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关键词
《朝圣者的聚餐》:工笔“民族志”
作者: 张天羽   来源: 艺术市场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朝圣者   传统中国   传统工笔画   精神层面   传统工笔人物画   民族志   中国当代   超现实主义  
描述: 如果说《天国之梦》是解开了传统工笔画在技法与观念上完成“鸿篇巨制”的桎梏,突破了一向雅致、细腻甚至恬静、婉约的传统中国工笔人物画在气势、格局、力量上的薄弱与局限,在赋予其壮美、磅礴甚至庄严、史诗班面貌与气魄的同时,以具备超写实的效果与超现实主义色彩的画面,开启了一向注重表现形式与内在情治的传统工笔人物画,得以讨论精神与思想的新内涵,并以此载入中国当代工笔人物画发展进程,甚至起到了触动变革的作用的话。那么《朝圣者聚餐》便是延续这一精神层面的创作的又一里程碑,从观察宗教到描绘现实,从讨论信仰到触及心灵,从《天国之梦》到《朝圣者聚餐》,都标志着王根生的工笔艺术从具备了“鸿篇巨制”的特殊形制到深谙了“经典巨作”深刻蕴含,也就是具备了“照亮人灵魂的力量”。
人物三家——2015年“60后”优秀当代人物画艺术家绘画艺术巡礼——《天国之梦》:工笔之精神救赎
作者: 张天羽   来源: 艺术市场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语言体系   工笔   精神救赎   艺术家   人物画   绘画艺术   当代美术   天国  
描述: “人物三家”——王根生、李晓柱、张望作为中国画坛目前实力、成熟度、知名度与特别是发展空间最炙手可热的“60后”艺术家中的杰出代表,已然是个人艺术语言体系独立、完整、成熟的艺术家,他们除了旗帜鲜明的艺术标志伫立画坛以外.更多呈现给我们的是他们于中国当代美术进程上的卓越贡献与作为。
于这个时代,说说美的风尚:由李嘉儒“新工笔”绘画作品谈开去
作者: 张天羽   来源: 艺术市场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艺术本质   时代   绘画作品   艺术市场   工笔   艺术圈   艺术家   当代艺术   风尚   潮流  
描述: 在我所有评论过的艺术家中,李嘉儒是最最年轻的一位。而让我不惜语法臃赘也要用上"最最"来修饰的原因,是李嘉儒实在"年青"得令人咤舌——重点不是他"85后"的年岁,而是他的作品散发与传递出来的"年轻"信息,激发了我强烈的共鸣感。关于美的风尚一个年代有一个年代的潮流,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风尚,其本质是所处时代的人们的集体精神诉求,所以人们会自然地对其所处时代直接能接触到的艺术潮流与风尚,自觉性地欣赏、喜爱,甚至是追捧、膜拜。这样看来"引领或代表所处时代的艺术潮流与风尚"就成了广大当代艺术家无论于艺术还是市场领域都能得以安身立命的根本,但遗憾的是,这个"根本"被很多艺术家与艺术市场参与者根本地忽略了,这也就能解释为什么不少当代艺术家的作品.或在艺术圈
2014年“60后”优秀当代人物画艺术家绘画艺术巡礼——“史歌”:王根生之工笔精神
作者: 张天羽   来源: 艺术市场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学术内涵   精神状态   工笔   艺术家   艺术水准   人物画   绘画艺术   当代  
描述: 要挑选出中国画坛极具实力、成熟度、知名度与发展空间等方面极具综合优势“60后”艺术家代表,就不是光考量艺术水准、学术内涵、市场认可度等方面就可以得出准确结论的问题,还要考量其专业背景、绘画造诣、艺术脉络、文化涵养、革新贡献,了解其生活与创作状态。以及其精神状态、哲学观念:思想境界,甚至还要包括画品人品等等。
王根生 让工笔人物画具备塑造时代精神的可能
作者: 张天羽   来源: 艺术市场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工笔人物画   传媒集团   中国文化中心   艺术市场   杂志社   日本东京   绘画艺术   时代精神  
