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关键词
写在我孩子罗铮画展之前
作者: 罗忠鎔   来源: 人民音乐 年份: 199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弦乐四重奏   语言表达能力   人的表现   文化大革命   访华演出   滇藏高原   陕西农村   大脑发育不全   油画   音乐  
描述: 写在我孩子罗铮画展之前文/罗鎔人的一生,总会遇到许多大大小小意想不到的事。对新们家说来,真是再也没有比铮这孩子突然画起画来更使我们感到意外的了。我们这孩子出生于1965年。在他10个月时,大夫就诊断出他大脑发育不全。这个不幸的消息对我们的打击之大是...
城市雕塑环境问题探讨
作者: 朱光忠   来源: 民族艺术 年份: 199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雕刻作品   雕塑作品   雕塑创作   环境问题   环境艺术   物质文化生活   城雕   雕塑艺术   城市雕塑   环境空间  
描述: 城市雕塑属于环境艺术的一部分,它是为提高环境艺术水平而服务的。城市雕塑往往在环境美化中起到突出主题、化龙点睛的作用。因为它形式独特、内涵深广、便于感染观众,所以它是环境艺术中的重要因素,特别是在经济蓬勃发展,人们的物质文化生活不断改善的当今世界,城市雕塑在环境艺术的建设中更显现它的光彩,为人类的精神文明锦上添花
发展·繁荣·进步——云南美术40年回顾
作者: 杨成忠   来源: 民族艺术研究 年份: 198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袁晓岑   个展   画家   优秀奖   云南版画   40年回顾   美术创作   科普美术   美术作品   油画  
描述: “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经过40年的努力,云南的美术事业不仅有风华正茂的英姿,也有久经磨练的成熟。美术人才大批涌现,创作硕果累累,呈现一片繁荣景象。 解放初期,由于云南整个文化事业的落后,美术创作队伍也很弱小。但是云南美术界的前辈并不因为种种条件限制而怠笔等
云南雕塑与民族文化
作者: 姜定忠   来源: 民族艺术研究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云南雕塑   民族特色   源流   展望  
描述: 云南雕塑是云南地方文化和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源于战国、西汉,形成于唐、宋,普及分布于20世纪90年代.云南雕塑的造型以动物、人物、景物等内容突出云南的民族特色和地方特点.云南雕塑有待进行题材创新,创作技术的提高,使之成为云南民族文化大省建设的重要内容.
关于丰饶:从雕塑装饰中的诸神解读欧洲园林艺术
作者: 郑德东   周武忠   哥特·格鲁宁   来源: 建筑与文化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神话   园林艺术   雕塑   欧洲园林  
描述: 中西方人类发展历程中逐渐形成的风格迥异的民俗、神话与生活智慧,则是使得园林的布局及其园林元素的创作异化进一步深化。雕塑几乎覆盖了整个欧洲园林营造史,是他们传统艺术观念的忠实体现。本文通过把园林艺术
思索两条油画发展之路
作者: 崔庆忠   来源: 鉴宝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联合舰队   太平洋战争   二战   袖珍潜艇   航空母舰   悉尼港   水下   战列舰  
描述: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油画在向西方学习的过程中,走进了一个新的阶段。在这一阶段,社会、政治的因素虽然仍对油画的发展有着一定影响,但其影响已经远远弱于东西方文化的碰撞对中国油画创作产生的冲击。从事油画的中国画家们开始探索油画的本土化问题。尽管油画作为西方艺术的一种已经被缤纷复杂的西方当代艺术所遮盖,已经没有了昔日的辉煌,就连上一个世纪才探寻出自己的油画天地的美国也已经把油画看作传统的古老的艺术文明,但是中国的艺术家们,却一如既往地苦苦探索油画的中国化问题,希图让这一西方传统艺术在中国开出自己的花朵,结出自己的果子。
湖北巴东高桅子遗址2004年发掘简报
作者: 彭军   田勇   郑忠华   来源: 江汉考古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六朝及唐代墓葬   巴东   高桅子遗址  
描述: 高桅子遗址本次发掘共分5个地点,地层堆积多属明清时期,发现六朝、唐代墓葬各1座,清末房基2座。出土及采集遗物有石、陶、瓷、铜、铁器等。六朝墓为岩坑石椁券顶墓,墓内残存的青瓷钵、铜五铢钱、铁削刀等表明
随心赋形 道艺合一——浅谈吴为山教授老子像的哲美
作者: 王忠林   来源: 江苏城市规划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趋向   城市雕塑   发展  
描述: 历代老子造像大多把老子作为道教崇拜之偶像来塑,抑或为了满足虔诚崇信之心,抑或为了祈求除祸消灾之愿,而吴为山教授所塑的这尊老子像,不仅再现了老子作为道教始祖的仙风道骨,超然洒脱,而且把他作为一种中国传统文化的象征,尤其是中国古代哲学史上的一座高峰来塑。所以,我们所见的不是一座简单的宗教塑像或一位两千多年前的老人,他其实是一种道家精神的代表,是一座中华文明的智慧高山。荷兰女王贝娅特丽克丝曾说:“吴先生所塑的老人是从五千年文化中走出来的。”《易·系辞上》曰:“是故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自道教仿佛教造像以来,我们看到众多的老子塑像都停留在一种“器”的层次上,只是肤浅地再现了世俗的情感喜好和宗教的教化功能。但吴为山教授的老子造像所追求的是一种形而上的哲美境界,这是一种由雕塑的形体之美化境到具有诗性、神性的哲美。他在其著作《雕琢者说》中说:“艺术家是以其对生活的特殊理解、特殊看法来表达自身情感的人。雕塑家要用有形的体塑造无形的气,达到最高的道。”也就是说一个真正的雕塑家不能只拘泥于形体、结构、比例等因素的约束,固于形之内,游于心之外,而忽视了对艺术的本质把握,这种本质的把握要以艺之道、心之道现哲之道。此尊老子...
陶瓷花纸图案的设计与工艺创新
作者: 刘忠   来源: 中国陶瓷工业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设计   陶瓷花纸图案   工艺创新  
描述: 首先从花纸设计的风格、色彩、贴花位置探讨了陶瓷花纸的设计艺术创新,其次浅论了花纸工艺中金花纸的创新运用,以及花纸工艺与米通工艺、镶钻工艺、景泰蓝工艺、传统陶瓷名窑工艺、雕塑、琉璃、金属等工艺相结合的技术创新,对陶瓷的花纸设计和生产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 1 2 3 ... 132 133 134 ... 143 144 145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