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作者:永平】搜索到相关结果 59 条
-
新媒体时代看新闻策划新动向——抗战胜利70周年纪念活动媒体报道浅析
-
作者:
王永平
来源:
新闻研究导刊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新方向
新媒体
新闻策划
-
描述:
新闻策划是当前新闻竞争的战略要地。随着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媒体的快速成长和大众传播面貌地改变,已对传统媒体造成极大冲击。为此,新老媒体均对新闻策划予以高度重视。今年,是中国抗战胜利70周年,神州聚焦,全球关注,对其纪念活动的报道是各大媒体抢占新闻高点的必争之地。从去年下半年开始的各种媒体对抗战胜利纪念活动的策划报道,五彩缤纷、千姿百态、各具特色,是一次全方位、大规模、高档次的新闻策划大比拼。本文拟从国内主要媒体对抗战胜利70周年纪念活动的报道入手,探索新媒体时代新闻策划的一些新动向。
-
钛酸铝材料研制成功
-
作者:
马永平
来源:
中国建材
年份:
200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钛酸铝
导热系数
轻质耐火砖
“九五”科技攻关
陶瓷材料
轻质耐火材料
隔热材料
荷重软化温度
材料研制
抗热震性
-
描述:
能达到国际同类产品先进水平;抗压强度、荷重变形、热膨胀率等优于国际同类产品指标。产品制造技术经过批量生产的检验,经济便利、成本低、可靠实用。首批产品安装在 1400℃的梭式窑中,经用户长期使用,证明具有耐火性高、抗热震性强、绝热性能好等优良性能,具有较强的市场竞争力。 钛酸铝材料研制成功@马永平
-
石川达三与现实主义
-
作者:
雷晓敏
周永平
来源:
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现实主义
《他有七个敌人》
石川达三
-
描述:
现实主义以一个文学术语在世界文坛存在了一百四十多年,中日两国都曾出现过许多著名的现实主义、批判现实主义、超现实主义的作家,在中日文坛呈现了五彩缤纷的现实主义文学。日本现代著名作家石川达三就是其中一位。他被称为日本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一面旗帜。石川达三深入社会生活,以现实状况为创作素材,写出了大量中、长篇小说,对社会发表了自己独特的见解。
-
清新雅韵醴陵釉下绿彩瓷
-
作者:
黄永平
来源:
陶瓷科学与艺术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陶瓷装饰
雅韵
釉下五彩
明初
绿彩
釉下蓝
装饰工艺
装饰技法
釉下彩
装饰形式
-
描述:
釉下绿彩瓷是指用单一绿彩颜料来装饰的釉下彩瓷,也可以把以绿彩颜料作为主要装饰的釉下彩叫釉下绿彩。釉下绿彩是醴陵釉下五彩瓷装饰形式之一,在清末明初时期是醴陵釉下彩瓷的一种普遍装饰,虽然自上世纪六十年代后这一传统装饰工艺开始消失,但釉下绿彩瓷的独特工艺和广为人们喜爱的艺术效果,值得我们今天继续研究、传承与发展。
-
为中华传统医道文化塑魂雕像—大型圆柱浮雕《中华医道·十方泰和》创作心路历程
-
作者:
徐永平
来源:
浙江工艺美术
年份:
201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雕刻
构思
东阳木雕
人物设计
-
描述:
《中华医道·十方泰和》从2016年7月底开始构思设计,2017午上半年动刀,经过八个多月的操刀雕刻,目前呈现的局部雕刻效果,虽然雕刻进度很慢,但是很多时候做做停停,就是因为一再告诫自己,对这种需要经常“随机应变”的创作,一定要让自己静下来、慢下来、淡下来。这个“淡”是指心境,所学的知识才能外化成手头工夫,构思创作的作品才会脱俗。
-
追忆大型木雕《中国四大名山五百罗汉》创作历程—也谈东阳平面浮雕和其他雕刻技法的结合
-
作者:
徐永平
来源:
浙江工艺美术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技术创新
《中国四大名山五百罗汉》
雕刻技法
-
描述:
多种木雕艺术表现形式的融合,拓展了木雕作品的表现内容。提升了作品的艺术价值。《中国四大名山五百罗汉》就是综合运用当今国内几大名雕的艺术手法演绎的一幅精美的宗教圣图。
-
论象山竹根雕的创新:传承民族工艺竹刻瑰宝
-
作者:
王永平
来源:
浙江工艺美术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象山竹根雕
技艺
题材
传承与创新
-
描述:
象山的竹根雕艺术历史悠久,它充分利用竹根天然形态,雕刻各种人物、佛像、动物等,华而不庸,雅俗共赏。现代象山竹根雕在继承明清时期竹根雕刻工艺及风格的基础上,不断吸收绘画、书法、雕塑等艺术的养分,充分发挥竹根天然生成的艺术元素,在创作理念、创作技法及题材形式方面得以创新,出现不少独具匠心之作。
-
论晋宋之际谯国戴氏家族之门风与文化:以戴逵为中心的研究
-
作者:
王永平
来源:
社会科学战线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士族隐逸
家族
谯国戴氏
隐士
文学艺术
戴逵
儒学
-
描述:
谯国戴氏自两晋之际南徙,侨居于南徐州地区之丹徒,东晋中期有支系再徙居浙东剡县。根据其家族相关人物仕宦与婚姻等情况推测,谯国戴氏门第当属于士族社会之中下层,且家族支属不繁、人数不众,是士族社会中典型的"小族"之代表。晋宋之际,其家族人物戴逯加入北府军团,"以武勇称",戴逵父子则以隐逸著名,一度提升了其家族的声誉。戴逵与其子戴勃、戴颙"一门隐遁",是当时最具代表性的隐逸世家,戴逵、戴颙以"通隐"交结士族上层,体现出当时隐逸风气的变化。不仅如此,戴逵父子还有文学艺术、儒学思想等多方面的文化修养,在音乐、绘画、雕塑等方面达到了当时的最高水平,其儒学根底则决定他的思想特质及其对待佛教的态度。
-
河北省正定县文物保管所收藏的一件金代铜镜
-
作者:
赵永平
刘友恆
来源:
文物
年份:
199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金代铜镜
浅浮雕
收藏
波浪
纹饰
鲤鱼
文物
保管
定县
河北省
-
描述:
70年代,正定县文物保管所收集到1件金代铜镜。圆形,圆纽,纹饰为浅浮雕。纽外饰起伏的波浪,掀起朵朵浪花。纽下波浪中有两条游动的鲤鱼,一条露出水面,另一条只将头部浮出;右上一书生头戴幞头,身穿宽袖圆领长袍,腰间革带,手捧书卷,立于崖石上,似有事相求;左上波浪中露出
-
寄语空寂的远方——苏新平·宋永平对谈
-
作者:
宋永平
杨超
来源:
东方艺术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可能性
绘画方式
生活环境
永平
石版画
心理状态
当代艺术
作品
新平
研究生
-
描述:
从20世纪80年代的石版画,到20世纪90年代的油画,苏新平都在以“与现实贴近”的风格去寻找自我创作的真谛。他的真实源于生命,关注周围的人和事物,却并不与风潮随波逐流。无论角度如何交,他对其画中的人,不论持何种态度都带有恻隐之心。同时通过揭示人与社会的现实关系,隐约暗示了某种悬念,甚至焦虑。而他在其绘画中对现实和人的思考,与其说是从道德的角度,毋宁说是从命运的角度出发的。当然那绝不是关乎于一个个体中国人的命运,而是所有漂浮在这一“浮世”之中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