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关键词
用指纹元素分析古汝瓷和古钧瓷的起源关系
作者: 赵维娟   谢建忠   李国霞   高正耀   李融武   张斌   冯松林   黄忠祥   贾秀琴   韩松   来源: 核技术杂志 年份: 200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起源关系   指纹元素   散布分析   中子活化分析  
描述: 将古汝瓷、古钧瓷和现代汝瓷、现代钧瓷的釉和胎等 4 6个样品进行中子活化分析 (NAA) ,测定每个样品中的 36种元素含量 ,从中选取 8种指纹元素进行散布分析。结果表明 ,除少数样品外 ,古汝瓷和古钧瓷有着基本相同的原料来源 ,初步分析它们有相近的起源关系。现代钧瓷多数与古钧瓷相近 ;3个现代汝瓷和古汝瓷相似 ;景德镇瓷有别于所有其它样品。
古汝瓷指纹元素散布分析
作者: 高正耀   王杰   陈显德   陈松华   黄忠祥   韩松   贾秀琴   孟玉松   来源: 核技术杂志 年份: 199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古汝瓷   指纹元素   散布分析   中子活化分析  
描述: 将古汝瓷、现代汝瓷的釉和胎等28个样品进行中子活化分析(NAA),测定每个样品中36种元素的含量,从中选取9种指纹元素进行散布分析。结果表明,除少数样品外,这批釉色迥异、出自众多不同窑口、不同时间烧制的古汝瓷,有着长期的、稳定的、基本相同的原料来源。初步分析了古钧瓷与古汝瓷相近的起源关系。现代汝瓷与古汝瓷原料产地基本相同。现代景德镇高白瓷釉料有别于所有其他样品。
数字混沌序列在DSSS通信中的误码率仿真
作者: 金光浪   宋茂忠   来源: 信息安全与通信保密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仿真   扩频码   数字混沌序列   DSSS  
描述: 为了将数字混沌序列直接应用到现有的数字通信系统中,论文分析了混沌序列的伪噪声特性,介绍了实值混沌序列的量化方法,仿真了数字混沌序列的性能,最后对基于数字混沌序列的DSSS通信系统进行了仿真。结果表明,数字混沌序列具有良好的自相关和互相关特性,完全可以作为扩频码应用到现有的DSSS通信系统中。
用中子活化分析法研究古钧瓷和古汝瓷起源关系
作者: 赵维娟   谢建忠   高正耀   李国霞   李融武   张斌   来源: 核技术杂志 年份: 200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模糊聚类分析   古汝瓷和古钧瓷起源关系   中子活化分析  
描述: 来源 ,而且这些材料来源是长期稳定的。现代钧瓷多数与古钧瓷相近 ;2个现代汝瓷和古汝瓷相似 ,1个与古汝瓷疏远 ;景德镇瓷与汝瓷、钧瓷无关。
有趣的石螃蟹
作者: 杨忠明   来源: 食品与生活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江苏昆山   江苏宜兴   青田石   阳澄湖   收藏   螃蟹   自驾车   石蟹   紫砂泥   寿山石雕  
描述: 转眼又到桂花飘香,持螯赏菊时节,沪上喜欢螃蟹的美食家们纷纷自驾车到江苏昆山阳澄湖边吃蟹休闲,这似乎已成为每年深秋的固定节目。其实,古玩收藏中的螃蟹亦很好玩,江苏宜兴紫砂泥制作的紫砂蟹、浙江青田石、福建寿山石雕刻的螃蟹、江西景德镇瓷器螃蟹、浙江乐清黄杨木雕螃蟹都是可以收藏把玩的艺术品。我曾在上海老街藏宝楼买到两只石雕螃蟹,一大一小,硕大的那只重20千克长30厘米,是用新疆紫石雕刻而成,边上还刻有几只小蟹,惟妙惟肖,因为太重,只能放在书桌脚边垫脚,真是委屈它啦。小的那只是
传统装饰艺术于现代陶瓷装饰艺术之意义
作者: 车华忠   来源: 中国陶瓷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传统   装饰艺术   现代  
描述: 通过对陶瓷装饰艺术的溯源,揭示了传统装饰艺术的风格和审美追求,并阐述了陶瓷传统装饰艺术的现代价值,进而探究传统装饰艺术在现代陶瓷装饰中的体现及意义。
景德镇御窑遗址出土为何不见粉彩轧道瓷
