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作者:文彬】搜索到相关结果 63 条
-
中国油画的写意情结与当代发展
-
作者:
袁文彬
来源:
中国艺术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油画家
布面油画
倪云林
中央美术学院
写实绘画
艺术传统
朱耷
表现主义
写意画
中国油画
-
描述:
中国写意观念的形成离不开“庄禅文化”的背景。中国的文人画有两个重要的精神支柱:“道”(庄禅)与“骚”(孤愤)。前者以王维、倪云林为代表,淡泊、出世、和谐、无为而为;后者以徐渭、朱耷为典型,性狂放、重抗争、具有更强的表现倾向。中国传统绘画与西洋古典油画在精神实质上差异很大。和西洋以科学为基础的写实绘画不同,东方艺术传统是写心会意的艺术。中国的写意启蒙比西方的表现主义早得多,
-
写意不仅是语言之意——浅谈当代写意油画的建构与发展
-
作者:
袁文彬
来源:
美术大观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油画语言
籍里
材料专家
油画家
基础课题
写意精神
空间意识
油画界
中央美院
中国油画
-
描述:
20世纪90年代初期的中国油画界都在"补课",补油画语言的基础课题,还请来了法国写实画家依维尔和材料专家宾卡斯,专门讲授欧洲传统油画材料技法和画布颜料的制作。这是改革开放后中国油画虚心学习、潜心钻研的一个时期,中国油画家特别渴望能吃透欧洲正宗油画的精髓。当时的我在中央美院进修,先生们对古典油画的边缘线和转折面的研究也让我记忆深刻。德高望重的先生给我们开讲座,讲他在罗浮宫看19世纪籍里柯的《梅杜萨之筏》,讲画中男人体胳膊边沿线的转折之精妙,突然大发感慨地说中国人没有空间意识,色彩感觉
-
阿恩海姆的色彩构成理论及其在油画创作中的应用
-
作者:
张文彬
来源:
芒种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色彩构成理论
阿恩海姆
油画创作
应用
-
描述:
阿恩海姆对颜色等级中的要素、混合色的语法、基本补色、颜色的交互作用等方面有精辟的见解,他的色彩理论尤其是其中混合色的语法很有独到之处,对油画创作既具有理论价值又有现实意义,不过也应注意到其色彩构成理论的不足之处,比如有时略显生硬机械
-
浅谈陶瓷艺术之美
-
作者:
林文彬
来源:
河南科技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陶瓷
陶瓷艺术
艺术美
-
描述:
中华上下五千年的民族文化,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尤其是中国古代的古老发明,更是体现中国自身的文化魅力。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中国古代的陶瓷,陶瓷艺术的历史可以说有着悠远的历史工艺精湛的彩陶、白瓷、青花瓷更是突显东方魅力,以自身的独特和独创在海内外享有美誉,是我国文化宝库中灿烂的宝藏,是我国文化宝库中一束绚烂的光束。同时,陶瓷不仅外在美,也有深刻的内在美。是具有实用和观赏双重价值的集合体,它的艺术美是任何其他工艺美术都无法企及的。接下来我们一起看看陶瓷究竟有哪些艺术之美。
-
Ti-Si共晶钎料的制备及其对SiC陶瓷可焊性
-
作者:
李家科
刘磊
刘意春
张文龙
胡文彬
来源:
无机材料学报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润湿
微观结构
共晶钎料
界面反应
SiC陶瓷
-
描述:
采用海绵钛和单晶硅为原料,通过非自耗电弧熔融技术制备91.5Ti-8.5Si(wt%)和22Ti-78Si(wt%)共晶钎料.在真空中1400℃×10min条件下,研究了共晶钎料对SiC陶瓷的润湿性能和界面反应.结果表明:两种共晶钎料对SiC陶瓷均具有良好的润湿性能,润湿角分别约为10°和25°.在润湿实验后,91.5Ti-8.5Si(wt%)钎料和SiC陶瓷分离,22Ti-78Si (wt%)钎料和SiC陶瓷之间结合紧密.在润湿实验的温度制度下,用22Ti-78Si (wt%)钎料(厚度为0.2mm)对SiC陶瓷进行了初步连接,接头的抗弯强度为72MPa.采用SEM、EDS、XRD等检测手段对钎料的形貌和物相组成、钎料和SiC陶瓷的界面结合情况进行了表征,揭示了钎料对SiC陶瓷润湿性和界面反应的机理.
