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作者:彭光瑞】搜索到相关结果 1 条
-
陈朝玉 半世纪的“草莽”生涯
-
作者:
彭光瑞
来源:
最重庆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哲思
艺术
社会文化
叙事手法
表现语言
自然生命
-
描述:
夏日炎阳透过山坳中的百年老树,将斑驳的阴影投射到南山老君洞山门外的青石板上,树荫深处,一处狭小的杂货摊前,面色黝黑的农村妇女手执两捆风干的稻草,手指上下飞舞。她用左手挽起一个草圈,右手麻利地捻住一根草丝,穿过圈中央,双手用力一系,手中的枯草瞬间变成一只栩栩如生的蚱蜢。 在妇女面前,还擺放着威武大气的中国龙、张牙舞爪的恐龙、小巧灵动的昆虫以及别致的草帽、草包、草席,蒲扇。这位名叫陈朝玉的草编手艺人用双手赋予了玉米皮、竹条、藤条、青草以生命与灵气,叹为观止的栩栩如生与精巧玲珑便由此“变”出来了。 路过的香客感叹草编制品的神奇,憨厚的陈朝玉露出了笑容:“没有诀窍,全靠手眼配合与想象,看到的东西,我都能编。” 草编手艺 民间传承千年 草编工艺是一门民间传统手艺,在距今7000年前的河姆渡人文化中,便有草编工艺品的存在,据《礼记》载,周代已有以莞(蒲草)编制的莞席。到春秋战国时期,已有用萱麻和蒲草编制的斗笠。汉唐年代,草编越发盛行,草鞋、草帽甚至是蒲草编制的蒲衣、蒲鞋在民间极为常见。 “草编手艺是祖传的,从我祖父的祖父算起,到我这一代家里已有五代人从事草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