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作者:李 佳】搜索到相关结果 109 条
-
关于艺术教育在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中的几个问题
-
作者:
李佳
来源:
商情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综合素质
艺术教育
问题
大学生
-
描述:
艺术教育对当代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是任何其它学科无法替代的,在大学生群体中如何开展艺术教育,必须弄清以下三个问题:一是要充分准确的悟透艺术教育的非凡意义;二是艺术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具体作用;三是艺术教育的实施中应把握好的几个重要环节.这样,会使艺术教育在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中结出更加丰硕的果实.
-
浅谈中西方绘画艺术的基本特点
-
作者:
李佳
来源:
商情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中西方
绘画艺术
基本特点
-
描述:
如何准确欣赏中西方绘画艺术,必须弄清其绘画艺术的基本特点。笔者分别从三个方面总结了中西方绘画艺术的不同特点,从两个方面分析比较了中西方绘画艺术的本质不同。
-
藏乡风情系列:“云端硗碛”
-
作者:
李佳
来源:
现代交际:下半月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绘画欣赏
李佳
硗碛
油画
-
描述:
硗碛位于四川省雅安市北部,藏族聚居地,画家在此写生时常常被当地的古朴民风和原生态美景所吸引,而流连忘返,展现在我们眼前的这幅画,与其说它是一幅油画,倒不如说它是一首诗,是一首清新淡雅的山水诗,午后硗碛的远山显得格外清晰纯静,进出的小路树丛还带着雨珠。
-
《女工的心愿》
-
作者:
李佳
来源:
现代交际:下半月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心愿
女工
编织
-
描述:
夜深了,拖着疲倦身躯的女工,在微弱的灯光下,宁静而专注地编织着毛衣。编织着希冀…也许她是一个孝顺的女儿,也许她是一个贤惠的妻子,也许她是一个慈祥的母亲,从她那带着微笑的嘴角,我们能感受到她的幸福,她要赶在严寒到来之前
-
浅析油画教育
-
作者:
李佳
来源:
科技信息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教育
现状
油画
-
描述:
早在16世纪中叶,油画就由欧洲传教士以传教的形式传入中国,那些宗教性的圣像画曾引起当时中国画家们的注意。20世纪以来,出洋留学的热潮开始对欧洲画艺术进行全面的引进和介绍,欧洲油画以"西洋画"的形式融入了中国美术的发展进程。时日至今,扎根于中国的油画艺术已经枝繁叶茂。与中国绘画相比,它有一段历史尚短却蓬勃旺盛的百年发展史。
-
浅析中国画教育
-
作者:
李佳
来源:
科技信息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教育
中国画
美术
-
描述:
中国画简称"国画",是我国独具民族形式和风格的绘画,在世界美术领域中自成体系。中国画使用不同类型的毛笔、不同质地的墨和颜料、使用宣纸和绢来作画,主要分为山水、人物、花鸟三种类形,在表现形式上分为工笔、写意、兼工带写等。中国画博大精深,是我们美术教育取之不尽的艺术源泉,它融诗、书、画、印为一体,代表了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文化修养和内涵,是我们中华民族的国之瑰宝和骄傲。
-
张燮阳:在文学创作中满足自己的向往
-
作者:
李佳
来源:
少年小说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嘉兴
萨克斯管
向往
文学社
自娱
文学创作
-
描述:
张燮阳,生于1991年7月7日,浙江嘉兴人。现就读于嘉兴一中高二(4)班,校五彩螺文学社社员。热爱运动,精通书法和萨克斯管,平日里喜欢写一些小东西以自娱。
-
童年
-
作者:
李佳凝
来源:
少先队小干部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语文学习
阅读知识
课外阅读
小学生
-
描述:
童年,是一个五彩缤纷的梦,梦中的我们无忧无虑;童年,是一首梦幻般的曲谱,轻快活泼;童年,是一束艳丽的鲜花,散发着沁人心脾的芳香。初夏的天空,时而明媚,时而阴沉,有时雨会连下好多天。那时,我就会趴在窗台上,看着淅淅
-
实际汇率变动对商品国内价格的影响研究
-
作者:
李广众
任佳慧
王立立
来源:
经济学(季刊)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价格传导
汇率波动率
人民币汇率
-
描述:
本文从理论与实证两方面对实际汇率以及汇率波动性的变动对中国出口商品国内价格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理论分析强调了汇率对出口商品国内价格的影响方向取决于商品的需求价格弹性。对我国1990—2002年共12种商品平行数据的实证分析说明了汇率波动性增加可能导致部分初级产品国内价格水平的下降。全文分析强调了实际汇率波动性对国内商品价格的影响。
-
2016~2017年将乐县碗碟墩一号窑址考古发掘简报
-
作者:
羊泽林
廖富魁
宋蓬勃
潘国平
郜骅
谢尚红
李金生
吴建
李水常
李佳
陈建国
姜武威
陈昕
吴紫辉
来源:
福建文博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分室龙窑
碗碟墩窑址
龙窑
-
描述:
将乐县万全乡碗碟墩窑址是闽西北一处著名的窑场,北宋中晚期以烧造青白瓷为主,南宋时期以烧青瓷为主,此外还烧造部分酱黑釉瓷,器形种类比较丰富。从出土材料来看,大部分产品应以满足本地以及周边市场为主,也有部分产品运销外地。碗碟墩一号窑址的窑业技术也非常有特色,可见二种龙窑结构,早期为斜坡式龙窑,晚期为分室龙窑,二者有直接叠压打破关系,为分室龙窑是从斜坡式龙窑发展演变而来提供了直接的证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