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关键词
甘园瓷话·釉中丹青色瓷苑傲群芳 元青花与明初釉里红“岁寒三友图”的对比分析(上)
作者: 曹淦源   来源: 收藏界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洪武   断代问题   古陶瓷   葫芦   青花  
描述: 甘园瓷话·釉中丹青色瓷苑傲群芳 元青花与明初釉里红“岁寒三友图”的对比分析(上)
甘园瓷话,釉中丹青色瓷苑傲群芳 元青花与明初釉里红“岁寒三友图”的对比分析(下)
作者: 曹淦源   来源: 收藏界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洪武   断代问题   古陶瓷   葫芦   青花  
描述: 甘园瓷话,釉中丹青色瓷苑傲群芳 元青花与明初釉里红“岁寒三友图”的对比分析(下)
珠海航展:“中国新锐”叱咤蓝天
作者: 张力   尚晓华   杨春源   来源: 南国博览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珠海航展   编队   唯我独尊   空中   中国空军  
描述: “倒挂金钟…‘唯我独尊…‘魔鬼编队”……战机五彩缤纷的拉炯,在湛蓝的天空中勾画出一幅幅让人惊叹的壮美㈣卷。第九届中国珠海航展,在中外观众和媒体的瞩日下,代表中国空军演绎一曲美轮美奂的“蓝天芭蕾”。
素处以默,妙机其微:浅谈赵坤陶瓷雕塑中自然美的体现和追求
作者: 姜源傅   来源: 中国陶瓷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陶瓷雕塑   追求   体现   自然美   赵坤  
描述: 赵坤陶瓷雕塑中具有鲜明的自然美特色,其"系列猴"作品集中地体现了这一特色。赵坤采用泥板成型、借助窑变和坯裂等,来实现其对自然美的追求。
谈明代正德青花装饰纹样
作者: 曹淦源   来源: 收藏界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肝硬化   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出血   奥曲肽  
描述: 公元1505年,15岁的朱厚照继承皇位,是为明武宗,改元正德。武宗在位15年,终日沉溺声色犬马,对政事毫无兴趣,更无作为,宠信宦官,一时刘瑾权倾天下。这个时期景德镇御窑厂前后发生过数次暴乱,影响到瓷业的生产和发展。但是,正德瓷器前承成化、弘治之余绪,后启嘉靖的风貌,展现出明代中晚期交替阶段的特征。本文试以有断代价值的器物之纹样为研究对象,简论正德青花彩绘工艺技法和纹样特征,并与相关的器物比照,分析这一时期民窑青花装饰的艺术特征及其款识。
以古典文化为本:论粉彩山水瓷画的文化定位
作者: 涂思源   来源: 景德镇陶瓷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古典文化   多元文化   文化定位   粉彩山水瓷画  
描述: 粉彩山水瓷画自始至终都是在多元文化语境中发展演变,包含着各种文化元素.古典文化在粉彩山水瓷画发展过程中占据主导,具有鲜明的形式之美,以古典文化为本的文化定位对于粉彩山水瓷画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元代景德镇陶瓷雕塑的审美特征赏析
作者: 叶忠华   姜源傅   来源: 山花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元朝   审美特征   景德镇   陶瓷雕塑   考古发现   审美观念   藏传佛教   表现形式   仰韶文化   元代统治者  
描述: 瓷雕塑是我国最早的传统工艺之一。这是因为"陶器的制造,都是由于在编制的,或木雕的容器上涂上黏土,使之能够耐火而产生的",恰同陶瓷雕塑表现形式之"堆塑"(又称"浮雕塑")一脉相承。[1]考古发现,早期
论粉彩山水瓷画的文化定位
作者: 涂思源   来源: 景德镇陶瓷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一级市场   艺术陶瓷   艺术经纪人   浪淘沙   艺术家   景德镇陶瓷艺术   职业操守   当代   陶瓷艺术品   工艺美术  
描述: 论粉彩山水瓷画的文化定位
一抹红色的千年追寻
作者: 别明源   来源: 走近科学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陶瓷作品   博物馆   烧制   景德镇陶瓷   瓷器  
描述: 的音律,让人难以琢磨。每个朝代都有令世人惊艳的瓷器诞生。但红色一直是人们梦寐以求的。 1300年前的唐朝晚期,在长沙古窑烧出了一尊绿釉挂红的瓷器,这是世界最早的铜红釉执壶。(图1) 河南的钧瓷有“十窑九
浅谈汉代画像石的艺术价值
作者: 曹春生   赵源   来源: 大众文艺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中国传统文化   养在深闺人未识   东汉晚期   艺术价值   汉代画像石   石棺   雕刻技法   嫦娥奔月   雕塑艺术   汉画像石  
描述: 画像石,它们是汉代奉死如生的墓葬文化的产物,亦是画刻兼施的精美浮雕作品。在现代我们不仅看到的是画像石刻的历史价值更要看到艺术价值,比起索然无味的古籍,其飘逸洒脱、动感流畅的画面进一步帮助我们走近汉代的生活、文化、思想等诸多方面,予人艺术上的启迪。上个世纪三十年代,除了极少数研究者外,汉画还"养在深闺人未识",鲁迅先生深刻地敏感到了汉画像石存在的重大意义他认为,从这些看似古老残缺的东西中,依然留存涌动着新鲜的艺术生命信息与光芒,表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上升期昂扬饱满的精神风貌。在看过西方色彩斑斓的油画与生动的雕塑艺术,不妨回
< 1 2 3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