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关键词
釉下五彩颜料使用简介
作者: 汤林生   邓玉平   来源: 陶瓷科学与艺术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釉下五彩   金属氧化物   配方原料   长石釉   国家质量标准   色彩缤纷   釉下彩   烧制过程   勾线   瓷业  
描述: 釉下五彩颜料的研制生产自1907年起,醴陵瓷业学堂的师生们在日本技师的指导下,研制发明了釉下彩高温颜料,随后便产生了色彩缤纷的釉下五彩瓷。故此,釉下彩颜料的制造和使用便是釉下五彩瓷生产烧制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为了使广大彩绘工作者能更好地掌握和应用釉下五彩瓷颜料,现将有关釉下彩颜料的性能和使用方法作些简单介绍:釉下颜料是按照金属氧化物在高温条件下的呈色原理,选择确定所需金属氧化物或它们的盐类作为着色剂。与一定比例
浅谈釉下颜料的发展
作者: 汤林生   邓玉萍   来源: 陶瓷科学与艺术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彩瓷   南洋劝业会   博览会   意大利     陶瓷艺术   颜料   艺术特色  
描述: 醴陵釉下五彩瓷的出现,从而使釉下彩瓷进入到一个五彩缤纷的世界.1905-1915年醴陵釉下五彩瓷以其质地精良、润泽清雅、色丰彩腴、艳而不俗的艺术特色,先后获武汉劝业会一等金质奖、南洋劝业会一等金奖、意大利都朗博览会最优奖,巴拿马太平洋万国博览会金牌奖.从此醴陵釉下五彩瓷蜚声海内外,被国外舆论誉为“东方陶瓷艺术的高峰”,国人也以“国瓷”称之.但是在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由于战争的原因,醴陵瓷业凋敝,釉下五彩瓷技术几近失传.
关于产品质量与出口创汇的思考
作者: 秦林生   来源: 景德镇陶瓷 年份: 198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提高经济效益   陶瓷贸易   扩大出口   新需求   提高产品质量   新变化   传统出口商品   日用瓷   出口创汇   景德镇陶瓷  
描述: 产品质量是企业的生命.质量好坏,关系到企业的兴衰存亡,也是衡量一个企业经营管理水平和生产力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从一定意义上说,没有质量,就没有数量,就没有市场,就没有效益,就谈不上扩大出口与增加创汇.中央领导同志曾经指示:"能否增加出口,关键在于产品质量.出口产品,一是要"新"、二是要"高",达到国际水平……" 景德镇陶瓷历史悠久,中外驶名,素有"白如玉,薄如纸,明如镜,声如磬"四大特色之美称,历来是我国传统出口商品,在世界陶瓷贸易中曾占有重要地位,享有很高声誉.但近几年国际陶瓷贸易高速发展,而我陶瓷优势却未得到很好发挥.特别是1983
欣赏浅谈(下)
作者: 周林生   来源: 美术向导 年份: 199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艺术欣赏   可视语言   艺术家   欣赏者   表现主义   写意画   中国画   笔墨   艺术语言   《文心雕龙·知音》  
描述: 艺术家通过作品的形式,即艺术语言向欣赏者传递精神和情感;欣赏者通过感受(或读解)艺术语言进人欣赏。在整个欣赏过程中,艺术语言是由此岸到达彼岸的“桥”。所以,谈艺术欣赏,不能不谈艺术语言。任何艺术门类都有自己独特的语言系统,美术作品对欣赏者提供的是有生命力的、有张力的可视形象,其欣赏特点是要贯注于对可视语言的接受和感悟。西洋画的可视语言主要是线条(包括笔触)和色彩,艺术家利用它们来塑造形象,营造空间,使之合乎解剖、透视和明暗法则的要求,创造逼近客观自然的幻觉真实,以实现传递艺术家思想和情感的目的。19世纪末20世纪初,艺术家们开始发现点、线、面、色彩等独立存在的精神内涵和审美价值,开始游离客体摹写而注人更多的主观情绪,以至发展到后来的表现主义、野曾派和抽象派等。中国画的可视语言主要是笔墨和色彩。中国画中笔墨的概念不是指作为工具的笔和墨,而是指笔和墨在绢或宣纸上运行过程中留下的点、线和墨彩痕迹。早期绘画对笔墨的要求比较简单,仅局限于以线条勾勒形体,要求“以形写神”、“形神兼备”。唐代以后逐渐发展到通过不同的笔墨,分别表现肌肤、衣服、须发、山石、林木、云雾、翎毛等等的不同质感、量感,使中国绘画的表现力达到形象逼真、...
