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作者:时安】搜索到相关结果 27 条
-
一个东方人的梦——读油画《秦香莲》和《杨八姐游春》
-
作者:
毛时安
来源:
名作欣赏
年份:
198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东方情调
现代风格
西方艺术
绘画材料
油画笔
中国画家
油画色
画布
东方人
中国油画
-
描述:
虽然,使用着同样的绘画材料——绷得紧紧的画布、从铝管里挤出的油画色,挥动着同样的工具——刮刀、油画笔,但是,戴恒扬,这个年轻的中国画家却做着西方艺术家绝对没有的梦。梦,就是希望。他要用东方情调和现代风格的交响,绘出一个黄种画家绚丽斑烂的梦。油画《秦香莲》和《杨八姐游春》那变幻莫测的色彩,给人的感觉就在梦幻与现实之间,也许就是梦的一种实现罢。中国传统戏曲是中国文化的一笔灿烂财
-
面对六百年的苍茫岁月 上海昆剧团成立四十周年感言
-
作者:
毛时安
来源:
上海戏剧
年份:
201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彩色
历史
上海昆剧团
文化生活
改革开放
感言
雕塑
中国戏曲
-
描述:
上海昆剧团成立四十周年,正好与中国的改革开放同步。上昆四十年的历史就是改革开放一路走来披荆斩棘,勇往直前历史的缩影,也是中国戏曲一路颠簸蜿蜒前行,走出低谷,渐次攀升的写照。我和上昆有缘。以前文化生活贫瘠我"饥肠辘辘",满世界地寻觅能填饱自己精神肠胃的文化粮食。有次无意中捡到一本画报,兴致勃勃地翻看到一帧彩色戏照《挡马》。一男一女在一把朱红椅子
-
独自行走:读姜建忠油画
-
作者:
毛时安
来源:
上海艺术家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艺术趣味
画家
作品
精神气质
油画
姜建忠
反叛行为
-
描述:
姜建忠,是一个极其讲究艺术趣味和精神气质的画家。在一个充满喧嚣和骚动,推崇时尚和速度,艺术像浮光掠影的时代,建忠作品中自然流露出来的精神气质,总是带着一种沉默而顽强的抗拒以及温和而不动声色的反叛行为。他的作品,从来就不是喂给小布尔乔亚的午后甜点,尽管他的人物出
-
他们没有愧对曾经的岁月
-
作者:
毛时安
来源:
上海艺术家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油画家
在大路上
文献展
客车厂
这一代
广泛传唱
五彩斑斓
俞晓夫
中国油画
陈丹青
-
描述:
我们这一代, 豪情满胸怀, 走在大路上, 东风扑面来…… 这是曾经在40后、50后年轻人中广泛传唱过的一首歌。旋律单纯、热情、昂扬,如今已经没有人再唱了,也许永远不会有人再唱了。只有在夜深人静时分,当这些人回首往事的时候,那些曾经熟悉的音符和歌词,仍会闪烁着光亮,在黝黑漫长的记忆的角角落落,漂浮。“我们这一代——50后上海油画家艺术文献展”继“2011年40后上海油画艺术文献展”后,庄重地向大众展出了。
-
你听,色彩在歌唱
-
作者:
毛时安
来源:
中国油画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蒙德里安
展览地点
油画作品展
展览主题
守义
展览时间
康定斯基
gallery
电子邮箱
意象油画
-
描述:
展览主题:你听,色彩在歌唱——黄守义抽象油画作品展展览时间:8月16日—9月10日开幕酒会时间:8月16日15:00—18:00展览地点:上海市徐汇区永嘉路477号雨虹画廊雨虹画廊官网:WWW.artsh.cn联系电话:021-54250299电子邮箱:yuhong_gallery@163.com这些年,接触艺术多了,心有些倦,有些冷,有些硬,不再像年轻时刚闯进艺术世界时会那么轻易地激动。但初见黄守义的抽象油画却有了一份隐隐约约的喜悦。你面对的是一片混沌多变、织体斑斓的色彩交响曲,有抒情的慢板、辽阔的广
-
独自行走——读姜建忠油画考
-
作者:
毛时安
来源:
美术大观
年份:
201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舞台美术设计
油画家
上海大学
美术家协会
解放军艺术学院
协会会员
解放军总政治部
中国人民
-
描述:
姜建忠,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油画家协会理事。上海美术家协会油画艺术委员会副主任。上海美术学院油画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上海大学艺术研究院副院长,原油画系主任。1983年毕业于北京中国人民解放军艺术学院美术系,1983—1985年任北京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歌舞团舞台美术设计,且1986年在上海美术学院油画系任教至今。所获奖项及荣誉:1988年作品获第二届上海青年美术作品展油画大奖、上海艺术
-
音乐生涯五十秋——记著名指挥家黄贻钧
-
作者:
毛时安
来源:
音乐爱好者
年份:
198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大提琴
音乐节
作曲家
克莱斯勒
指挥家
音乐会
邮件
交响乐团
室内乐
重奏团
-
描述:
他在音乐王国里艰难地跋涉、探求了五十年。岁月,也在他身上刻下了印记:挺直的脊背有些曲了,乌黑的头发参进了缕缕银丝,皱纹象长青藤悄悄爬上额头、眼角。唯有那海一样深沉的眼睛依然闪着艺术家特具的青春光辉。据说,大凡艺术家的手是与众不同的。高尔基曾经这样描写文学巨匠托尔斯泰的手:它们生得很古怪,很难看,上面高高低低布满了胀大的血管,然而它们又显得富于特殊的表现力和创造力。雕塑大师罗丹的手粗壮结实,提琴怪杰帕格尼尼的手指修长灵巧。我久久注视着这位令我心驰神往的指挥家的手,可是,这双在音乐厅曾多少次激起我心头涟漪的手,这双调动各种音响织出斑烂画面的手,这双微妙而传情的手,竟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