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按栏目分组
按来源分组
关键词
视觉传播学——新兴的交叉学科
作者: 张浩达   来源: 雕塑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视觉传播   视觉符号   视觉信息   跨文化传播   视觉化   新兴交叉学科   信息传播   传播学   传递信息   学科交叉  
描述: 随着时代的发展,许多原有学科的边缘之处派生出了新的学科空间,它们是由一些传统学科交叉而成的具有强大生命力的新兴学术领域。"视觉传播学"(Visual Communication)就是生长于艺术设计学、美术学、信息学、传播学、符号学和心理学复合之处的新兴交叉学科。在我们信息化的社会里,通过视觉传播活动可以把许多难以用语言和其他符号传递的信息诠释为视觉信息,这种视觉化信息的传播渗透力作用非凡。
视觉传播学的课程设置与服务对象
作者: 张浩达   来源: 雕塑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视觉传播   信息管理系   公共关系   波士顿   北京大学   课程设置   综合大学   服务对象   艺术学   实用主义  
描述: 一、综述1999年,在北京大学艺术学系工作的我从美国波士顿大学公共关系与传播学院考察归来后转到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工作。访美期间最大的收获是看到了视觉传播活动在美国各个领域中的作用,作为一个崇尚实用主义的国家,视觉传播的作用体现在他们国家的政治、军事、经济、宗教、文化和教育等几乎所有方面,并且应用得卓有成效。
回归艺术的本体
作者: 张浩达   来源: 雕塑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艺术教育   艺术经纪人   艺术市场   艺术作品   艺术家   中央美术学院   为艺术而艺术   艺术领域   回归   艺术批评  
描述: 当下的艺术状态在很大程度上所反映出的已不是艺术本身或者说艺术之本体问题。在当下大量的艺术作品面前,我们看到是的往往是一种社会思潮或图像而不是艺术本身。这种缺失对艺术本体意义方面的探索,缺少对本体语言的贡献的现象,最终会导致艺术精神的贫血。所以,在目前这种趋向中强调一下"回归本体",这从美术史的角度上看,可能具有一点"历史"意义。
不要让你的作品被绑架
作者: 浩达   来源: 雕塑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博物馆   康巴   艺术作品   孔子   艺术家   鄂尔多斯   城市公共艺术   成吉思汗   绑架   地方政府  
描述: 雕塑与受众的关系各具形态,不同时代、不同社会制度、不同文化背景的呈现的艺术关系是不同的。在当下的社会情境中,公共艺术在很大程度上表现出的应是雕塑家本身的审美个性与公共性的融洽,雕塑家应以实现公共性的目的而创作,而不是做权利与利益的屈从者,本期所看法的文章从不同的角度展开了对这一问题的剖析与批评。
视觉修辞在艺术创作中的诗性作用
作者: 张浩达   来源: 雕塑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修辞方法   视觉修辞   亚里士多德   视觉图像   语言修辞   艺术创作   修辞学   大足石刻   视觉艺术   传播效果  
描述: 本期所探讨的主题是艺术思维的"诗意空间",承上一期"回归本体"之意指,似乎艺术的如何再现成为了一个焦点问题,因此,自然地要牵扯到"诗性"问题。语言空间转换到视觉空间,诗性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在历史的长河中,每一次时间性艺术(诗歌)和与视觉空间性艺术(绘画、雕塑等)的亲近与分离都在演绎着一次艺术史的变革,都在重新审定着视觉艺术的价值。本次讨论的意义在于通过了解书写语言与视觉图像之纠合,明晓自我在当下语境下所秉持的话语权之得失,这也许会给艺术创作的方向带来一点参考的作用。
雕塑功能与内容信息传播的扩展
作者: 张浩达   来源: 雕塑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媒介   宗教思想   装置艺术   艺术家   信息传播   基督教   西方现代艺术   雕塑家   雕塑艺术   艺术信息  
描述: 上一期有关"雕塑与传播"的文章,从雕塑艺术的生存状态、传播方式与变化以及与人类学的联系等方面进行了探讨。本期所刊该主题的文章着重于对传播的扩展,艺术批评的媒体化以及古代纹样在传播中的变化等问题的研究。
< 1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