描述: 工在当代 花开扶桑 由中国文化传媒集团、东京中国文化中心主办,《艺术市场》杂志社承办的“‘视觉中国·洲际行’王根生绘画艺术日本展”,将于2016年4月24日至29日在日本东京中国文化中心举办
寻找齐白石:齐白石,你不是一个人在战斗
作者: 孙玉洁   杨列   骆阿雪   张天羽   来源: 艺术市场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书记   生命状态   草原文化   工笔画   民族文化   西方现代绘画   西方现代主义   个性特征   副主席   水墨作品  
描述: 解读齐白石 画坛之上,素有“南张北齐”之说,“张”指张大千,“齐”为齐白石。这两位年纪相差36岁的中国20世纪画坛的领军人物,曾有一段佳话。1934年,张大千在北平时曾画了一幅《绿柳鸣蝉图》赠给了收藏家徐鼎霖。画中的工笔大蝉,俯在柳枝,蝉头朝下,做欲飞状。徐得此画后,特意去请齐白石题诗。谁知齐白石看后却说:“大千此画谬矣!蝉趴在柳枝上,其头当永远朝上,绝对不能朝下。” 徐鼎霖将此话转告了张大千。张大千听后没说话,心中却不服气,而把此事一直念在心中。1939年,他回到四川青城山。某夏日中午,蝉声聒噪,吵得他难以入睡,大千就和次子心智及画友黄君壁,一块儿跑出去察看,只见在几棵大树上,密密麻麻地趴满了蝉,绝大多数是蝉头在上,只有极少数的蝉是头朝下。此时,张大千想到齐白石的话,不禁大为感佩。 历史有时就是这么充满偶然性。去年年底,齐白石的《可惜无声·花鸟工虫册》(十三开)拍出近亿元的天价,就在很多人翘首企盼今年的春拍白石的作品能否再创新高时,一幅张大千的《爱痕湖》则横空出世、突破亿元,而这一价格不仅是张大千的个人作品成交新纪录,也令中国近现代书画首次突破亿元大关。 事实上,无论是齐白石还是张大千,抑或是别的20世纪中国近现代书画大家,谁的作品创新高,都不仅仅代表他本人在艺术市场上的地位提升,更多的是今天中国传统艺术越来越受到关注和尊重。
略论象征性与隐喻在女性油画艺术中的表现
作者: 张天娇   来源: 美与时代(下)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北京双年展   中国梦   国际美术   《渔歌》  
描述: 略论象征性与隐喻在女性油画艺术中的表现
略论当下女性油画的独特视角及其价值
作者: 张天娇   来源: 大众文艺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独特性   女性油画   价值  
描述: 20世纪90年代以后,中国女性油画艺术呈现出一种不同于男性的独特视角。作为一种新的美术现象,它有着独立的美学品格。男女在心理和生理层面存在的差异,使女性与男性在绘画的思维方式、表现内容、表现主题及表现方式等方面都存在不同。本文力图在女性油画艺术整体特点的基础上通过对其艺术视角独特性的分析,揭示出女性绘画在油画艺术发展中的意义。
刍议女性油画艺术中的表现性
作者: 张天娇   来源: 大众文艺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情感   表现主义   女性艺术  
描述: 女性艺术家"向内关注"的心理定向——描绘心中感受和切身体验,相对于男性而言更偏重于感性、更注重情感的表现。因此,其作品往往多倾向于表现性的绘画。她们以自己熟知的琐事,表达出了对美好真挚情感的理解和追求——情感成为当代中国女性绘画创作的驱动力。本文力图通过对女性艺术中的表现性绘画的分析,揭示女性绘画的特点,为推动女性绘画的发展提供理论支撑。
大学艺术鉴赏
作者: 刘波 黄燕 张天逸主编   来源: 中国财富出版社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图书 关键词: 高等学校   艺术   鉴赏   教材  
描述: 本书主要内容包括:音乐艺术鉴赏概述;中国音乐部分;外国音乐作品鉴赏;艺术的本质;艺术鉴赏;绘画艺术;雕塑艺术;建筑艺术;中国书法和篆刻艺术。
< 1 2 3 4 5 ... 7 8 9
Rss订阅