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关键词
均衡的形态 疏密的画体:元青花人物故事图的装饰艺术
作者: 曹淦源   来源: 收藏界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传统艺术   彩绘工艺   形态   人物故事   艺术特征   装饰艺术   青花   艺术门类  
描述: 在景德镇制瓷史上元代瓷用青料(钴土矿)的彩绘工艺吸收了中国多门传统艺术的营养,绽放出璀璨的青花,其中人物故事图更是瓷坛独秀的奇葩。本文试从布局与画体两方面探讨元青花人物故事图的艺术特征及与其他艺术门类的相通关系。
八大山人花鸟绘画与景德镇元明瓷器绘画的关系
作者: 黄思源   来源: 艺海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明末清初   元明   景德镇   中国绘画史   八大山人   明清之际   瓷器   书法篆刻  
描述: 在中国绘画史上,八大山人是明末清初杰出的画僧,他擅长山、水、花鸟、工书法篆刻,尤以笔简形赅的水墨写意花鸟著称于世,代表了明清之际中国画的最高成就,并在后世三百年中到了倍受推崇的地位。
23例烧伤合并肺爆震伤的救治
作者: 林源   刘达恩   张立明   王润秀   黄新   姚振秀   方富义   来源: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烧伤   肺爆震伤  
描述: 烧伤合并肺爆震伤,是烧伤复合伤最为严重的类型之一,1998年1月至2004年6月我院共诊治烧伤合并肺爆震伤23例,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23例,其中男13例,女10例,年龄18
历代青花题记、款识与毛笔的关系:兼论青花题记、款识笔画特征的断代作用(下)
作者: 曹淦源   来源: 收藏界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毛笔   款识   嘉靖   历代   笔画   断代   题记   青花  
描述: (四)明晚期青花题记、款识和笔画特征及其演变例1,嘉靖青花龙凤纹尊(故宫藏)双圈款大明嘉靖年制(图4-1)。例2,嘉靖青花云龙纹梨式壶(同上)双圈款大明嘉靖年制(图4-2)。例3,嘉靖青花
淡描匀染 澄明秀美:成化青花装饰艺术浅析
作者: 曹淦源   来源: 收藏界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秀美   陶瓷史   因素影响   曲艺   审美情趣   装饰艺术   青花  
描述: 一、引言明代成化朝是中国陶瓷史上一个重要阶段。由于政治、经济、文化诸多因素影响,带来审美情趣的显著变化,这一时期的青花、斗彩在继承明初传统的基础上,有进一步的发展,取得突出的成就。明沈德符《万历野获编》云:至于窑器最贵成化,次则宣德。又云:本朝瓷器用白地青花,间装五色,为古今之冠,如宣窑品最贵,近日又贵成窑,出宣
花鸟怡情 独标高格:明代永乐、宣德青花花鸟图装饰艺术解析
作者: 曹淦源   来源: 收藏界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高格   怡情   明代   解析   装饰艺术   青花  
描述: 明代永乐、宣德青花纹样题材广泛,式样繁多,其中花鸟图以新颖的构图、精美的画风、浓郁的情趣、清雅的品味在瓷坛独标高格。但是传世品罕见,考古新资料也稀缺,以致长期没有得到学人的重视,有关著述论及甚少。本文从其艺术特色、成就及粉本作者方面试作简析初探。
历代青花题记、款识与毛笔的关系
作者: 曹淦源   来源: 收藏界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参考资料   毛笔   款识   历代   笔画   断代   题记   青花  
描述: 一、引言我国的毛笔有悠久的历史。《诗经·邶风·静女》云:静女其娈,贻我彤管。笺云:彤管,笔赤管也。现存最早的有战国时代的笔(见1954年12期《文物参考资料》),还有汉代居延笔(马衡《凡将斋金石丛稿》之记汉居延笔)。几千年来毛笔不断改良,促进了汉字书写的演变和书画艺术的发展。
参透“空白期” 瓷艺流清晖:试论明代正统、景泰、天顺青花瓷画艺术(下)
作者: 曹淦源   来源: 收藏界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青花瓷画   装饰特点   正统   人物故事   装饰特征   明代   瓷画艺术   瓷艺  
描述: (三)空白期青花瓷画独特的装饰特征空白期新颖的瓷画有三大装饰特点。1.题材新颖——人物故事图、孔雀牡丹图、云山楼阁图,令人耳目一新。明代初期青花常见植物、动物(龙凤、鱼藻)吉祥纹样,偶见有庭园仕女图,但人物在图画中不占突出地位。
华光照眼 信美人间
作者: 曹淦源   来源: 收藏界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青花瓷器   美人   景德镇   光照   御窑厂   人物   解析   装饰艺术  
描述: 明代永乐、宣德时期景德镇瓷业兴旺,青花瓷器成为主要品种,御窑厂的产品胎质细腻洁白,釉层肥润光莹,青花色凋浓翠明艳,造型多样丰富,纹样精致秀美,在陶瓷史上久负盛名。但是人物图装饰极为稀少,未引起学术界的关注,本文试从装饰艺术方面作初步探讨。
参透“空白期” 瓷艺流清晖:试论明代正统、景泰、天顺青花瓷画艺术(上)
作者: 曹淦源   来源: 收藏界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正统   景德镇   御窑厂   明代   瓷画艺术   青花   瓷艺   瓷器  
描述: 引言明代永乐年间,景德镇御窑厂生产的宫廷用瓷开始书写帝王年号款,以后历代官窑都写本朝年号款成为定式,只有明代正统(1436—1449年)、景泰(1450—1456年)、天顺(1457—1464年)三朝未发现官窑款识瓷器,而有断代价值的民窑瓷器也很稀少。因此,这段时期的瓷器面貌浑沌不清,扑朔迷离,陶瓷史学者称之为空白期。近些年来,随着海内外陶瓷考古发掘(陆地和水下)的进展,有关空白期瓷器的资料逐渐丰富起来,有学者进行过分类、排比研究,初步勾画出空白期瓷器的轮廓特征(见王志敏《明初景德镇窑空白点瓷》,载《中国陶瓷》1982年第3、4、5期)。但是仍有许多问题混淆不清,也未曾探讨空白期瓷画的艺术特征。本文以各大博物馆馆藏和著名收藏家珍藏的陶瓷、考古发掘出土瓷片为素材,结合上世纪80年代以来景德镇陶瓷馆复制元、明初青花瓷研究的成果,包括笔者参与其中的心得体验,分析空白期青花瓷的彩绘工艺和艺术特征,兼与元、明初青花瓷装饰作比较研究。
< 1 2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