-
岁寒三友“大明景泰年制”玉壶春瓶
-
作者:
黄文彬
来源:
收藏.拍卖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正统
景德镇
天灾人祸
瓷器
-
描述:
明代是我国瓷器发展较快的时期之一,提到永乐、宣德、成化瓷器更是蜚声中外。但在宣德和成化之间的正统,景泰,天顺三朝(公元1436-1465年)长达近30年时间,却是景德瓷器的低落期,究其原因,可用天灾人祸概括之。一天灾:据《浮梁县志》卷八记载“景德镇正统至天顺年间,
-
遂宁市金鱼村南宋窖藏的发现与初步研究
-
作者:
庄文彬
来源:
四川文物
年份:
199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南宋后期
龙泉青瓷
景德镇
龙泉窑
成型工艺
金鱼
青白瓷
莲瓣碗
遂宁市
出土瓷器
-
描述:
遂宁市金鱼村南宋窖藏的发现与初步研究
-
感受佛罗伦萨
-
作者:
胡文彬
来源:
四川统一战线
年份:
200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广场
米开朗基罗
佛罗伦萨
教堂
文艺复兴时期
新时代
绘画
意大利人
雕塑
中世纪
-
描述:
走进被称为文艺复兴摇篮的意大利名城佛罗伦萨,仿佛穿越时光隧道回到了遥远的中世纪。眼前那些通体散发着古旧气息的文艺复兴时期的钟楼、教堂、宫殿、古桥、广场、拱廊、绘画、雕塑、喷泉……竟完好无缺,让
-
宁夏金石工艺珍品
-
作者:
郑文彬
来源:
化石
年份:
199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金石
观赏石
贺兰石
天然地形
圣母玛利亚
宁夏
硅化木
工艺品
木变石
工艺美术
-
描述:
宁夏是中国著名的金石产地,盛产世界名贵的古、稀、奇的亿万年前的木变石、千层石、贺兰石、硅化木、玛瑙质肝石和碧玉。经宁夏金石工艺公司聘请全国著名的工艺美术大师精雕巧琢的贺兰石砚、千奇百怪的观赏石、玲珑惕透的首饰和雕件盆景,成为中国出口的高档工艺品瑰宝,远销欧美、日本、东南亚和台湾、香港、澳门,誉满五洲四海。贺兰石具有得天独厚之雅质瑰丽,紫中嵌绿、绿中附紫,形成天然的“三彩”、“多彩”,是宁夏五宝之一。贺兰石自唐代以来,雕琢的贺兰砚有祥龙、宝龟,为宫廷御用,古朴典雅,易发墨、不吸水、不损笔毫,加盖后砚内余墨数日不干、不臭,是中国八大名砚之一。千层石是十亿年前的一种薄层硅化灰岩,呈灰、灰黑色,硬度大,一般达7—7.5级。历经几亿年的吹蚀打磨和各种自然界的外力作用,天然地形成千奇百怪的别致造型。有的神似圣母玛利亚、耶稣。有的似玲
-
“教从笔底忆风流”——访画家林镜秋
-
作者:
陈文彬
来源:
源流
年份:
199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风流
老人
革命根据地
九连山
绘画艺术
中国画
绘画形式
作品
版画
油画
-
描述:
初识林镜秋老人,是在一次诗书画展上。他有八幅作品在这里展出。我久久地伫立在这些作品前,被它磅礴的气势、凝炼的笔触和深遽高远的意境所震撼。但是,我久久伫立,却无法分辨出它们究竟该归于何种绘画形式:水彩、水粉?油画、版画?应老人热情相邀,在一个广州少见的寒冷的冬日,我专诚拜访了林老。林老热情、直率、健谈。和老人一席谈,使我感受最深的,是他对故土乡亲甘苦与共、难舍难离的浓浓深情,对绘画艺术的苦苦求索,立异标新。1914年出生于广东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