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关键词
碳和石墨制品的用途和生产(7)
作者: 李圣华   来源: 炭素技术 年份: 198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隧道窑   浸渍罐   升温速度   粘结剂   煤沥青   环式炉   炭素制品焙烧   升温曲线   生制品   石墨制品  
描述: 第七章焙烧与浸渍第一节焙烧的目的生制品的焙烧是在特殊的炉窑内,并在隔绝空气的条件下(用焦粉或河砂掩埋生制品),按规定的升温速度加热到1000~1250℃,使粘结剂(煤沥青)碳化,经过焙烧的生制品其物理化学性能均发生了明显的变化(见表7—1所示)。
巨大的机器人:《变形金刚》的三个关键词
作者: 李圣光   来源: 今古传奇(奇幻版)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机器人   能量   首领   复活   平衡   震荡   宇宙   战争   战士   世界  
描述: 【XY火种】男人,都有崇拜巨大物体的天性。其中之一,就是对巨大机器(人)的崇拜。《变形金刚》是西方机器人作品的巅峰。随着真人电影三部曲的热映,这阵听起来"吱吱咔咔"的旋风数度席卷全球。个人以为,最完美的架空史诗,就是这部来自塞伯坦的传奇。没有玲珑肉感的女人,没有纷繁复杂的人物关系,似乎并不符合美学。但是这不重要,仿佛维
巨大的机器人
作者: 李圣光   来源: 今古传奇·奇幻版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青年   智慧   木匠   智者   点灯   比赛   雕塑家   玉米秆   商人   大蒜  
描述: XY火种 男人,都有崇拜巨大物体的天性。其中之一,就是对巨大机器(人)的崇拜。《变形金刚》是西方机器人作品的巅峰。随着真人电影三部曲的热映,这阵听起来“吱吱咔咔”的旋风数度席卷全球。个人以为,最完美的架空史诗,就是这部来自塞伯坦的传奇。没有玲珑肉感的女人,没有纷繁复杂的人物关系,似乎并不符合美学。但是这不重要,仿佛维京海盗注定战死一样,幻想,注定会回到儿时最初最单纯的构架之上。 以上都是废话,不指望给外行人和女人补课,她(他)们理解不了。就像多数爷们儿理解不了:为什么会有人爱仰着脖子45度角流泪。再说,《变形金刚》的体系过于庞大,小说、漫画、电视、电影、玩具、语录……庞大到几乎可以形成几大对立统一的哲学立场,信不信由你。它唯一的缺点是没法像《红楼梦》那样——养活太多的社会闲散人员——也就是所谓的红学家。所以,下面咱不谈设定,也不谈历史,领导模块和显像一号都不会得到解释。我只想谈谈,最经典的三个变形金刚。他们代表的是三类互相独立的性格——三类>,XY火种特有的性格。排名不分先后。 六面兽——孤僻 日版的《变形金刚》多数是垃圾,像圣斗士一样的小强机器人,只不过是一群会杀人的电饭锅。
车底式炉焙烧
作者: 李圣华   来源: 炭素技术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生产周期   高温热处理   炉内   工艺过程   车底式   环式焙烧炉   炭素制品   成品质量   20世纪90年代  
描述: 焙烧是炭素制品生坯在填充料保护下、装入专门设计的加热炉内进行高温热处理,使生坯中的煤沥青炭化的工艺过程。焙烧是炭素制品生产的主要工序之一,焙烧生产周期较长,而且能耗较高,生坯焙烧的质量对成品质量和后工序的成品率都有一定影响。20世纪90年代世界各国炭素企业使用的焙烧炉有:环式焙烧炉、隧道窑、倒焰窑、车底式焙烧炉、回转床式焙烧炉、单室炉等多种。
钢铁冶金用炭素材料(二)(续8)
作者: 李圣华   来源: 炭素技术 年份: 199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隧道窑   钢铁冶金   粘结剂   炭素材料   煤沥青   二次焙烧   填充料   焙烧炉   生坯  
描述: 钢铁冶金用炭素材料(二)(续8)
上海外滩的赫德铜像始末
作者: 江宇翔   李圣恺   来源: 上海集邮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税务司   大型雕塑   政府档案   老上海   《申报》   城市记忆   近代化进程   字林西报   上海外滩   工部局  
描述: 室外大型雕塑作为城市历史的载体,承担了传承历史与文化的重任。雕塑背后的故事往往是城市记忆的重要组成部分。外滩赫德铜像作为消逝的老上海景观代表,见证了上海的近代化进程。笔者历来注意收集不同时期赫德铜像的明信片。本文所列明信片都在1914-1940年间发行,引用资料全部出自当年《申报》、《字林西报》和上海日伪政府档案等原始文
油画也有“漏儿”
作者: 李圣   来源: 中国收藏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风景   柜台   古玩店   旅游   油画   文化街   店主  
描述: 四年前的一天,笔者走进福建泉州旅游文化街的一家古玩店,见墙上挂着两幅油画,店主是个20岁出头的小青年,他见我对那油画有兴趣,就从柜台底下抽出一二十块规格相同而画面全为国外风景的木板油画。这些油画均无落款,但每幅画的左下角或右下角都写有时间,如“13.5.26”。[第一段]
现代工笔花鸟画技法研究
作者: 李圣赠   来源: 景德镇陶瓷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贞观之治   山水画   传统绘画   五代十国   绘画风格   独立成科   题材内容   工笔花鸟画   现代   徐熙野逸  
描述: 工笔花鸟画是以花卉、禽鸟、蔬果、虫鱼、走兽为题材内容的绘画。据史书记载,花鸟画自唐代开始兴起,独立成科,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与山水画、人物画并驾齐驱地向前发展。在唐代,封建社会达到了顶峰,"贞观之治"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文学艺术和诗歌书画都达到了顶峰。到了五代十国时期,花鸟画进入繁盛时期,由于绘画风格不同,在西蜀和南唐分别出现了以黄荃和徐熙为代表的两大画派,史称"黄家富贵,徐熙野逸"。至北宋时期,工笔花鸟
< 1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