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按栏目分组
按年份分组
按来源分组
关键词
杨家埠木版年画与近现代中国画的色彩解析
作者: 梅玉洁   来源: 美术大观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绘画作品   现代中国画   文化底蕴   装饰效果   画面   木版年画   主观色彩   杨家埠   林风眠   国画作品  
描述: 色彩是绘画作品中构成画面思想情感和精神内涵的要素之一,我国春秋时期《论语》中就提及“绘事后素”;南齐时期谢赫的六法论也提出了“随类赋彩”的设色要求;清代画家邹一桂指出“寒暖,强弱、大小、光暗皆色调也,画家宜调度得体方佳”。由此可见,色彩在我国绘画艺术中的重要地位。色彩是绘画作品中最外在和彰显的要素,它不仅能给人以强烈的视觉映像,还能使人产生不同的情感体验和心理变化。山东潍坊杨家埠木版年画作为中国黄河流域地道的农民画,植根于民间,发源于民间,其色彩明朗艳丽、构图饱满,极富装饰性,享誉全国。与杨家埠木版年画相比较,扎根于本民族深厚文化土壤的中国画则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形成了融会整个民族文化素养、审美意识的完整艺术体系。中国画从隋唐时期开始注重画面色彩的表现,从工笔重彩人物到青绿金碧山水,达到了缤纷的画面效果。明清时期的文人画逐渐向“墨分五色”的水墨画形式过渡,画面多以墨色浓淡来表现物象,表达意境,很少使用色彩;近、现代的中国画作品出现了多元化的发展趋势,有的继续水墨的探索,有的则逐渐走出水墨的黑白世界,力图呈现色彩缤纷的装饰效果,其中不少中国画作品受到我国传统民间年画的影响,表现出民族艺术传统的共性。这些共性既是...
< 1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