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关键词
森林之舞
作者: 李白璐   来源: 景德镇学院学报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坐标系   立体几何   空间解析几何   应用  
描述: 森林之舞
李白璐作品
作者: 李白璐   来源: 景德镇学院学报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评优   先进班集体   高校  
描述: 李白璐作品
良好习惯与创造思维的培养
作者: 李白璐   来源: 价值工程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审美教育   阅读   创造思维   自信心  
描述: 本文从读书、审美教育和自信心的培养三方面论证了对高校艺术类学生创造思维上的培养。创造力来自于我们对生活细节灵感的汲取,良好的阅读习惯是我们开发培养创造思维的有力途径。这种创造能量的长期积累,将会成为自己创造力爆发的一个契机。
浅谈儒家美学思想与景德镇陶瓷艺术创作
作者: 李白璐   方一舟   来源: 求知导刊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当代价值   陶瓷艺术   儒家美学思想  
描述: 儒家美学思想对景德镇的传统陶瓷艺术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景德镇作为陶瓷艺术界的一张世界名片,其文化、艺术都是引人瞩目的。这些年,景德镇的陶艺界逐渐拥有了一些话语权,在陶瓷艺术的传承与发展上,我们正努力寻求着思想和陶瓷艺术语言相融的表达方式。
殊途同归:文学与美术的共生与融合
作者: 李白璐   姜海   来源: 时代文学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文学   共生   融合   美术  
描述: 文学诉诸思想情感的丰害性.美术则诉诸视觉表现功能.美术和文学虽分属两个范畴.但却是相互独立.又相互作用和影响的.有内在的必然联系.共同传递看不同的理念和感受.本文基于此.对之进行了初步探讨.
景德镇陶瓷的工艺性与艺术性
作者: 方漫   李白璐   来源: 山东陶瓷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工艺性   艺术性   融合发展  
描述: 关于陶瓷的工艺性和艺术性的探讨,在近年来一直是业内的热点话题.景德镇陶瓷艺术的当代价值究竟是工艺性多一点还是艺术性多一点之争是最激烈的.其实工艺性和艺术性,是景德镇陶瓷的两个方面.片面强调任何一个方面,都会有失偏颇.
浅谈当代中国陶艺创作思维的基本状态
作者: 李白璐   姜海   来源: 景德镇高专学报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契机   现代规范   文化感   审美多元化   人文精神  
描述: 90年代,中国陶艺创作面临着这样一个时代背景:中国艺术进入一种社会的转型期,在这一时期,中国艺术被不设防的带入一个这样的时空,技术理性、消费主义和权力话语共同控制的世界,一个后殖民生产和重建民族文化记忆的年代。中国艺术家所面临的是一个前现代、后工业社会,本土化、全球化、民族化、世界化等各种因素共时共存的复杂世界,以及这个世界特有的文化、社会问题。而值得中国陶艺界思考的问题是:我们的陶艺究竟应该以什么样的文化品位面世,选择什么样的题材,以什么样的表达方式呈现? 是以西方社会审美标准和兴趣为基础,还是以中国传统审美习惯为基础,或是以现实中国社会转型期复杂的审美心理为基础呢?
《伊甸园之春》
作者: 李白璐   来源: 景德镇学院学报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综合装饰  
描述: 《伊甸园之春》
高职高专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研究——以设计专业为例
作者: 李白璐   方漫   来源: 家教世界(创新阅读)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学习习惯   创造思维   读书   审美能力  
描述: 美在于创造。一个设计作品,不具有创造性,就好像人没有灵魂;设计专业的学生,没有创造性思维,就无法谈可持续发展。但是具有创造性思维不是一蹴而就的。本文主要从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课程上教师的积极科学的引导来探讨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关于陶艺与市场几个问题的思考
作者: 姜海   李白璐   来源: 景德镇高专学报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可持续发展   市场   陶艺   文化创意   价值观  
描述: 资本袭转而来,对规则的冲击、价值的重建,经常让真正搞艺术的人有些无法适从。从无视市场,到关注市场,这是市场化进程中中国现代陶艺发展的必然。中国的现代陶艺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受到来自市场的挑战。市场,毫无疑问,也正霸道地影响着我们陶艺创作者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 1 2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