浅论木雕艺术的回归自然
作者: 林生   来源: 美术教育研究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木雕   创作   自然  
描述: 木雕是雕塑的一种,分为圆雕、根雕、浮雕三大类。它是一种集审美性与实用性为一体的艺术,作品所展现的主题既要满足人们的物质需要,又要能够愉悦人们的精神世界。木雕作品或简约写意,或精雕细琢,或传统古朴,或现代新颖,都给人以美的享受。笔者创作木雕多年,终究觉得最吸引人的是那些回归自然的作品,它们刚柔有致、粗细得体、自然传神,木材本身与艺术家的才华浑然天成,融为一体。
浅议中国传统雕塑精神的继承与发展
作者: 赵林生   来源: 文艺生活(文海艺苑)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艺术   中国传统   雕塑  
描述: 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开始,越来越多的现当代艺术家开始思考关于对中国传统文化资源的传承和如何把中国的传统文化精髓运用到自己作品中的问题.我国的雕塑家们更是以其独到的智慧与胆识,恪守着中国传统文化的准绳,为世界创作着具有中国特色文化精神的现当代艺术作品.中国古代传统雕塑没有西方古典雕塑对于人体比例、解剖的精确塑造,而是特别看重整体气势、精神力量和内在神韵的表现.中国传统艺术的精华是“天地人三位一体”,这种艺术精神渗透在古代雕刻艺术的各个方面.古代雕刻追求内在精神与外在形式的统一,现代雕塑更需要也一直在寻求这种内外的统一.南京大学的吴为山教授在谈中国传统雕塑艺术的风格特征时提出“中国雕塑的精神特征是神、韵、气的统一”.所谓神,在绘画上强调眼神,在雕塑上则强调情态、动态与体态.所谓韵,是赋有诗意、神性悠然而旷达的线条之美,它有着道家思想韵元素象征——水的特征,也有着禅宗灵性的元素象征——风的象征.所谓气,是儒家中和与阳刚之气,空灵宏宽,寂静缥缈.
年画——应该有年画的特点
作者: 林生   来源: 美术杂志 年份: 196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数量   质量   样本   重庆   中国画   工作关系  
描述: 由于工作关系,有机会翻阅了近年来北京、上海、天津、武汉、西安、重庆等地的《年画样本》。在翻阅过程中,发现这些名为《年画样本》中的作品,真正具有民间年画传统的却很少,统计起来仅占十分之一左右,其它除“月份牌”年画外,则是中国画、油画、水彩画、宣传画等画种,也有采
一问一答学水彩──读蒋跃的《水彩技法答问》
作者: 林生   来源: 美术之友 年份: 200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水彩技法答问》   书评   蒋跃  
描述: 西湖,往往使人想到诗,想到画,想到许多美丽的故事……任教于杭州中国美术学院的蒋跃是近年水彩画界颇有成就的画家,其画龙如西湖那般妩媚、空灵、潇洒、浪漫……给人以诗的回味。在现代人越来越浮躁的当今,蒋跃的水彩画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营造了一个清新恬静的精神空间。作品曾获美国国际艺委会颁发的银蛇奖、中国美协水彩艺委会颁发的金牌奖、金马奖、铜牌奖、优秀作品奖等10余项。在创作的同时,蒋跃也致力于水彩画理论的研究,思虑水彩画的许多哲学内涵,提出了水彩画“诗化语言”的理论,井赋予水彩画自身的美学观念:流动的韵律美,空灵的诗意美,清澈的明净美,洒脱的笔法美,单纯的升华美,轻捷的玲珑美…… 由广西美术出版社出版
浅谈木雕的创作构图
作者: 林生   来源: 雕塑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木雕   构图   构图形式  
描述: 木雕工艺历经千年的沉淀、兴盛和发展,从而积淀蕴涵了厚重的文化底蕴。它经过了时间的考验,依旧是历久弥新,长盛不衰。如何让木雕工艺既能继续发扬传统文化的魅力,又能跟上时代的步伐?值得我们现代木雕从业者去深思和探讨。在雕刻木雕的过程中,我始终提倡不能拘泥于传统形式,对于古今中外很多优秀的东西可以借鉴,融入自己的想法,并形成自己的独特风格。多年来,我以中国古代“四大名著”《清明上河图》等与历史文物题材相关的内容为主题,进行了一系列大型木雕的创作工作,我愈来愈发现大型木雕创作过程中,构图的作用是十分关键的。因此,本文试图从艺术创作中的构图的几个方面,来进行探讨,以便读者对木雕构图有进一步的了解。
品味现代雕塑之父--罗丹的自然美情结
作者: 赵林生   来源: 文艺生活(文艺理论)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自然美   罗丹   雕塑  
描述: 罗丹一生中一直秉承着尊重生命、尊重自然的观点,这种自然美情结在其作品中通过残缺的肢体、丑陋的神态、扭曲的姿态等方式被表现得淋漓尽致。本文主要通过列举罗丹的一些作品,来阐述罗丹在雕塑艺术生涯中所追寻的真实的自然美现象。
< 1 2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