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作者:慧敏 】搜索到相关结果 15 条
看不见的仰望[1]:析《到灯塔去》的叙事实践,探伍尔夫的批评意识(一)
作者:
张慧敏
来源:
景德镇高专学报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伍尔夫
想象构成
叙事功能
描述:
本文是论及伍尔夫批评意识系列论文中的第一部分,属“真实在瞬间,瞬间在别处”的首篇.维吉尼亚·伍尔夫集小说家与批评家为一身,在论及人物的性格刻画中,伍尔夫像俄国理论家帕乌斯托夫斯基阐述想象理论一样,使用的是叙事故事的方式.故此本文从其小说《到灯塔去》的叙事实践入手,探析其批评意识,特别是叙事方式及想象构成.
关于翻译罗伯特·哈斯的《嫉妒他人的诗》
作者:
张慧敏
来源:
景德镇高专学报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嫉妒
翻译
诗
罗伯特·哈斯
描述:
罗伯特·哈斯1941年生于美国旧金山,著有诗集《时间与材质》(2007)、《人类的愿望》(1989)、《赞美》(1979)以及《野地向导》(1973)。他是波兰诗人米沃什作品的主要英译者,1995年到1997年间任美国桂冠诗人。对于翻译,哈斯自己有言:"翻译的挑战在于抓住天才创作的思维,尤其当忠实于原文和创造性翻译形成一种张力之时"。近日,江苏文艺出版社推出诗人远洋翻译的罗伯特·哈斯诗选《亚当的苹果园》,且于8月上海书展中请到哈斯和夫人(著名女诗人)布兰达·希尔曼演讲及诵诗。记得一年前友远洋在勤力翻译时,恰逢笔者去深圳,在远洋接待的聚会酒桌上,大家为哈斯一首《嫉妒他人的诗》(Envy of Other People’s Poems)之中译,引发了不小的争议。正如哈斯对待翻译的慎重态度,中国诗人译者亦不乏同样的追求,本文作一侧记并以此文阐述对该小诗翻译的一些看法。
文学的救赎(上):解读莫言《透明的红萝卜》
作者:
张慧敏
来源:
景德镇高专学报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救赎
莫言
红萝卜
黑孩
描述:
当今不是一个能论及"救赎"的时代,在"冷也好热也好活着就好"的麻木里,说"救赎"是会被人笑话的,更没有人相信谁能拯救谁。但是,倘若还有不死的灵魂,还有精神的坚持,难道真的会完全丧失对"救赎"的期许吗?特别是当一个人身处绝境,没有任何获救的可能,倘若"救赎"能从遥远的天边,稍露一点气息,也会使濒临死亡的生命有起死回生的可能。莫言荣获诺贝尔奖,除了颁奖词言明的,将"现实和幻想,历史和当代社会"融合,人们更注意到,莫言创作中那表达"复杂感情"的"细腻笔触",以极强的生命力来揭示中国人的心路历程。故可以说莫言是"以文学的方式,成就尘世的救赎"。
文学的救赎(下):解读莫言《透明的红萝卜》
作者:
张慧敏
来源:
景德镇高专学报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救赎
残缺
莫言
意志力
描述:
莫言荣获诺贝尔奖,除了颁奖词言明的,将"现实和幻想,历史和当代社会"融合,人们更注意到,莫言创作中那表达"复杂感情"的"细腻笔触",以极强的生命力来揭示中国人的心路历程。莫言是"以文学的方式,成就尘世的救赎"。绝境之人除了祈祷之外,"救赎"就只能靠自己。文学一如音乐,正是孤寂绝望的心灵向往"救赎"的一种手段。
看不见的仰望:析《到灯塔去》的叙事实践,探伍尔夫的批评意识(一)
作者:
张慧敏
来源:
景德镇高专学报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伍尔夫
想象构成
叙事功能
描述:
本文是论及伍尔夫批评意识系列论文中的第一部分,属"真实在瞬间,瞬间在别处"的首篇。维吉尼亚·伍尔夫集小说家与批评家为一身,在论及人物的性格刻画中,伍尔夫像俄国理论家帕乌斯托夫斯基阐述想象理论一样,使用的是叙事故事的方式。故此本文从其小说《到灯塔去》的叙事实践入手,探析其批评意识,特别是叙事方式及想象构成。
永恒乃是飘逝:《百年孤独》以冰块包裹激情之叙事[1]
作者:
张慧敏
来源:
景德镇高专学报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孤独
飘逝
永恒
激情
冰块
描述:
现代社会,膨胀的激情需要“冰块”,需要“冰块”包裹激情的文学叙事。《百年孤独》文本,别具一格。以冰包裹激情之叙事,正是以辩证思维寓言性写作来警示,或高贵或低俗,或前进或倒退,或生或死,一步之遥,失若千斤,永恒乃是飘逝。
女人是谁?:实践理性思考序曲(二)
作者:
张慧敏
来源:
景德镇高专学报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时间
劳作
吞噬
洞穴
阉割
创造
描述:
本文上篇以赫西俄德《工作与时日·神谱》为蓝本,立于女性立场,重新审视希腊神话中的符号配置,以追究性别于神话话语的来源;下篇的讨论延续至希腊悲剧叙事,特别聚焦女性性别的生成,进一步解剖千年男性群集体心智的病理现象。
神思方运,万涂竞萌:观《阿凡特AVTER》
作者:
张慧敏
来源:
景德镇高专学报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神思
枢机
翱翔
意象
描述:
我看《阿凡特》,实乃"神思方运,万涂竞萌!"导演卡梅隆利用现代特技,更是靠脑袋和心灵来营造情绪,方企及境如陆机《文赋》篇中的"沉辞弗悦,如游鱼衔钩而出重渊之深;浮藻联翩,若翰鸟缨缴而坠层云之峻。"我认为,影片展示的不只是特技,更是精神。你、我、大家,蚍蜉之生,最能幻想的就是如何可以拓宽时空,让这有限的生命趋向无穷。
分光光度法测定景德镇焦化厂废水中铬
作者:
韩文华
刘慧敏
卢仕文
许士维
华琳
来源:
景德镇高专学报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分光光度法
铬分析
描述:
介紹用分光光度法測定含鉻量較高的廢水。在酸性條件下,鉻與二苯碳酰二肼生成紫紅色的配合物,最大吸收波長的540nm。該方法具有簡便、快速、應用範圍廣等特點。
如何教学生读鲁迅:以《社戏》为例
作者:
张慧敏
来源:
景德镇高专学报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民族精神
梦
I210.9期待
渔火
思想
描述:
本文以《社戏》在中学课本的编排和教授为例,来讨论老师们如何深入鲁迅的博大精深,而又能深入浅出与学生,同时找到鲁迅作品与孩子们的契合点。中学老师们最困惑的是如何完成课程单元要求的艺术熏陶之责,而在鲁迅的《社戏》中又缺乏对京剧艺术的正面倡导性文字,甚至有人会认为鲁迅在讽刺中国传统艺术。真是如此吗?深入鲁迅复杂的思想内涵,并且要清楚中国现代思想形成的历史背景和语言环境,是老师备课之必需。只有在清楚了鲁迅大我的精神批判之后,才能大悟鲁迅在颂扬小我听戏经历的美好之本。以对大我小我,看与听的二重叙事手法的把握,来引导学生掌握鲁迅的为文技巧,贴近鲁迅的思想,走进中国现代思想、民族精神的追求中,是为本文之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