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关键词
以不同粒度煤矸石-氢氧化铝预烧颗粒制备莫来石
作者: 董伟霞   顾幸勇   包启富   杨静威   来源: 耐火材料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莫来石   抗折强度   造粒   煤矸石   粒径  
描述: -氢氧化铝预烧颗粒;然后,在煤矸石-氢氧化铝预烧颗粒中外加5%(w)的PVA结合剂,经搅拌、机压成型、1 400℃烧成后,制成6种莫来石试样;最后,检测试样的显气孔率、常温抗折强度、抗热震性,并分析其物相
青花纹样在现代生活中的应用
作者: 杨冰   李涔   来源: 景德镇陶瓷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设计   现代生活   青花纹样   应用  
描述: 青花纹样作为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其独特的色彩、纹饰和造型向世人昭示着它的魅力与风采。它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瑰宝,也是我国民间艺术最为杰出的表现形式之一。
宋代工笔花鸟在陶瓷装饰中的运用
作者: 杨冰   张梦雅   来源: 景德镇陶瓷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陶瓷装饰   宋代工笔花鸟   枯境   意境   留白  
描述: 陶瓷装饰是一门古老而又富有生命力的艺术,其依托载体和独特技法较之纸上绘画艺术表现力更丰富,视觉效果更好,并且它在不同的年代以不同的风貌反映出时代的精神,表现出永葆青春的强大生命力。
论陶瓷装饰艺术中所体现的中国传统文化
作者: 杨冰   彭娟   来源: 景德镇陶瓷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陶瓷   装饰   传统文化  
描述: 陶瓷装饰大量汲取了中国传统文化的营养,通过长期的交融与传承,陶瓷装饰已经成为一门艺术。在漫长的发展历程中,中国传统思想、民间艺术、吉祥图案在陶瓷装饰艺术上的运用,实现了陶瓷装饰和传统文化的气韵相连和交融统一。
浅析陶瓷绘画中的留白艺术
作者: 杨冰   董丽慧   来源: 景德镇陶瓷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陶瓷   传统   留白   中国画   绘画  
描述: 本文以"留白"作为一个切入点,通过对"留白"艺术的概述,分析中国画"留白"的特征,探寻"留白"在陶瓷绘画艺术中的精神意蕴。将"留白"运用到现代陶瓷绘画艺术中,将能更好地促进现代陶瓷绘画艺术表现方式的发展。
浅析元代青花瓷的艺术特征
作者: 杨冰   赵肖肖   来源: 景德镇陶瓷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元青花   特征   影响  
描述: 元代青花瓷在中国陶瓷艺术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位置,她所蕴涵的传统文化内涵、民族特征和艺术审美等各方面,都拥有无可估量的研究价值。
粉体粒径对氧化铝陶瓷膜孔径的影响及控制
作者: 汪永清   侯静鹏   常启兵   杨柯   周健儿   来源: 人工晶体学报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无机微滤膜   颗粒级配   粉体粒径分布   孔径控制   氧化铝  
描述: 将三种不同粒径的α-Al 2 O 3 (平均粒径为1μm、3μm、5μm)混合后配置稳定悬浮液,利用颗粒级配理论,建立粉体比例、粉体粒径及其分布和膜层厚度对无机膜孔径及其分布的影响,实现利用粉体粒径
探究中国陶瓷文化的艺术魅力
作者: 杨德宝   来源: 明日风尚 年份: 201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景德镇   陶瓷文化   表现形式   艺术魅力  
描述: 陶瓷艺术是美术领域中的重要内容,在它的发展演变过程中,大量的优秀作品涌现出来,成为艺术领域中的佼佼者。对此,本文从我国陶瓷文化的艺术魅力的体现为论述的主线,通过对我国陶瓷文化的艺术魅力展现和表现形式进行了深入剖析,旨在为鉴赏我国陶瓷艺术的艺术文化价值内涵做些有益的研究尝试。
哑铃形钢管混凝土拱桥承载力分析及对策
作者: 杨若斌   黄雨忠   来源: 公路 年份: 201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哑铃形   分析   对策   研究   承载力评定   钢管拱桥  
描述: 我国钢管混凝土拱桥的修建热潮起于20世纪90年代,20世纪90年代修建的代表性桥梁有下牢溪大桥(哑铃形上承式)和黄柏河大桥(哑铃形上承式),跨径160m。这些桥梁运营至今已近30年,随着经济发展,交通量增加,有必要对这些老桥进行承载能力评定。然而早期公路行业一直没有统一的行业标准,多参照其他行业标准进行设计,因此合理地评定钢管拱桥的承载能力具有重要意义。结合江西景德镇瓷都大桥承载力评定试验,对哑铃形断面拱桥承载力计算进行对比分析,提出了钢管拱承载能力评定的对策。
镨黄色料粒径对其色度的影响
作者: 汪永清   常启兵   胡淑云   杨柯   王霞   周健儿   来源: 陶瓷学报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喷墨打印   色度   粒径   镨黄色料  
描述: 喷墨打印成为当前陶瓷装饰的主流技术,其技术关键是稳定的陶瓷墨水。为提高陶瓷墨水的稳定性,通常需求粒径分布窄的超细陶瓷色料。但是,色料的细化过程会改变色料的呈色及其在釉中的稳定性。为认识这种影响,本文以市售镨黄色料为研究对象,通过物理破碎改变色料的粒径。结果表明:当平均粒径(d50)从6.809μm减小到1.094μm时,镨黄色料的色度值从L*=82.49,a*=7.47,b*=72.70转变为L*=81.51,a*=-0.58,b*=56.41。镨黄色料在透明釉中也呈现相似的粒径-色度规律。这种变化是由于固相法合成的镨黄色料具有双层结构,黄色的Pr-ZrSiO4在色料颗粒的表面,白色的ZrO2在色料颗粒的核心。球磨导致的色料颗粒的破坏使得白色的ZrO2核心裸露出来,降低了Pr-ZrSiO4的浓度,减弱了色料的呈色。
< 1 2 3 ... 630 631 632 ... 668 669 670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