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作者:陈明忠】搜索到相关结果 2 条
-
浦城县蟹钳山窑址考古发掘简报
-
作者:
陈明忠
温松全
郑辉
黄文英
熊仁寿
高绍萍
赵兰玉
林繁德
赵福凤
赵爱玉
来源:
福建文博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窑址
浦城
晚唐五代
-
描述:
因龙浦高速穿越蟹钳山窑址,2009年底至2010年初,福建博物院考古研究所对蟹钳山窑址进行了考古发掘,清理出斜坡式龙窑一座,出土了一批青瓷器,器类以碗、盏类为主,还有少量的盘、四系罐、钵、器盖、执壶、擂钵、急须等器。经分析,其烧造年代应在晚唐五代时期,是我省迄今为止经过正式考古发掘的少量几处唐五代窑址之一,对研究我省唐五代陶瓷制造工艺水平和社会经济史、与浙江越窑的关系等学术课题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
浅谈陶瓷雕塑中的艺术形式及其魅力
-
作者:
陈明忠
来源:
美术界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陶器
陶瓷雕塑
陶瓷文化
陶瓷制品
艺术形式
作品
我国古代
制作工艺
新石器时代
历史悠久
-
描述:
一、我国古代陶瓷文化的发展史 我国的陶瓷文化历史悠久,在新石器时代的后期陶瓷就已经开始出现了。我国的陶瓷不仅造型多样、色泽丰富,而且制作工艺精湛,是从我们古代灿烂文化中传承下来的一笔极为宝贵的财富。在新石器后期,我们的祖先就已经开始制作陶器,但当时的陶器较为粗糙而且制作不精良,其主要以灰陶、黑陶、彩陶等品种为代表。商朝的陶器,在样式与种类上与新石器时代的陶器没有发生太大的变化,并没有得到很大的发展,其主要还是以灰陶为主。而且在那时候,慢慢地已经有一些专门烧制灰陶的小作坊开始出现了。周朝陶器得到重大发展,其陶器的使用范围已经不再仅仅局限于盛放物品的器皿,而开始将其应用到建筑方面。随后,陶瓷的结构与规模开始逐渐扩大,陶瓷制品的数量也逐渐增多。此外,将陶瓷制品用来作为祭祀以及殉葬用品开始成为了习俗。到了秦汉时期,陶器得到迅速地发展,不仅陶器的加工技术逐渐纯熟,而且陶器的造型与图案也变得十分生动活泼、优美多样,在当时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隋唐时期,陶瓷的发展进入了一个繁荣成长的阶段,这个时期白瓷也出现了。瓷器的制作工艺逐渐达到成熟的境界,这意味着真正的瓷器时代到来了。唐三彩就是当时唐代的作品,享誉国内外,一直到今天仍然广泛受到收藏家的青睐,可见其艺术价值,它足以堪称是我国古代陶器工艺中的精品典范。陶器制品在我国宋代发展达到其鼎盛时期,品种丰富多彩,造型简洁优美,装饰样式多种多样。在当时,各地不断涌现出一些新兴窑场,甚至很多瓷窑在国内外都有很高的盛誉,而定、汝、官、哥、钧就是这时期最具典型代表的五大名窑。元代时期受当时战乱的影响,瓷器制品的发展受到一定的打击,虽然相比于宋代有一定的衰落趋势,但在其制作工艺上仍有一些新的创新与发展,比如这时期景德镇青花瓷和釉里红等新陶瓷品种的出现以及彩瓷的大量流行等等。到了明代,我国陶器制品的发展又开启了一页新的篇章,明代以前陶瓷以青瓷为主,而明代之后则以白瓷为主。这个时期瓷器的造型极为丰富,前期的青花瓷造型敦厚凝重,中期的瓷器制品主要以碗、盘、瓶等为典型代表,显得较为轻巧俊秀,而后期的瓷器品大量满足了人们在宗教习俗活动中的需求,以宗教用品中的烛台、香炉为代表。我国陶瓷工艺在清朝达到了历史的高峰时期,其陶瓷制品制作精细,纤巧华美,并出现了粉彩、珐琅彩、紫砂、黑瓷等一些新的陶瓷品种。这个时 期不仅景德镇的官窑,就连当时各地的民窑都极为昌盛兴隆,并在陶瓷制业方面得到了很大的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