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作者:志勇】搜索到相关结果 85 条
-
一种关联回归模糊分类器
-
作者:
刘陶
邱望仁
晏志勇
来源:
福建电脑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分类器
回归分析
模糊推理
-
描述:
在分析分类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一种新的基于模糊集理论的分类器的设计算法。最后对iris数据库进行了分类处理,结果证明该分类器的设计方法具有良好的实际应用前景。
-
别的国家都没有
-
作者:
澳 陈志勇著
来源:
北京:新星出版社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图书
关键词:
作品集
澳大利亚
漫画
现代
-
描述:
如果,你家阁楼上藏着一个鲜花盛开的世外桃源,你会告诉别人吗?沿着地图边缘的街道再向前走,会不会有什么新的发现?本书是一本适合反复翻阅的短篇故事集。澳大利亚科幻插画家陈志勇用15个耐人寻味的小故事,将各种奇幻元素嫁接到现实场景之中,带你走进每个不起眼的角落,发现平凡生活中最不可思议的秘密。在这些故事中,孩子会读出有趣的幻想和好玩的情节,成人则会读出爱与快乐、宽容与和解、遗忘与铭记、成长与无奈,感受到生命中的诸多况味,更能体验到一番曲折之后姗姗来迟的甜蜜与温暖。书中的绘画采用炭笔画、油画、剪报、拼贴等多种形式,将现实与幻想完美地融为一体,具有梦境般的超现实主义风格,点亮文字的同时,更带给人无尽的遐想。
-
由“徐黄分宗”分析工笔花鸟画的表现与传达
-
作者:
方志勇
来源:
美术大观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用笔
传达
徐熙
艺术作品
两宋时期
文字史
工笔花鸟画
黄筌
代表作品
表现语言
-
描述:
五代至两宋时期是我国工笔花鸟画最为繁荣昌盛的时期,而徐熙和黄筌则是这一时期最具有代表性和影响力的两位宗师级艺术巨匠。本文通过对两位巨匠的文字史料和代表作品进行分析,探究工笔花鸟画的表现语言和传达要旨。"黄筌者,成都人也,幼有画性,长负其能。"对于黄筌作品的评价在两宋颇有出入。在刘道醇的《圣朝名画评》和黄休复的《益州名画录》中对其都
-
对和田玉雕的性质及创作理念的阐释
-
作者:
郑志勇
来源:
雕塑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玉文化
和田玉
材料性质
薄意雕
-
描述:
和田玉不仅是一种名贵的玉材,更是中华文化的载体,创作者的精神追求贯穿于对各类技艺的运用中,如何利用已有的技艺,将各类和田玉材的特性加以最佳程度的演绎,并且突出玉文化的时代特性及深厚的文化内蕴,是玉雕创作中需要不断致力探索的问题。
-
2007年四川都江堰玉堂窑遗址17号窑包试掘简报
-
作者:
黄晓枫
易立
樊拓宇
李平
王志勇
杨丽
高志春
曹桂梅
卢引科
来源:
南方民族考古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17号窑包
宋代
白釉瓷器
玉堂窑
-
描述:
玉堂窑17号窑包位于都江堰市玉堂窑遗址的中心区域,是在2007年对玉堂窑进行全面的考古地面调查中发现的新的窑包,现存面积5100平方米,随即成都文物考古研究所、都江堰市文物局组成的联合考古工作队对该窑包进行了试掘,试掘点两处,分别位于作坊区和废品堆积区域。试掘面积56.4平方米,出土遗物3千余件,分为瓷器和窑具两类,其中瓷器依据釉色可分为白釉瓷器、绿釉瓷器、酱釉瓷器、乳浊绿釉瓷器和乳浊青白釉瓷器等,以白釉瓷器最为丰富。结合调查资料,确认17号窑包采用龙窑进行生产,主要采用明火叠烧的装烧方式,包括了正烧法、釉口覆烧法、伞形支烧法等不同的方法,生产的瓷器主要为白釉瓷器、绿釉瓷器和酱釉瓷器,烧造年代约在北宋中期至南宋之际,即11世纪后半至13世纪中叶前后。
-
