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关键词:构造变形】搜索到相关结果 2 条
-
江南造山带东段新元古代至早中生代多期造山作用特征
-
作者:
徐先兵
汤帅
李源
章泽军
来源:
中国地质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沉积建造
构造变形
造山作用
江南造山带东段
岩浆作用
年代学
-
描述:
新元古代江南造山带远离晚中生代活动大陆边缘,是研究华南地区新元古代至早中生代多期造山作用的理想对象。文章通过对江南造山带东段沉积建造、岩浆活动、构造变形以及同位素年代学数据的综合分析,总结了其晋宁期、广西期以及印支期造山作用的特征。江南造山带东段在晋宁期经历了南北两侧大洋俯冲和两期碰撞造山作用。新元古代早期(880~860 Ma)双溪坞岛弧与扬子陆块东南缘发生弧-陆碰撞作用,形成淡色花岗岩、高压蓝片岩、NNE向褶皱-逆冲构造以及弧后前陆盆地。新元古代中期(约850 Ma),扬子陆块北缘开始发育由北向南的大洋俯冲。随着俯冲作用的进行,弧后盆地发生关闭,扬子陆块与华夏陆块发生陆-陆碰撞并形成新元古代(820~810Ma)江南造山带,导致近E-W走向褶皱-逆冲构造、韧性变形以及过铝质花岗岩的发育。江南造山带东段在约810Ma开始发生后造山垮塌和裂谷作用,以发育南华纪早期(805~750 Ma)花岗岩、中酸性火山岩、基性岩以及裂谷盆地为特征。江南造山带东段万载—南昌—景德镇—歙县断裂带以南地区卷入了华南广西期造山作用,发育近E-W走向由南向北的逆冲构造(465~450 Ma)、NNE向正花状构造(449~430 Ma)以及后造山近E-W走向韧性走滑剪切带(429~380 Ma)。印支期造山作用导致了NNE向褶皱-逆冲构造和花岗岩的发育,并奠定了江南造山带东段的基本构造面貌。
-
烟火蓝边碗
-
作者:
吴义凡
来源:
新作文(初中版)
年份:
201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沉积建造
构造变形
造山作用
江南造山带东段
岩浆作用
年代学
-
描述:
今早喝粥时,我用的依然是那只素净的白底蓝边碗。还记得那年,新居落成,我与父母去景德镇游玩,顺便买一些瓷器家用。种类繁多的各色瓷器叫人眼花缭乱,有“白如玉,薄如纸,声如磬”的白瓷,有造型精致小巧的骨瓷,有绚丽缤纷的斗彩……着实叫人看花了眼。买什么好呢?选造型独特的?选富丽华贵的?抑或是选做工精致的?可我以为,这未免都有些低俗了,器皿的选择体现了主人的生活品味和态度,不可不慎重。有的瓷器过于大件且富贵华美,赤红、明黄、宝蓝与我家简约的风格也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