴先生还身兼中国城市雕塑家协会主席、全国城市雕塑艺术委员会主任、中国雕塑院院长等重要职务。他为中国公共艺术的事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其创作的《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扩建工程组雕》(以下简称《南京大屠杀组雕》)与建筑构成良好的融合,并打破了传统的纪念碑模式,被视为21世纪以来展现国家重大历史题材具有代表性的公共艺术作品。此作品曾获得新中国城市雕塑建设成就奖,并被评为中国公共艺术65年发展过程中11个尤为重要的个案之一。近期,武定宇、王小丽(以下简称武、王)对吴先生进行了采访,聆听了吴先生(以下简称吴)关于《南京大屠杀组雕》创作背后的故事,及其对于国内公共艺术发展的思考。
《公孙子都》的舞台呈现特色
作者: 王小云   来源: 艺海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昆曲   武戏   东周列国志   舞台艺术   独辟蹊径   故事   艺术因素   春秋时期   孙子   昆剧  
描述: 昆剧《公孙子都》的故事源自于《东周列国志》,讲述的是春秋时期郑国讨伐许国一战中,副帅公孙子都争功心切,用暗箭射死主帅颖考叔后终日惊惶、精神彻底崩溃的故事。《公孙子都》在这个故事的框架下,独辟蹊径,磨砺出了独具魅力的舞台艺术呈现。一、武戏与文唱——交融的心理戏《公孙子都》是以武生为主演的大戏。它在舞台上融合了武打、舞蹈、雕塑各种艺术因素,有武打场面,又有强
< 1 2 3 ... 18 19 20 ... 25 26 27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