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关键词
关于艺术品大众消费的几点思考
作者: 施源   来源: 消费经济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艺术品投资   艺术品大众消费   艺术品消费   艺术品收藏  
描述: 艺术品消费有广义狭义之分,广义的艺术品消费是人们消费所有艺术品的活动的总称,包含电影、戏曲、文学等消费;狭义的艺术品消费则仅指居民从艺术品交易市场购买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品等狭义艺术品的一种消费活动。艺术品大众消费是指艺术品被大众广泛消费的活动,代表的是艺术品消费的大众化趋势。发展我国艺术品大众消费能够有效扩大精神文化消费需求,提升居民消费结构,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要,也能提高我国文化软实力。发展我国艺术品大众消费,应从扩大供给、发掘需求、改善环境三方面着力推进。
意大利小镇和中国住宅小区——“波托菲诺”营销现象解读
作者: 施炜   来源: 销售与市场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住宅小区   意大利   旅游胜地   解读   诗情画意   中国   童话世界   营销  
描述: 波托菲诺(Portofino)是意大利西北部的一个滨海小镇,这里山水相伴、风景秀丽,很有些诗情画意。小镇的建筑也很有特色,依山而建,错落参差,别有韵味。房屋的外墙色彩很丰富,有明黄、褐色、粉色、绿色等,五彩斑斓,宛如一个童话世界。在欧洲它算得上是个旅游胜地。[第一段]
建德市发现的三座砖室墓
作者: 周学斌   尧志刚   施凤伟   童伟   骆放放   来源: 杭州文博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清代   建德   砖室墓  
描述: 2012年12月,杭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和建德市文物保护管理所对位于建德市下涯镇大洲村的三座清代砖室墓进行了抢救性清理,出土了青花瓷碗、银簪、"乾隆通宝"铜钱等,为了解杭州地区清代墓葬的形制、随葬品特点、埋藏观念等习俗提供了新的实物资料。
建德市发现的三座砖室墓
作者: 周学斌   尧志刚   施凤伟   童伟   骆放放   来源: 杭州文博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清代   建德   砖室墓  
描述: 2012年12月,杭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和建德市文物保护管理所对位于建德市下涯镇大洲村的三座清代砖室墓进行了抢救性清理,出土了青花瓷碗、银簪、"乾隆通宝"铜钱等,为了解杭州地区清代墓葬的形制、随葬品特点、埋藏观念等习俗提供了新的实物资料。
采用网印工艺印刷反光膜
作者: 施炜琳   来源: 丝网印刷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机动车号牌   网印   交通领域   使用寿命   高强   反光膜   反光性能   微棱镜   道路交通标志   制作工艺  
描述: 反光膜主要应用于道路交通标志、机动车号牌等制作。但是近几年来,反光膜在非交通领域上的应用逐步普及起来,比如公交车站牌、车身贴花、卡通标贴
陈集胜山水盆景欣赏(二)
作者: 施芗燕   来源: 科学大观园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名山大川   呆板   山景   山水盆景   比例   制作   自然   写生   游览   雕塑  
描述: 陈集胜的山水盆景不是那种按照比例的呆板雕塑制作。陈集胜说:"制作山水盆景,必须了解自然,熟悉自然。为了见识大自然峰、峦、崖、岩等山景及江、河、湖、溪等水貌,陈集胜用了16年的时间游览了祖国名山大川,进行观察、写生、拍摄、写游记,踏遍了一百多个景点。他写山画水,读云品雾,行程2万多公里。
试论西方绘画中的人体美
作者: 张永志   施海燕   来源: 科学大众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力量美   西方绘画   人体美   韵律美  
描述: 人体构成了自然界中最完美的一部分。油画的发明更使绘画大师能如实地把人体的线条、轮廓、体积、形态、弹性、节奏、肤色等美感展现在人们的眼前。一位哲人说过,人体的各个方面都是最美的。
讲述牛奶的故事:探访中国乳业博物馆
作者: 施秀芬   金坚磊   来源: 科学生活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博物馆   牛奶   中老年   营养价值   想象空间   中国   乳酸菌发酵   乳业   酸奶   场景  
描述: 牛奶,醇厚、洁白、甘甜……和我们朝朝暮暮。除此,我们对其还有多少了解?幸有中国乳业博物馆这样的地方。捡拾了牛奶历史和现实中的点点滴滴,以图、以物、以场景;铺陈了迄今为止对牛奶的所有认识,以声、以光、以幻影。站在门口,首先看到的是中国乳业博物馆的白色标志,这个雕塑很抽象,给人无限的想象空间,您
画出来的美丽爱情
作者: 施洁予   来源: 科学与文化 年份: 200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导演   女主角   走出困境   情人节   设计师   影片   处理手法   爱情   单纯美   中日合作  
描述: 听说中日合作拍摄,在西方白色情人节(3月14日)放映的爱情片《最初的爱,最后的爱》在上海票房受挫,媒体给了三个理由:剧本老套,场景晦暗,演员不出彩。而这些原因,几乎都被归咎于导演。前一段时间,我也看了这部片子,我却觉得这是一部很唯美的影片。《最初的爱,最后的爱》讲述的是一个因失恋失去意志的日本设计师在上海遇见单纯美好的两姐妹,在她们的爱和鼓励下重新鼓起生活勇气的故事。我认为影片用油画般的构图成功表现了受伤的心灵如何相互扶持而走出困境,在不少细节上都能看出导演当摩寿史深厚的表现功底和细腻的处理手法。
孤独
作者: 施丽琴   来源: 牡丹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孤独》   文学作品   诗歌   现代文学  
描述: 她一直对着窗台不言不语 双手也未曾伸出去 紧紧握住轮椅。深怕周围布满机关 包括地板,墙上的壁画 她畏惧镜子,就像条件反射 怕照见劃伤的脸,愁容里堆积的皱纹 习惯了黑暗中念叨一只猫 对她来说,听得到声响 比看清线条以及色彩要生动活泼 从双腿麻木不仁开始 她注重内心的洗涤。侧耳倾听 房内摩擦物,消解雕塑一样的日子 燃烧 落下去的骨头,石头一样 确认火堆烤过一头羊 而跳舞的人并不知道发生了什么 滚烫的脸像夏日里曝晒 但眼神发出豹的光。
< 1 2 3 ... 44 45 46 ... 49 50 51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