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关键词
浅议颜色釉斗彩的艺术特色
作者: 宋水源   钟宝平   来源: 景德镇陶瓷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综合装饰   釉上彩   艺术效果   不同温度   处理方法   表现形式   艺术形态   新工艺   颜色釉   艺术特色  
描述: 斗彩始于明代青花盛行、五彩兴起之时,以釉下青花与釉上彩争奇斗艳而命名,取二者相互"逗趣"之意,属陶瓷综合装饰的一个品类。改革开放以来,新材料、新工艺的出现,斗彩工艺的出现结合其它各种装饰工艺的表现形式,有着很好的艺术效果,颜色釉综合装饰(斗彩)就是其中的一种艺术形态。目前,颜色釉的装饰根据处理方法的不同大致可分三大类:一是单色的颜色釉产品,如祭红、琅窑红、影青等;二是利用颜色釉的不同质地及在不同温度和气氛变化
对话陈训成:明心见性、顺其自然
作者: 高心源   来源: 艺术市场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艺术手段   中国陶瓷   艺术作品   明心见性   广东省   陶瓷艺术   中国当代   文化研究   工艺美术   景德镇陶瓷  
描述: 陈训成1968年出生于广东省海丰县1994年毕业于江西景德镇陶瓷学院美术系,获学士学位广东省陶瓷艺术大师中国工艺美术家协会会员景德镇陶瓷学院中国陶瓷文化研究所客座研究员广东省陶瓷协会理事广东省美术家协会会员广东省美术家协会艺术委员会(陶艺委员会委员、策划委员会副秘书长)广东白云学院客座教授汕尾市政协委员
绣锈堂中开画屏——瓷器“开光”装饰之意匠
作者: 曹淦源   来源: 收藏界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乾隆时期   纹样   景德镇   图画   画屏   装饰   唐英   蓝釉   青花   瓷器  
描述: 一、引言:窗与瓷器开光装饰远古时代,人类筑屋居住,为了通风和采光,在屋的墙壁上设置窗牖,甲骨文向就是房屋北窗的象形字。《诗经·豳风·七月》云:塞向豳户。毛传:向,北出牖也。《说文》称:在墙日牖,在户日窗。《释名》称:窗,聪也,于内窥外为聪明也。
天下一统 江山永固
作者: 曹淦源   来源: 收藏界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元青花   乾隆   白釉   景德镇   青铜器   天下一统   装饰   蓝釉   制作工艺   形制  
描述: 在古代瓷器中,爵的形制与功用奇特而神秘,装饰与内涵丰富而深邃,因而引起古陶瓷界、收藏界的极大兴趣和关注。本文试从爵的形制工艺和装饰文化方面作一简要解析。
刘伦源雕塑作品
作者: 刘伦源   来源: 美术大观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作品   雕塑  
描述: 刘伦男,1966年生于青岛,1987年景德镇陶瓷学院雕塑专业毕业,1992年始旅日陶艺家,作品《悠悠风相》获第四届日本现代陶雕展优秀奖,2005年调入青岛农业大学任教至今。
对茭白的偏见(外一篇)
作者: 李耿源   来源: 四川烹饪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玲珑   自己动手   自助餐   火锅   餐馆   服务员   餐饮市场   燃烧   收费站   万州  
描述: 前两天在街上看到有卖粽子的,粽子有些与众不同:个头只有普通粽子的一半,裹的粽叶油绿油绿的,不像箬叶,倒像是芦苇叶.一问,摊主说是用茭白叶包的.好奇心驱使我买了几个尝尝——果然有一种与箬叶不同的清香味. 没想到茭白叶也能包粽子,而且包得来如此精巧玲珑.看来我得换一种眼光来看待茭白了. 以前我不喜欢茭白,甚至还有点反感.小时候,邻居在水塘边种了一小片茭白.听小伙伴们说,开始长茭白笋时,拔来可以生吃.
说馄饨
作者: 李凯源   来源: 四川烹饪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馄饨   制作方法   饮食文化   烹饪方法  
描述: 馄饨这个名称本身就怪怪的,民间对其缘起的说法也不一。有人说,它小巧玲珑,可以一口吞下去,意如成语囫囵吞枣中的囫囵。也有人说是出自方言,但又难以证实。更有甚者,将它与开天辟地前的混沌联系起来。
民俗公园的魅力
作者: 萧源锦   来源: 四川统一战线 年份: 200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三大板块   成都民俗   民俗风情   文化底蕴   魅力   天府广场   立交桥   民族特色   公园   成都人  
描述: 成都人民南路立交桥下的老成都民俗公园是个新景点。开张伊始,四方八面的人络绎不绝前往观看,人们在这里张开畅想的翅膀,尽情地追逐渐渐逝去的往事,并对这个由三大板块组成,通过绘画、浮雕、铜雕、泥塑、摄影、图表、微缩实景、诗词书法等形
想起了“洗沙(革冤)兜”
作者: 戴德源   来源: 四川戏剧 年份: 199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川剧   四大名旦   论资排辈   民国时期   五彩缤纷   四川   演员   台湾出版   艺术陈列馆   十三年  
描述: 40年代,成都《化报》曾经发起选举川剧“四大名旦”,某演员虽然落榜,但是,投票的戏迷们却不约而同地公推他为“第五名旦”,这演员,就是扮像怪谲却能唱会演而红极一时的“洗沙鞔兜”萧少卿。清代光绪十年(1884年),萧少卿出生在四川新津县,关于他的家事,1946年《戏剧杂志》第1期发表菊隐室主的文
工笔人物画的装饰之美
作者: 刘甜源   来源: 华章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工笔人物画   装饰性  
描述: 我国的工笔人物画拥有悠久的历史,它不追求色彩的逼真,而是通过浓淡深浅、对比变化来达到单纯平面化、主观理性化的效果。当代工笔人物画的艺术理念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并将多样性的装饰之美展现在世人面前,为人们带来审美愉悦。本文对工笔人物画的装饰性进行了概述,并从线条、色彩、平面化、程式化四个方面,探讨了工笔人物画的装饰之美。
< 1 2 3 ... 64 65 66 67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