作者: 夏忠勇   来源: 中国收藏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中国   考古   瓷器  
描述: 景德镇御窑遗址出土为何不见粉彩轧道瓷
手工砖在室内装饰中的运用及发展趋势
作者: 张月娥   梁刘忠   来源: 景德镇陶瓷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手工砖   趋势   室内装饰  
描述: 基于人类艺术文化的历史和现代室内设计的发展趋势,传统手工艺开始向现代形态转变。手工砖不仅取到装饰空间的作用,更是展现了空间独特的个性文化色彩,本文结合手工砖常见的内容与形式阐述了其在装饰空间中的发展与应用。
青花山水德化窑
作者: 林忠淦   陈其富   来源: 东方收藏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南中国海   青花瓷器   景德镇   清代早期   德化   十九世纪   艺术成就   盘碟类   十八世纪   康熙时期  
描述: 德化窑的青花瓷器,始于明而盛于清,由于起步较晚,且是地方窑口,往往被笼罩在景德镇窑的阴影之下而不受重视。1999年南中国海的"泰兴号"沉船被打捞出水,船上35万多件十八世纪末至十九世纪初
浅谈陶瓷雕塑中的艺术形式及其魅力
作者: 陈明忠   来源: 美术界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陶器   陶瓷雕塑   陶瓷文化   陶瓷制品   艺术形式   作品   我国古代   制作工艺   新石器时代   历史悠久  
描述: 一、我国古代陶瓷文化的发展史   我国的陶瓷文化历史悠久,在新石器时代的后期陶瓷就已经开始出现了。我国的陶瓷不仅造型多样、色泽丰富,而且制作工艺精湛,是从我们古代灿烂文化中传承下来的一笔极为宝贵的财富。在新石器后期,我们的祖先就已经开始制作陶器,但当时的陶器较为粗糙而且制作不精良,其主要以灰陶、黑陶、彩陶等品种为代表。商朝的陶器,在样式与种类上与新石器时代的陶器没有发生太大的变化,并没有得到很大的发展,其主要还是以灰陶为主。而且在那时候,慢慢地已经有一些专门烧制灰陶的小作坊开始出现了。周朝陶器得到重大发展,其陶器的使用范围已经不再仅仅局限于盛放物品的器皿,而开始将其应用到建筑方面。随后,陶瓷的结构与规模开始逐渐扩大,陶瓷制品的数量也逐渐增多。此外,将陶瓷制品用来作为祭祀以及殉葬用品开始成为了习俗。到了秦汉时期,陶器得到迅速地发展,不仅陶器的加工技术逐渐纯熟,而且陶器的造型与图案也变得十分生动活泼、优美多样,在当时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隋唐时期,陶瓷的发展进入了一个繁荣成长的阶段,这个时期白瓷也出现了。瓷器的制作工艺逐渐达到成熟的境界,这意味着真正的瓷器时代到来了。唐三彩就是当时唐代的作品,享誉国内外,一直到今天仍然广泛受到收藏家的青睐,可见其艺术价值,它足以堪称是我国古代陶器工艺中的精品典范。陶器制品在我国宋代发展达到其鼎盛时期,品种丰富多彩,造型简洁优美,装饰样式多种多样。在当时,各地不断涌现出一些新兴窑场,甚至很多瓷窑在国内外都有很高的盛誉,而定、汝、官、哥、钧就是这时期最具典型代表的五大名窑。元代时期受当时战乱的影响,瓷器制品的发展受到一定的打击,虽然相比于宋代有一定的衰落趋势,但在其制作工艺上仍有一些新的创新与发展,比如这时期景德镇青花瓷和釉里红等新陶瓷品种的出现以及彩瓷的大量流行等等。到了明代,我国陶器制品的发展又开启了一页新的篇章,明代以前陶瓷以青瓷为主,而明代之后则以白瓷为主。这个时期瓷器的造型极为丰富,前期的青花瓷造型敦厚凝重,中期的瓷器制品主要以碗、盘、瓶等为典型代表,显得较为轻巧俊秀,而后期的瓷器品大量满足了人们在宗教习俗活动中的需求,以宗教用品中的烛台、香炉为代表。我国陶瓷工艺在清朝达到了历史的高峰时期,其陶瓷制品制作精细,纤巧华美,并出现了粉彩、珐琅彩、紫砂、黑瓷等一些新的陶瓷品种。这个时   期不仅景德镇的官窑,就连当时各地的民窑都极为昌盛兴隆,并在陶瓷制业方面得到了很大的成就。
< 1 2 3 ... 25 26 27 ... 33 34 35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