湖南洪江黔城镇张古坳、枫木坪汉墓 寒清彻骨 新粉浓彩 民国新粉彩瓷器 美伦美奂 素雅绚丽
-
作者:
杨志勇
朱顺龙
施良衍
来源:
南方文物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粉彩瓷器
中国陶瓷
民国时期
发展史
宋元明清时期
制瓷业
黄金时期
-
描述:
中国是著名的陶瓷古国,中国制瓷业在元明清三朝达到了其黄金时期,而后的晚清民国时期,中国制瓷业日渐衰落。因而大凡论述中国陶瓷发展史,人们关注的多是唐宋元明清时期的瓷器,而民国瓷业通常为人所忽视。
-
古玩地摊,热闹背后防骗局
-
作者:
万志勇
来源:
今日湖北
年份:
200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玉器
夜明珠
红山文化
骗局
紫砂壶
明清时期
孙中山
文物
古玩
萤石
-
描述:
每到周末的早晨,武汉市香港路的古玩地摊上,从四面八方赶来的商贩纷纷涌向市场,争着抢占有利地形,然后忙着从大包小包中取出货品,迅速布置好地摊。红山文化时期的玉器、唐三彩骑驼人俑,宋哥窑贯耳瓶,明宣德炉,明清时期的多种官窑器,吴昌硕的《桃实图》,孙中山的手迹……一件件看似珍贵的"文物"摆放在古玩地摊上。作为古玩爱好者,笔者常到地摊闲逛,时间久了,竟发现这地摊古玩交易中存在着不少骗局。一次,笔者注意到一名40多岁的男子手捧着一个缠枝花卉云龙纹青花梅瓶,爱不释手,他仔细地看了半天,试探地问摊主:"这瓶到不到代(是不是老货)?不会是仿品吧?"摊主不屑地答道:"你开玩笑,起码到了清三代(康熙、雍正、乾隆),我跑了好远
-
以东方的视野展现我国古代雕塑永恒之美
-
作者:
志勇
来源:
出版广角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文化广场
编辑家
美文
编辑室
客厅
周刊
编读
文字
札记
深圳
-
描述:
自古以来,西方就非常重视雕塑艺术,拥有较为丰富的雕塑纪录片素材。相对于西方,我国古代更重视平面艺术,雕塑被认为是“匠人”的“粗浅”工作。因此,我国制作古代雕塑纪录片的素材较少,此类纪录片的数量也较少。在这样的情况下,将有限的素材制作成精良的雕塑纪录片就显得非常重要。本文首先讨论了东、西方以古代雕塑为主题的纪录片有哪些不同,是什么原因造成了这些不同;而后分析了《镇馆之宝——青州石佛造像》作为记录古代东方艺术的纪录片所具有的艺术造诣;最后分析了该纪录片为同类纪录片制作带来的启示。
-
以东方的视野展现我国古代雕塑永恒之美――评央视纪录片《镇馆之宝――青州石佛造像》的艺术造诣
-
作者:
志勇
来源:
出版广角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纪录片
雕塑艺术
艺术造诣
-
描述:
自古以来,西方就非常重视雕塑艺术,拥有较为丰富的雕塑纪录片素材。相对于西方,我国古代更重视平面艺术,雕塑被认为是“匠人”的“粗浅”工作。因此,我国制作古代雕塑纪录片的素材较少,此类纪录片的数量也较少。在这样的情况下,将有限的素材制作成精良的雕塑纪录片就显得非常重要。本文首先讨论了东、西方以古代雕塑为主题的纪录片有哪些不同,是什么原因造成了这些不同;而后分析了《镇馆之宝――青州石佛造像》作为记录古代东方艺术的纪录片所具有的艺术造诣;最后分析了该纪录片为同类纪录片制作带来的启示。
-
讲质量,不讲情面——送稿一得
-
作者:
李志勇
来源:
传媒观察
年份:
198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新华日报
政治处
编辑
质量
旅游车
苏北
收获
编织
稿子
彩光环
-
描述:
改行搞报道,屡投不中,心中很着急。好在领导善察人意,让我去《新华日报》送稿,找找人,讲讲情面,或许能有所收获。坐在宽敞的旅游车上,心中好不得意,眼前出现的是大小铅字编织成的五彩光环。跑了三楼爬四楼,手中厚厚一摞子的稿子分得一件不剩,编辑同志对我这远道而来的苏北客人很热情,都答应认真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