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西藏西部佛像雕塑艺术
-
作者:
李逸之
来源:
荣宝斋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佛造像
西藏西部
古格
造像艺术
佛教发展
造像风格
佛教艺术
世纪
阿里地区
克什米尔
-
描述:
西藏西部范围大致相当今阿里地区,古文献称『羊同』或『娑播慈』。其地南与尼泊尔、印度接壤,西与克什米尔毗邻,北部连接新疆及中亚各地。公元二世纪到七世纪为古代象雄部落重要发展地及原始本教发祥地,公元七世纪后为吐蕃附属国,佛教大致也在这个时期零星陆续传入该地,至公元九世纪中叶随着吐蕃王
-
内蒙古巴林左旗前后昭庙的辽代石窟
-
作者:
李逸友
来源:
文物
年份:
196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保存
文化遗迹
巴林左旗
内蒙古
风景区
花岗岩
辽代
辽上京
自治区
石窟寺
-
描述:
内蒙古自治区昭乌达盟巴林左旗林东镇南面,为辽上京临黄府故城,古城附近分布的辽代文化遗迹甚多,在巴林左旗境内即有石窟寺四处。洞山石窟寺在古城北约三十公里,规模最大,遗存洞窟百余个,而雕塑大都损毁;三山屯石窟在城北偏东约七十公里,有洞窟数十个,保存遗迹也很少;前昭庙和后昭庙石窟寺皆在城南,保存较好,也是内蒙古自治区现存的辽代石窟寺较完整者。辽上京故城之南面,是一条东西横亘的大山,盛产花岗石,连绵起伏长约百余公里。自林东镇去后昭庙,经过辽上京故城西南隅。涉白音戈洛河(又名沙里河),沿河南岸之坡地向西南方向走,约十余公里后;逐渐进入花岗岩山谷中。这一带山势峻险,群峰耸立,景色佳绝,为我国北方所少见的风景区。
-
景德镇高岭茶室设计
-
作者:
玄峰
李逸伦
来源:
建筑技艺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设计
景德镇
山水
茶室
-
描述:
在研究景德镇地方文化以及独特建筑风格的基础上,结合瑶里山区的地理特征与地质水文特点,借鉴徽州民居具有代表性的施工做法,对景德镇高岭茶室的设计进行详细分析。
-
牛心传导系铸型标本的制作和技巧
-
作者:
许玲娟
范文艳
李逸
郭志坤
申彪
来源:
解剖学杂志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心传导系
铸型标本
微观结构
Purkinje纤维
结缔组织鞘
制作
免疫组织化学
墨汁注射法
-
描述:
上显示心传导系的方法报道曾有碘染法[1-2]和墨汁注射法[3];观察其微观结构的方法有组织切片、免疫组织化学等[4-7]方法.而传导系铸型方法鲜有报道.本课题小组利用过氯乙烯溶入有机溶剂乙酸乙脂并加入油画颜料作为填充剂制作出牛心传导系铸型标本,较好地显示了部分传导系的结构特点.
-
楠溪江畔蓬溪村
-
作者:
李逸
来源:
上海房地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谢灵运
蓬溪村
楠溪
古村落
精工
建筑风格
山民
小小
永嘉
山水诗
-
描述:
南北朝诗人谢灵运任永嘉郡太守期间,以富丽精工的语言写下了中国第一批山水诗,在诗坛上甚有影响,其后裔繁衍生活在永嘉城外的很多古村落,蓬溪村就是其中之一。蓬溪村地处楠溪江中游风景最优美的区域,其狭长的村落,就像是山坳中的小小桃花源,厚重的文化气息弥漫在如画的山水之间,深深地影响了这里的建筑风格,即使是偏僻村落的山民也懂得:只有造出玲珑剔透的
-
西藏西部的佛像雕塑艺术
-
作者:
李逸之
来源:
中国西藏(中文版)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尼泊尔
7世纪
西藏
古格王朝
发祥地
吐蕃
古文献
阿里地区
佛像雕塑艺术
西部山区
-
描述:
西藏西部范围大致相当今阿里地区,古文献称“羊同”或“娑播慈”。其地南与尼泊尔、印度接壤,西与克什米尔毗邻,北部连接新疆及中亚各地。公元2世纪到 7世纪为古代象雄部落重要发展地及原始苯教发祥地,7世纪后为吐蕃所属赞普朗达玛,佛教大致也在这个时期陆续传入,至9世纪中叶随着吐蕃赞普朗达玛灭佛而致使整个王朝分裂,战争迫使皇室余脉向西部山区逃避,随之也拉开古格王朝700年的历史帷幕。自10世纪中叶古格王朝建立起,佛教开始在此地前所未有地高度发展。古格早期佛教发展史在整个藏传佛教史中具有重大意义,史称“后弘期上路弘法”。700年间古格发展跌宕起伏,西藏佛教发展也相应随之波动, 其重要发展期大致可分为两个时段,一为10世纪至12世纪,一为15世纪至17世纪30年代古格灭亡,这两个时期相对国力较强,战争略少, 直至1632年古格因宗教引起战乱而致灭亡,致使佛教几无空间在此发展,从此退出历史舞台。物转星移,古格灭亡后的370余年的藏西大地今天遗迹零落,从上世纪30年代至今中外多位学者对古格进行多次考古,古格佛教发展及艺术逐渐清晰起来。因其远离其他藏区,周边自古与诸多佛教大国相邻近,其佛教艺术自然起始就深受毗邻外域影响,迥异于其他藏区艺术,形成独特的藏西风格。
-
塔尔寺酥油花
-
作者:
李逸之
来源:
文明
年份:
200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酥油花
佛教文化
释迦牟尼
文成公主
塔尔寺
佛像
等身像
印度传统
雕塑
大昭寺
-
描述:
相传公元641年,大唐文成公主被迎请到拉萨的时候带去了一尊释迦牟尼等身像,供奉于大昭寺。按照印度传统的佛教习俗,当供奉新迎至的佛像时,供品中必须有鲜花。此时正值深秋,哪里有鲜花呢?聪明的高原信徒灵机一动,用上了彩的酥油塑造了美丽逼真的鲜花敬奉于佛像前,自此藏地佛教文化中的一种独特雕塑形式诞生并兴盛起来。
-
西藏西部佛像雕塑艺术
-
作者:
李逸之
来源:
中华文化画报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西藏西部
佛造像
古格
造像艺术
造像风格
佛教发展
世纪
阿里地区
克什米尔
佛像雕塑艺术
-
描述:
西藏西部范围大致相当今阿里地区,古文献称"羊同"或"娑播慈"。其地南与尼泊尔、印度接壤,西与克什米尔毗邻,北部连接新疆及中亚各地。公元二世纪到七世纪为古代象雄部落重要发展地及原始本教发祥地,公元七世纪后为吐蕃附属国,佛教大致也在这个时期零星陆续传入该地,至公元九世纪中叶随着吐蕃王灭佛而致使整个王朝分裂,战争迫使皇室余脉向西部山区逃避,随之也拉开古格王朝七百年历史的帷幕。自公元十世纪中叶古格国建立起,佛教开始在此地呈现前所未有的高度发展之势。古格早期佛教发展史在整个藏传佛教史中具有重大历史意义,史称"后弘期上路弘法"。七百年间古格王朝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