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作者:施 】搜索到相关结果 22 条
-
作为艺术家
-
作者:
法 纳塔斯·埃尼施著
吴启雯 李晓畅译
来源:
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图书
关键词:
画家(学科:
雕塑(学科:
画家
地点:
西方国家)
美术批评
艺术家
学科:
雕塑
艺术评论
-
描述:
本书论述了画家和雕塑家地位的演变历程,这种演变体现了西方艺术史上的重要转折点,它所具有的革新意义至今仍然产生着深远的影响。
-
中国美术学院雕塑系(本科生)
-
作者:
李秀勤
翟庆喜
王强
张克端
龙翔
施慧
班陵生
薛中
来源:
雕塑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为人民服务
方便面
综合材料
美术学院
本科生
弹力
雕塑
-
描述:
~~
-
中国美术学院雕塑系(硕士生)
-
作者:
李秀勤
王强
张克端
施慧
来源:
雕塑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黑色
系列
局部
导师
硕士生
美术学院
缝纫线
雕塑
鹅卵石
-
描述:
~~
-
谈先施
-
作者:
谈先施绘
来源:
武汉:湖北美术出版社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图书
关键词:
作品集
中国画(学科:
中国
学科:
现代)
-
描述:
本书为丛书共6册:陈湘波——中国画;方晓龙——水彩:胡海涛——油画;赵伟东——油画;杨达明——油画;谈先施——中国画。
-
中国现代建筑集成 文化
-
作者:
施泽淞主编
来源:
南昌:江西科学技术出版社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图书
关键词:
地点:
建筑设计
年代:
中国
文化建筑
建筑设计(地点:
现代)
文化建筑(学科:
-
描述:
本书用彩图的形式展示了全国数十家文化建筑设计作品,包括“江西景德镇城市博物馆”、“河北历史博物馆”、“上海国际文化中心”、“浙江美术馆”等。
-
心中的恋
-
作者:
施天枝
来源:
中国作家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故乡
地望
时代
连长
迷宫
五彩缤纷
联系
新兵
队列
紫金山
-
描述:
久居外地的我,一想起自己的故乡,就仿佛走进一座五彩缤纷、珠光十色的迷宫,沉醉在一种莫名的雅境之中。多少年来,"故乡"这个字眼像一块巨大的磁石,每时每刻都在吸引牵动着我的心弦,她像月亮一样安详温柔,像大海一样广阔壮丽。故乡之所以有如此强大的魅力,令我难以忘怀,不仅因为她的绚丽多姿,还因为联系着与孩提时代和往事的那些最亲切、最激动人心的回忆。
-
明清嘉定竹刻世家
-
作者:
施远
来源:
上海文博论丛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肌肉训练
圆雕
艺术
技艺
世家
上海博物馆
嘉定
竹刻
南京博物院
朱鹤
-
描述:
明朱鹤款浮雕松鹤竹笔筒(南京博物院藏农业经济时代,士农工商判然有别,为工者籍隶匠户,世代斯业,一技一艺的传承,多限于一氏之内。这种结构似乎能够使技艺接续不辍。但技艺的传习,毕竟不是简单的肌肉训练,天资与悟性终不可缺,诸如传长不传幼,传子不传女一类清规戒律和视工匠为贱业的社会偏见,常常使绝技所传非人或不得人而传。封建社会手
-
一场关于"断臂"的论辩——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米洛斯的维纳斯》
-
作者:
施绍文
来源:
学语文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中学
语文教学
《米洛斯的维纳斯》
多媒体教学
散文
学习方式
-
描述:
笔者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对《米洛斯的维纳斯》这篇散文作了教学尝试。下面是教学的主要过程:一、创设氛围首先,教师运用多媒体打出本文的背景资料并朗读:"维纳斯",这件高两米、上身赤裸的公元前的古希腊雕塑,在以收藏古代绘画和雕刻而闻名于
-
讲述牛奶的故事:探访中国乳业博物馆
-
作者:
施秀芬
金坚磊
来源:
科学生活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博物馆
牛奶
中老年
营养价值
想象空间
中国
乳酸菌发酵
乳业
酸奶
场景
-
描述:
牛奶,醇厚、洁白、甘甜……和我们朝朝暮暮。除此,我们对其还有多少了解?幸有中国乳业博物馆这样的地方。捡拾了牛奶历史和现实中的点点滴滴,以图、以物、以场景;铺陈了迄今为止对牛奶的所有认识,以声、以光、以幻影。站在门口,首先看到的是中国乳业博物馆的白色标志,这个雕塑很抽象,给人无限的想象空间,您
-
屠杰,惊世紫檀第一雕
-
作者:
施雪钧
来源:
世界杂志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世界级
紫檀
-
描述:
在当代“硕果仅存”的100余位世界级雕塑大师中,无疑,屠杰最年轻。也就在中国工艺美术界哀叹“艺绝人亡”时,刚跨入44岁人生的屠杰,以非凡的智慧与才华,继承、发展和创新了中华民族的这门古老绝活。在他的刀下,紫檀、黑檀、血檀、黄檀、乌纹檀和黄花梨等千年古木,“觉来落笔不经意,神妙独到秋毫颠”,件件作品灵光独耀,艺术生命鲜活。年轻的雕塑大师艺高人胆大,在2002年至2004年间,接连又甩出三大惊世手笔:一座高达6米,5.3吨重的大型黄檀古木《千手观音》佛像,被供奉在泰国诗丽吉皇后艺术中心;一尊代表着中国共产党83年辉煌历史的紫檀雕刻巨作《世纪龙舟》,被安放在人民大会堂展厅;寓意国泰民安的紫檀力作《济困之公》,在五方高僧的恭迎下,被请进了名刹玉佛寺,而所有的作品,无一不是无偿赠送。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许嘉璐教授欣然命笔:“华夏文化寓于一刀一木;佛也,僧也,俱显人生……”身为上海市政协委员并任联合国交流与协调委员会亚太地区艺术委员会秘书长的中国民间友好大使屠杰,以旺盛的精力,依然不知疲倦地在攀登,他以古老的中华民族绝活,在世界上广泛传播着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题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