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作者:汪志】搜索到相关结果 33 条
-
市场需要五彩缤纷的新型糖果
-
作者:
汪志
来源:
大众商务(创业版)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农作物
工艺品生产
废弃物
艺术品
鞋
特殊处理
玉米秆
草编工艺品
农民
-
描述:
发声糖果--只要把这种糖果放在口中一嚼,便可发出声音,由于糖果商采用的是将声音从牙齿送到内耳的技术,所以只有吃糖者自己在嚼糖时能够听到糖里发出的声音.
-
江西省中华秋沙鸭越冬种群现状调查与胁迫因素分析
-
作者:
汪志如
单继红
李言阔
涂晓斌
贾道江
郝昕
宋玉赞
应钦
孙志勇
赵健
来源:
四川动物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越冬种群
性比
分布格局
中华秋沙鸭
种群大小
致危因素
-
描述:
水系的主要河道展开同步调查,调查样线总长度400km。结果发现,江西省越冬中华秋沙鸭有26个生活群255只个体,雌雄性比为119:117,其生活群雌雄性比也多接近1:1。江西省五大水系中,除赣江外,在其
-
醇-水溶液加热法制备纳米ZrO2粉体的研究
-
作者:
汪永清
汪志良
杨柯
来源:
陶瓷学报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纳米粉体
水溶液加热法
氧化锆
醇
醇水比
加热温度
-
描述:
为750℃,以乙醇为醇溶剂和醇水比为5:1,并加入4.0wt%PEG200作为分散剂,可制备出平均粒径为25nm且分散良好的纳米ZrO2粉体。合成粉体在900℃煅烧后为纯的四方相ZrO2。
-
意思主义与形式主义对立的法理与历史根源
-
作者:
汪志刚
来源:
法学研究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形式主义
物权的绝对性
公示
意思主义
财产权的相对性
-
描述:
意思主义是以一个不严格区分物权和债权且物上权利的绝对性尚未完成的财产法体系为基础的。其在法国和英国的首先形成,很大程度是其本国习惯法或判例法与自然法思想和自由主义激情相结合的产物,而非一种对公示的必要性有了充分、清晰的认识之后的理性自觉。意思主义和形式主义的对立本质上是财产权的相对性和物权的绝对性的对立在物权变动规则体系上的延伸,而后一对立又主要根源于二者分别承袭了不同的法律传统。
-
浅述陶瓷古彩源泉及其运用
-
作者:
汪洋
汪志鹏
来源:
景德镇陶瓷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陶瓷古彩
运用
-
描述:
古彩产生在清康熙朝,它是中华民族近代陶瓷装饰的典范,有着浓郁的民族气息和淳朴的中国色彩。是一朵具有东方艺术特色的奇葩。它显示了历代陶工的聪明才智,也展示了中华民族的美学观念与文化特征。
-
准不动产物权变动与对抗
-
作者:
汪志刚
来源:
中外法学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登记对抗
善意取得
善意第三人
物权变动
准不动产
-
描述:
依据对《物权法》的解释,基于法律行为而生的准不动产所有权转让应适用第24条的交付生效加登记对抗主义,抵押权设立应适用第188条的合同生效加登记对抗主义,质权设立应适用第212条的交付成立主义。未经登记不得对抗的善意第三人是指不知道或不应知道物权在当事人之间发生了变动的对同一物享有物权的人。在处理未登记的生效物权与其他并存物权关系时,善意取得制度仍有适用余地。公示要件完备的并存物权之间的关系原则上应依先具备公示要件者优先的原则处理,但也存在例外。
-
关于环境工程中环境监测质量管理的探讨
-
作者:
张静
汪志红
来源:
魅力中国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控制
质量
环境监测
-
描述:
在保护环境技术中,环境监测是重要内容,环境监测可以准确反映环境质量情况,也为环境管理提供重要措施。本文主要分析了环境监测质量控制现状,环境监测质量的影响因素,环境监测质量控制存在的问题,提升环境监测质量控制措施。
-
浅谈新时期我国城市环境工程建设问题
-
作者:
汪志红
吴宇
来源:
魅力中国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城市环境
对策
问题
工程建设
-
描述: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居住环境的改善,人们对城市的环境要求也逐步提高。城市环境建设主要包括污水处理、垃圾处理、园林建设和节能建筑建设等等几个重要方面的内容。本文对城市环境工程建设中的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针对存在问题提出应对措施。
-
论《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新的教学体系
-
作者:
汪志刚
来源:
景德镇高专学报
年份:
199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
哲学原理
中国化
发展
-
描述: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新的“教学基本要求”和“示范性教材”,正确地把握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质即实践哲学的本质,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当代所实现的几个方面的重大发展.
-
论民法上的损害概念的形成视角
-
作者:
汪志刚
来源:
法学杂志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规范的损害概念
差额说
损害
视角
-
描述:
现代民法在损害概念的界定上主要存在差额说和规范说的分歧,二者分歧的产生根源在于视角的不同,即前者重在责任范围的确定,而后者则重在责任的成立。规范意义上的损害概念——损害就是受法律保护的权利或利益被强加的不利益——由于能更好地服务于损害概念的形成目的,宜为我国所采。至于差额说等其他学说,则应在此规范的损害概念之下寻找自己应有的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