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作者:源】搜索到相关结果 593 条
-
宋水源艺术作品
-
作者:
宋水源
来源:
景德镇陶瓷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水源
艺术作品
-
描述:
宋水源艺术作品
-
宋水源陶瓷艺术作品
-
作者:
宋水源
来源:
景德镇陶瓷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陶瓷艺术作品
-
描述:
宋水源陶瓷
-
美色清华 民国时装人物粉彩瓷绘导论(1912-1929)
-
作者:
李安源
来源:
收藏与投资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审美求变
传统转向
粉彩瓷器
张朋川
粥罐
双耳瓶
浅绛
绘之
瓷业
人物刻画
-
描述:
民国时装人物粉彩瓷器,将时代新女性予以理想化的形象运营,一洗传统古装美人瓷绘之程式化形象。它的出现,标志着瓷绘艺术由传统转向现代的审美求变意识,开启了瓷绘艺术关注现实世界的新篇章。只可惜生非盛世,在战争频仍的年代,景德镇瓷业萧条,时装人物粉彩瓷器仅仅盛行十八个春秋即告夭折,犹若流星划空,迅速退出了历史舞台。同时,也正是由于时装人物粉彩的生产时间短暂,加上战乱及文革的破坏,使得它的存世量尤其稀
-
宋水源陶瓷艺术作品
-
作者:
宋水源
来源:
景德镇陶瓷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陶瓷艺术作品
-
描述:
宋水源陶瓷艺术作品
-
麻汇源《影·战系列》作品
-
作者:
麻汇源
来源:
景德镇陶瓷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汇源
-
描述:
麻汇源《影·战系列》作品
-
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
-
作者:
梁水源
来源:
故事家(三生三世)
年份:
201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奥林匹克运动会
青年岗位能手
技术工人
奋斗
“全国技术能手”
姿态
维修技能
五一劳动奖章
-
描述:
他是一个爱好广泛的90后小伙子,大学本科毕业后却成了一名技术工人。不过在短短两三年的时间里,他就掌握了工作所需的飞机维修技能,荣获了号称技能界奥林匹克运动会的第43届世界技能大赛飞机维修项目优胜奖,先后获得了“江西省技术能手”“江西省青年岗位能手”“全国技术能手”等称号及景德镇市五一劳动奖章。他,就是钳工钟福强。
-
校企合作模式下的大学生众创空间设计
-
作者:
耿健
刘济源
来源:
中外企业家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大学生创业
众创空间
校企合作
-
描述:
为有效推进大学生创新创业工作,很多高校开设学生创业扶持平台为大学生创业实践活动助力。大学生众创空间的设计与建设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蓬勃发展起来的。本文通过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视角,讨论高校如何借助社会力量,服务于大学生创新创业工作。
-
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
-
作者:
梁水源
来源:
故事家
年份:
201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中国文化
中国产品
“山寨”
18世纪
贵族阶级
间谍
欧洲各国
中国瓷器
-
描述:
他是一个爱好广泛的90后小伙子,大学本科毕业后却成了一名技术工人。不过在短短两三年的时间里,他就掌握了工作所需的飞机维修技能,荣获了号称技能界奥林匹克运动会的第43届世界技能大赛飞机维修项目优胜奖,先后获得了"江西省技术能手""江西省青年岗位能手""全国技术能手"等称号及景德镇市五一劳动奖章。他,就是钳工钟福强。出生在"航空世家"的钟福强,从小就十分崇拜
-
从Shiba Onkō到Hob in the Well
-
作者:
高心源
来源:
景德镇陶瓷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日本瓷器
陶瓷文化交流
外销瓷
-
描述:
日本瓷器 “击瓮图”,作为中国题材先后被日本、德国、荷兰和英国仿制、演绎。本文通过对四件瓷器的对比研究,可以发现陶瓷文化传播过程的复杂性和成果的多样性。
-
江南造山带东段新元古代至早中生代多期造山作用特征
-
作者:
徐先兵
汤帅
李源
章泽军
来源:
中国地质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沉积建造
构造变形
造山作用
江南造山带东段
岩浆作用
年代学
-
描述:
新元古代江南造山带远离晚中生代活动大陆边缘,是研究华南地区新元古代至早中生代多期造山作用的理想对象。文章通过对江南造山带东段沉积建造、岩浆活动、构造变形以及同位素年代学数据的综合分析,总结了其晋宁期、广西期以及印支期造山作用的特征。江南造山带东段在晋宁期经历了南北两侧大洋俯冲和两期碰撞造山作用。新元古代早期(880~860 Ma)双溪坞岛弧与扬子陆块东南缘发生弧-陆碰撞作用,形成淡色花岗岩、高压蓝片岩、NNE向褶皱-逆冲构造以及弧后前陆盆地。新元古代中期(约850 Ma),扬子陆块北缘开始发育由北向南的大洋俯冲。随着俯冲作用的进行,弧后盆地发生关闭,扬子陆块与华夏陆块发生陆-陆碰撞并形成新元古代(820~810Ma)江南造山带,导致近E-W走向褶皱-逆冲构造、韧性变形以及过铝质花岗岩的发育。江南造山带东段在约810Ma开始发生后造山垮塌和裂谷作用,以发育南华纪早期(805~750 Ma)花岗岩、中酸性火山岩、基性岩以及裂谷盆地为特征。江南造山带东段万载—南昌—景德镇—歙县断裂带以南地区卷入了华南广西期造山作用,发育近E-W走向由南向北的逆冲构造(465~450 Ma)、NNE向正花状构造(449~430 Ma)以及后造山近E-W走向韧性走滑剪切带(429~380 Ma)。印支期造山作用导致了NNE向褶皱-逆冲构造和花岗岩的发育,并奠定了江南造山带东段的基本构造面貌。
<
1
2
3
...
17
18
19
...
58
59
6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